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2.
我在新闻学课堂上反复强调记者不可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尽可能减少记者个人的偏见渗透到新闻报道中.这是因为,读者阅读新闻报道,怀有一种前提假设,那就是我阅读新闻报道是想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而不是想知道记者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3.
刘晓芳 《新闻三昧》2001,(10):36-36
税收新闻常常给人的感觉是由数字和专业术语堆砌而成,枯燥无味。怎样让税收新闻报道从行业领域中跳出来,尽可能以人们可知、可感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本人结合一些见诸报端的文章和自己的编采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省报问题给刘建勋,韦国清同志的信,在两次改进报纸工作的群众运动中,研究了改进新闻报道的问题。一方面通过鸣放讨论,发动大家来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挑选新华社和其他报纸的新闻报道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办法来改进新闻报道。改进新闻报道,首要问题是政冶挂帅。这看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忽视这一点。我们的新闻报道所以质量不高,现象罗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不够明确,根本原因是编辑同志只从词句上而不是从实质上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看不到政治和业务的统一性,找不到新闻题材和党的方针、政策之间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报道上尽可能求深,是当今新闻报道的大趋势。但也不必讳言,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深度报道在我们国家也并不多见。什么叫深度报道?按圈内人士的话,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出明日之意义”。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说,没有背景和时空的跨越,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难有深度。从记者的新闻素质来看,要能从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新闻报道的疏导功能?即宣传思想观点、传播文化知识、表达舆论倾向、指导实际工作等等.也就是列宁说的“说服人民”和毛泽东说的“教育人民认识真理”的功能.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给人们,引导人们为实现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要看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政策和新闻报道是什么关系呢?政策给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资讯来源,提供了选择新闻、判断新闻价值的依据和准绳:新闻报道对政策进行解读,对实施政策中的动态和经验进行报道,为政策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用事实本身的力量打动读者,引导读者接受记者企图表达的观点。对此,国内新闻界不会有人持有异议。问题只是怎样在新闻报道中安排事实,使之产生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换言之,新闻报道为什么要让事实说话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需要深入研究的是怎样让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任何新闻报道,都有导向,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都包含着立场、观点、态度.”①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当前,反腐倡廉新闻报道要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亟待构建凸显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权威性和差异性相结合、正面性和批评性相协调、时度效相协同的话语体系,以更好地引导受众明辨是非、甄别美丑,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方流行的新闻报道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客观报道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新闻中,记者不发议论。新闻与评论、社论分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新闻界就出现了要求记者尽可能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的倾向。本世纪初,将消息与议论分开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客观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主体取合新闻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是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操作中的变化和细化,具体表现为在新闻传播中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和报道重点是什么及其基本倾向.近年来,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副刊专栏在市民生活类报纸上遍地开花,受到读者的大力追捧,新闻学术界对此类文体和价值取向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吴彤 《新闻世界》2014,(12):181-182
医患关系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医患关系中医生的社会角色属性在一系列医疗报道中慢慢发生着变化。本文旨在探索在医生角色属性转变过程中,新闻媒体在其中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些促成医患关系变化的医疗报道给我们关于新闻报道伦理什么警示。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这就引出了新闻的倾向性问题.在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二者关系时,我们应看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尽可能增强真实性,减少倾向性,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14.
张雅杰 《新闻窗》2013,(6):43-43
媒介是党的喉舌,也是人们获取新闻、了解当前实事的重要途径,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及时性以及显著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其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被人们信服。目前,我国新闻报道中有很多时候会由于记者在报道中喜欢添加自己的主观臆断,添油加醋,使得新闻报道失去原本的本质,新闻报道失去其真实性。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必须要提升记者的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尽可能地将不可靠叙述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南方日报要闻部做了积极的探索,用多种手段、多种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报道国际`热点新闻',并尽可能地把重要国际新闻报道`做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V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并由此产生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即—沉浸式新闻".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影响着新闻报道方式以及新闻传播过程.本文以—媒介技术决定论"为分析视角探讨—VR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分析—VR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发展和不足,为今后新闻报道做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7.
巫敏 《新闻窗》2007,(4):65-66
一、新闻报道没有细节就失去底蕴和内涵 一篇新闻报道,尤其是一篇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把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读者外,还要尽可能地把相关的资讯展示给读者。贵州日报老报人张善炬在《拜托,留住细节》一文中说的“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就是这个道理。但如何做到“笔下有细节”呢?笔者认为,这不是为了追求细节而去牵强附会地罗列一大堆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钦林威 《青年记者》2007,(17):40-40
从"香蕉致癌"到"纸馅包子",频频的虚假新闻报道,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羞耻,更多的是思维上的冲击,虚假新闻报道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单一事件的多重视角,是否有我们的思维误区和市场方向偏离?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发新闻报道想要做得出彩,电视记者不仅要把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交代清楚,还要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尽可能地捕获现场所有的信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官综合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20.
刘磊 《新闻世界》2014,(2):28-29
在当下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发新闻报道想要做得出彩,电视记者不仅要把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交代清楚,还要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尽可能地捕获现场所有的信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官综合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