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先宪书友的行书中堂气息清雅,行气流畅,字形变化自然,用笔果断,线条点画流畅飞动,足见作者畅快自足的书写状态。从整体气息上讲,此作格调不俗,来不看以,功结夫字卖率弄真为能,追求自然畅快。从其结字和用笔方面结(结)、(庐)"二字。用笔不以技法表自然,如开篇"了书写的流处不做过分修饰,增加现为重点,起收笔及转折畅性。此作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字草法不够规范,比如"需要进一步严谨规(远)""(还)"二字,草书和字法范,以免影响全篇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奇崛峻伟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多艰,才华呈现于诗文书法之中,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作品中,用字精准的诗词创作与线质多变的书法结字,相映成趣。黄庭坚行书拓本《水头镬铭》为宋拓残本,书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七月。计16面,共27字,帖心高22厘米,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帖由  相似文献   

3.
正胡新民书友的行书条幅气韵流畅,书写自然,笔法熟练。传统帖学书法注重书写的自然流畅,线条点画润泽而富于韧性,对书写者的笔法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点画使转处能够熟练转换笔锋,米南宫所云"八面出锋"正是对帖学用笔最形象的表述。此作点画精到,整体气息典雅清丽,从中可见作者较为全面的书法功力。不足之处在于字形、字态多取正势而少变  相似文献   

4.
正吴念辛书友的行书对联气息舒畅,字形端庄,点画灵动饱满;用笔灵动而不失沉着,点画顺畅光洁,提按强烈,粗细对比明确;字形开张,结体舒朗。略显不足之处在于,笔画粗细对比不够自然,比如"(艳)"字,左半部分全用细笔,右半部分笔画则过于粗重,"霜""霞"等字的横画过细,使得全篇略显程式,生动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秦黎明书友的行书中堂气息流畅,用笔果断。从其字形和用笔可知作者多取法米芾行书,点画跳荡,字形欹侧,如:"迢""留"等字,直接来自米芾《苕溪诗帖》中字。此作用笔自然率真,字形变化自然,行气生动。落款与正文配合协调,整体气息和谐统一,流畅自如,尤为可贵。尚可改进之处在于用笔需更加细腻到位,字形大小可略作穿插呼应。  相似文献   

6.
书法     
正李东书友的行书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舒朗开张,气象开阔。作品点画较为硬朗,线条苍涩,字形结构舒展,多取左低右高之势,由此可见作者具有较好的书写功力。但遗憾的是用笔略显单调,点画形态单一,如"碧""鹰""廓"等字的撇画,及"湘""江""漫""流"等字三点水的写法缺少变化。建议作者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深入经典碑帖,丰富笔墨表现技法,提高作品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7.
四、结构字的结构,也叫结字、结体、间架、布白等。它是指字本身点画之间的联结、组合,以及点画和形势的布置、安排。字的结构反映字的体形空间构架。  相似文献   

8.
以《集王圣教序》为例,对王羲之书法的点画形态、结字造型、单字空间布白、笔法及结字空间造型等书法技艺风格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总结出王体"中和之美、自然之道"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9.
5、外接多边形.行书由于书写的率意,字形结构的变化是复杂的,从"重心平衡"、"点画呼应"和"形态变化"三个角度归纳出来的各种变化规律,是经常交织在一起的.一字之中往往包含着多重构字关系,同是具备平衡、呼应、疏密、方圆、参差等多重关系,字的外接线构成的图形是多边形,单纯的圆形、正方形倒是个例.所以在临摹和欣赏中应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0.
正刘智国书友的行书作品,取法王铎。仔细观察,无论笔法、字法还是章法,虽时见生疏但均谨守王铎之法,可见作者对传统保持着虔诚的学习心态。只是用笔有些单薄,点画不够浑厚,字形的各种体势变化显得比较生硬,章法的摇曳多变也不够自然。文中"斗牛更疑天"几字的  相似文献   

11.
唐代书家李邕以行书名于世,他不拘于成规,善于食古而化、变通前人之法。这种“变”体现在从点画用笔、结字取势到章法布局等各个方面,从而确立了其独树一帜的行书风格。尽管不断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李邕及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得到了与“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的殊荣。  相似文献   

