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步骤一用中锋画出鸳鸯的生动形态,再勾柳叶,以中锋和侧锋画树干。步骤二用墨色点染鸳鸯的羽片,用冷暖色皴染树干。步骤三根据鸳鸯的色彩特点平涂点染,用单线丝毛刻画细节;用写意笔法画远景的芦苇;以深绿色点染柳叶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正步骤一用中侧锋画鹅、荷叶、杂草。步骤二用墨色点染鹅的羽片,用墨青色点染荷叶,注意荷叶茎脉留白。墨绿色点染杂草,朱加少量墨色罩染鹅的羽片,细心渲染头部。步骤三用淡绿色罩染荷叶、杂草,以赭黄色点染荷叶,表达一叶知秋的感觉。用淡花青画水,留出波纹。  相似文献   

3.
正步骤1先以小号狼毫笔勾画出燕子的喙和眼睛,再按燕子结构画出躯干。步骤2以浓墨画出爪子,并顺势画出桃枝,画的时候注意枝干的穿插关系。步骤3用赭石加朱调和,染出下颚,以淡赭石点染出颈部。  相似文献   

4.
正图28《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一以侧锋笔法画石,等干后罩染淡赭色,罩色时要见笔,以与石头笔法谐调。图29《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加上墨竹。墨竹要有风势,以产生意境。图30《长凤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三加上竹笋。以双勾法勾染蝉衣,干后以浅绛法着染赭色。竹笋下亦点染赭色,以使画面融洽。  相似文献   

5.
正步骤一用浓淡墨勾出鹅的轮廓、翅羽、尾羽、背羽。步骤二渲染底色,待干后用桔黄平涂喙、蹼。步骤三用浓淡墨分染羽片,以白粉染鹅,把握好描绘对象的颜色层次。步骤四用暗赭色罩染背部和腹部,再以较深一点的赭墨色染出明暗。以略淡的紧赭接黄着渲刻染鹅的明暗,用单丝线毛法画羽片,画出鹅的眼睛、蹼,最后调整羽毛的质感。  相似文献   

6.
正步骤1用狼毫小楷笔、淡墨,勾出水仙花花头。步骤2花青加藤黄调和,以没骨法画出水仙的叶子和花茎。步骤3用桔黄色染出花心,白粉染出花瓣;用赭石色添画干枯的叶尖和老枝。步骤4在画面右侧画出石头,重墨点厾,与水仙相呼应;在水仙花与石头交接处画出杂草若干,以丰富层次。步骤5根据画面内容,题写宋代杨万里赞美水仙花诗句,最后落款、钤印。  相似文献   

7.
板栗的画法     
正步骤1用狼毫小笔勾出栗子壳,然后用赭石画出裸露在外的栗子部分。步骤2用赭石调淡绿染栗子壳,顺势画出栗子周边的叶子。步骤3以中锋画出枝干,然后补画出远处的淡叶。步骤4用重墨勾画叶筋。最后在画面下部补画两只蛐蛐,以增加整幅画面的情趣。步骤5题款,钤印,作品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但文章语言枯燥,内容干瘪,情感浅淡。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在叙事时,缺张弛之法。借用点染法,实际上是指导学生如何适度地放慢叙述的脚步,设法借描写充盈内容,以议论点睛,用情浸染文字。一、点染法的含义与作用点染法原本是绘画的表现技法之一,是指用毛笔蘸墨或颜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包括分染、提染、烘染、醒染等。在写作中,我们可借鉴这种方  相似文献   

9.
秦观词点染法的运用有其特色,主要是两点,一是以染语为主点染结合把要表达的情感具象为景物和写心事的情结合,突出染语的作用;一是以点语为主点染配合用具有士大夫审美情趣及表达其身世寄慨的点语和以景物渲染为主的染语结合,增强染语的效果,提升词境.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最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筐、簸箕,…  相似文献   

11.
正步骤一先用墨线勾出芦苇,然后再勾出鸬鹚,用笔要严谨,交代要清楚。特别要注意鸬鹚的动态和前后关系。步骤二用勾、皴、擦的方法画出石头,表现出石头的结构和明暗关系。步骤三用墨色填染羽片,然后用墨青罩染一遍,干后单线丝毛。紧接着补画水面植物,让画面有深远感。  相似文献   

