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东西方著名的商贸通道,是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既广且深,然而对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却一直略显薄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巨量明清丝绸之路档案揭示:明清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分为四条线路,即东面过江之路、南面高山之路、西面沙漠之路、北面草原之路;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分为四个方向,即东洋之路、南洋之路、西洋之路、美洲之路。明清国家记忆告诉我们,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并没有中断,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直在延续和伸展;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并不限于传统的两条经典之路,而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八条线路。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勾勒了历史与现实相通的时空走廊,这是"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历史依据和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海上丝路的研究,多关注于官方的朝贡贸易,而忽略了民间层面的海上经贸活动。民间海上经贸活动主要表现为"借贡兴贩"、特许贸易、走私贸易等三种形式。在明清严厉的"海禁"政策背景下,民间海上经贸活动并未因此而中断。一方面,国家通过政策的调控与法律的约束以及与地方社会的协作等方式,形成了对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掌控;另一方面,商人的利益诉求也得到了应有的关照。这种国家、地方、社会之间所形成的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为民间海上丝绸之路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宁耀莉 《兰台世界》2012,(36):96-97
明清时期以湖州织里一带为中心的书船,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图书流通形式。本文分析了书船兴起的背景、书船活动概况,概述了书船对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与贸易以及古籍保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中,存在重汉唐、轻明清,重海路、轻陆路的倾向,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梳理当下的诸多相关学术成果,从全球视野下丝路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明清历史上以新疆为支点的陆上西部丝绸之路的历史定位、经济贸易和民族交往等问题。明清陆上西部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丝路贸易文化延续和交流的重要一环,经济规模达到历史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平等互利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明清中央政府重视边疆,希冀丝路民众安宁的治理理念,是值得学人重新认识的重要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水平及其特点审视这一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粤闽海商的构成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明 《历史档案》2000,12(2):80-87
海商,系指从事海上商业活动的商人,尤其是指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明清两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对外贸易更加兴旺发达。国内不少商人集团,特别是以粤、闽商人集团为主,开始把商业目光从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市场,纷纷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与能力,组织参与海外贸易活动,即内商外贸或海商外贸。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也开始了新的转型。过去以政府官方贸易或外国商人的朝贡贸易为主,嘉靖以后,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同的艺术模式,并对中国传统绘画格局的重新构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重在讨论明清时期西方宗教势力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色彩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社会礼制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面探析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发展、思想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对弘扬传统色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明清时期的4本典籍文本为语料,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进行明清时期色彩知识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体标注、实体关系抽取、色彩演变分析、色彩与社会阶层关系探究,探索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文化内涵。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通过量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色彩等级随着政治、经济、染色工艺的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到历史学、艺术学相关研究资料的佐证,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小军 《兰台世界》2012,(19):86-87
一、明清时期的图书检查1.明清时期图书检查的特点。明清时期,国家对图书进行检查是巩固其统治的一大特色,这种检查并不只是偶尔的,而是经常性发生。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就认为明清时期建立了国家的检查制度,它还远没有像现在一样把图书检查作为对意识形态干预的制度,虽然其监控和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14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北京签署明清时期"一带一路"档案编研出版工程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出席签约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署协议。胡旺林表示,明清时期"一带一路"档案编研出版工程,是一史馆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档案多层次开发利用方式,适时启动的大型档案文化工程。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整理和公布明清时期中国与丝路沿线区域交流交往的档案史料,突出反映明清时期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代是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社会形成、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外海洋社会经济大碰撞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数以百万计的耕耘海洋渔业资源的疍民组成的疍民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的法律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也有与现代法律相通的部分。由于中国当代的法律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内涵上,大都移植于西方,那么在封建社会末期中国是否存在现代法的元素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认真研究明清史 明清两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一般说法,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曾经出现过四个最为繁荣强大的朝代,即所谓汉、唐、明、清四朝。明、清两代都是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历时五百多年。在此期间,史事的发展变化很大,真可谓头绪多端,情节纷繁。如何整理?怎样评价?确实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必须郑重审慎,  相似文献   

15.
抄本在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明清时期的抄本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绝对性的优势.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明清抄本的研究现状,将其分为七个论题来讨论:抄本的概念和界定、明清时期抄书活动兴盛的原因、明清抄本的地域性研究、明清抄本的类型、特点、鉴定、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期为明清抄本以后的研究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女性阅读、著述最为活跃的时期.其阅读的书籍主要包括诗词文集、儒家经典、女教家训、佛道典籍、史书、戏曲小说、医药数术、天文历算等类,阅读呈现出内容多元性、阅读传承家族性、阅读主体地域性和阅读的自主性等群体性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女性阅读内容、特征的分析,管窥明清女性的文化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商帮,比较著名的"十大商帮"为晋商、徽商、齐鲁商、江右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闽商、粤商、陕商,而晋商位列"十大商帮"之首。"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从明末到清初,山西商人在商界叱咤风云了500多年,足迹遍布全国上  相似文献   

18.
赵彦昌  唐莹 《档案》2008,(6):33-35
明清是中国最为繁荣富强的朝代,这两代曾经出现过无数令人欢欣鼓舞、令人赞颂或者令人悲痛气愤、世代悔恨的史实,研究这段彻底辉煌过也彻底败落过的历史,明清档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档案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明清史珍贵的材料,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参考材料,也是价值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峨这批珍贵的明清档案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少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几十年来,有一批档案学的前驱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成了不朽的精神诗篇。  相似文献   

19.
殷小彤 《出版广角》2015,(13):40-41
西画东渐背景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本文对明清时期西洋铜版画在华传播与出版的兴盛景象进行了探析,指出传教土文化的出现是西方铜版画传播的开始;马国贤引进西洋铜版画并促成其出版;本土铜版画出版的鼎盛时期是在"郎世宁画风"形成阶段;明清时期西洋铜版画之所以顺利在华传播是清政府为了满足其统治的需要促成的,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受理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计划在2014年开始评审。"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我国丝路遗址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