12.
曹珍旺先生的作品,一个榜书"瓷"字,配以小行书长篇跋语,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很新颖。从大字"瓷"字看,神完气足,笔笔到位,点画萦带,浓淡干湿,处处俱佳。由此看,作者有很好的创作功底。但从小行书跋语看,处理显得不够精心,主要是一个"匀"字影响了书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13.
行书《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而非王羲之亲自所书。怀仁集王字确实是形神兼得,《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临习《圣教序》要掌握行书的几个基本特征:藏露结合,中侧并用;省减点画,书写快速;牵丝映带,连贯流畅;方圆兼得,静动自然;改组结体,笔顺自由。  相似文献   

14.
正第十讲结字虽然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在楼兰简纸文书书法学习中,构字法则同样重要。尽管这些资料书写时间不同、书手众多、书体多样,但对它们分类整理后,我们仍然会受到许多启发。结字特征受书体影响,隶意重的字多宽扁形,章草多横势,今草多纵势,行书变化最丰富。因为书写习惯和审美取向不同,同一书体在不同书手笔下,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楼兰简纸文书的结字是多样的、复杂的。要之,在于求同存异,能于共性之中规范法则,能于个性  相似文献   

15.
正樊暑仁书友此幅作品为隶书七言绝句,全篇笔画厚重,字形宽博舒展,隶书的笔画特征表现明确。由此可见,作者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隶书的用笔、结字等基本特征。从线条点画的形态和质感来看,作者书写速度较慢,线条略显凝滞,不够生动。笔画起笔的藏锋运用不够充分,因此,笔画起笔处形态稍显随意,如"天"字的横画起笔形态略像楷书。通篇来看,结字较为规整,只是个别字形处理有失协调,如"方""塘"等字,结构不够稳定。另,作品中"徘徊"的"徊"字,不应写作"洄"。  相似文献   

16.
第九讲:方字
  汉字造型以方块形为主,但在不同字体之间,由典型笔画特征决定结字特点,又会形成不同的倾向。如大篆的点画,偏旁中尚有模拟自然的痕迹,结字以随形为主;小篆的点画,从模拟自然中抽象出来,结字修长;隶书与魏碑书多呈扁方;行草书则偏重笔势,因势利导、因字立形,字形变化多端。即使在同一书体之中,由于时代书风环境不同,书家审美追求有异,在不同书家笔下也表现出不同的结字特征。如欧阳询、颜真卿多长方字,赵孟多扁方字等等。汉字呈方形,以楷书最为典型,或表现为正方,或表现为矩形。唐人“大字促令其小,小字促令其大”的观点,虽遭米芾诟病,但也反映了人们在书法中追求整齐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正周德裕先生的临颜字书作,布局合宜,书写认真,基本了解颜字的特点。下一步要在点画和结字上强化。如"盛"字之"戈钩"斜度不准;结字上,对于颜字的特点表现力不够,如"乡(乡)"字的左中右三部结构不搭配、"君"字先紧后松了。这主要是训练方法不当,加之书写较少所致。建议作者先过单字关,用单线勾字,着意掌握各  相似文献   

18.
正卢希书友的作品取法颜真卿。不难看出,作者学习颜体时间不算很长,但能抓住颜体方端匀称的主要特点。在用笔方面,作者需要仔细揣摩点画的起承转合,做到准确精到,并且也要注意点画的"弹性"。在结字方面,部分字的中宫太挤,字形也有瘦长之弊端,需要关注颜字中宫的通透开阔。此作落款比较成功,通篇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俞标淡书友的草书作品率性洒脱,开张豪放,点画迅捷。草书往往书写节奏快,字形变化丰富,对书家笔墨技法和草法的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由此作笔法可知,作者对毛主席草书风格有所借鉴,用笔和结字均显露出毛体草书特征。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迅捷有余而沉稳不足,点画质量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行书要领     
行书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具有楷书点画和体势的形态,又含有草书省略与使转的笔调;点画可多可少,结构随意而为。因此,在运笔过程中,既要体现灵动性,又须把握分寸感。学写行书,须掌握以下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