12.
正《江南》创作步骤图(二)完成稿进行面部刻画,眼睛和嘴是体现人物神态的重要部位,要精雕细刻。用淡墨将黑眼球画出立体感,用重墨画出瞳孔,眼白用花青墨淡淡地染出体积感,睫毛用淡墨染出毛茸茸的感觉。以赭石染出五官结构,鼻口周  相似文献   

13.
阴光艳 《考试周刊》2009,(6):194-194
没骨法是花鸟画在技法形式上的一大变革,不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戍花叶形象,整个画面色彩清柔,水分泅润,风格清秀、雅致、飘逸。本文主要从工细没骨画和点染没骨画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梅花的画法     
正步骤1调浓墨,以中锋用笔画出梅花的枝干。画的时候注意用笔的轻重缓急。步骤2按照梅花枝干的生长姿势勾出梅花花瓣。画的时候,注意花瓣的透视角度和疏密变化。步骤3以重墨点出梅花的花蒂。步骤4按照梅花的生长姿势勾勒出花心。步骤5调淡赭石轻染花心,以白粉渲染花瓣,再补一山石丰富画面,  相似文献   

15.
爷爷奶奶家的隔壁有一只芦花公鸡,它老欺负胖母鸡,大头儿子看不公,帮过胖母鸡几次忙,可芦花公鸡才不怕他呢,反而啄胖母鸡啄得更凶。“我在这儿画过线了,你再敢过来欺负胖母鸡,我就对你不客气!”大头儿子用树枝在地上画上一根长长的线。芦花公鸡低头看了看,用爪子在地上扒拉几下,线就看不清楚了。“你——”大头儿子气得用脚去踢芦花公鸡的屁股,没想到芦花公鸡好厉害,它竟然转身追着大头儿子要狠狠地啄他一口,吓得大头儿子撒腿就逃。大头儿子爬到了一棵大树上,芦花公鸡围着大树叫着转了几圈后才离开。爬下树的时候,大头儿子的心还咚咚地跳着…  相似文献   

16.
新版高六册《语文》147页《宋词两首》的“自读提示”中说:“作者〈柳永〉善于捕捉物候的变化,点染离情别绪.凄楚动人。”对于其中“点染”一词,就有人问及它只是一般的动词,还是别有意义。 就此处,说“点染”是一般动词,是没错的;但说它另有意义,也是没错的,阅为它还是一种修辞格。 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或写画。前者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洲·杂艺》所载:“武烈太子〈萧子方〉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后者如南宋陆游《剑南诗草·掩门》所云:“点染聊成  相似文献   

17.
<正>点染原是绘画术语。点,重笔勾勒,点缀景物,突出主体。染,淡笔晕染,渲染色彩,烘托环境。文学作品中的"点"是点示,点明情感、内蕴;"染"是紧承旨意,渲染烘托,铺陈景物,升华意境。画家绘画,诗人写诗,常用点染技巧。诗词绘画一经点染,便情韵悠悠,饶有神味。"点拂横斜处,天机在此中"。语文教学同绘画艺术、文学艺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点染技巧也便自然被借用到教学中来。语文教学中的"点",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用简明  相似文献   

18.
正完成稿根据画面需要,可在适当位置补画两只蝴蝶,以使作品更具生气。最后,题款、钤印,作品完成。步骤四以花青调淡墨做出肌理效果,增添画面的背景。粉红花头用淡曙红缩小面积分染;深色花苞正面以中墨分染,反面以中等浓度曙红分染;叶子正面用淡花青调墨,根据叶筋左右的凹凸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图24《霜色如春至》作画步骤之一以勾写结合法画草虫,草虫动态要把握好角度,以利于补染景物。图25《霜色如春至》作画步骤之二用较大提斗笔调墨。笔锋墨色要有浓淡变化,中侧锋并用,先将苞米叶主叶画好,以定大势。  相似文献   

20.
点染,本是绘画术语。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到:“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