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纪鑫 《寻根》2007,(6):128-131
福建最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一为客家土楼,二为闽南民居。永定土楼与蔡氏古民居是这两种建筑的典型代表,并称为福建民居的两朵奇葩。笔者在领略过永定土楼那独特而迷人的丰采与神韵后,对享有“闽南建筑大观园”之称的蔡氏古民居,更加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2.
近日,“土楼之乡”永定县收到了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制片兼主持人毕福剑的来信。信中说:“永定客家土楼是闻名遐迩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剧组会在不久的将来到土楼制作一期《梦想剧场》节日,祝愿土楼申报‘世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郑小瑛在“土楼王子”振成楼四楼的一个制高点上,凝视着富丽堂皇的这座土楼经典建筑,显得极为激动。眼前的景致,幻化成金色大厅,幻化成艺术殿堂。“土楼交响曲”已在她的胸中轰然奏响。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     
座落于闽西南的福建土楼,不仅保留着三千多年前商代夯土造屋的建筑技术,而且以其庞大的体量、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造型,不知陶醉了多少中外学者,堪称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福建土楼可分为方楼、圆楼、五风楼、交椅楼、雨伞楼、三合楼、八卦楼、半月楼等多种形式,主要分布在永定县、南靖县、平和县、诏安县和华安县等地。许多土楼研究专家认为,福建土楼中的圆楼渊源于陈元光时代的圆寨,而五风楼和方楼则是中原四合院式的民居在闽西南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明代中叶倭寇的骚扰以及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5.
谢重光 《寻根》2010,(2):4-10
<正>客家人的由来提起客家人,有的人会想到神奇的土楼,有的人会想到众多的客家名人,有的人则会想到客家人遍布五湖四海,人数达好几千万,难免感到有些神秘。说客家人神秘,其实并不神秘。从外表上看,客家人与我们身边的各种人——福州人、闽南人、莆田人以及外省人,根本没有什么差别;而客家人内部,长相差别很大的也很多。比如我与我的一位老乡兼同事,我高大,他矮  相似文献   

6.
好客者     
客家人好客,驰名中外。其英词条Hakka即是“好客”的译音。怎么说呢?去作客就知道了。闽西土楼名闻遐迩,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典范建筑,那么,作客土楼人家吧,到朋友阿山家去。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交界处的永定、南靖,素有“土楼王国”之称,这些土楼形状各异,数量众多,自公元13世纪中叶延续至今,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其独特的民俗化在古代汉族建筑化传统中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年过六旬的谢耀承一生与闽西的客家土楼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土楼之乡”永定县的下洋,在土楼里度过童年的时光,一生以土楼为题材创作了四百多幅各种风格的“土楼画”,他的独树一帜的“土楼画”享誉海内外。中国一位名导演给他取一个别号“谢土楼”,从此朋友们干脆叫他“谢土楼”。  相似文献   

9.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相似文献   

10.
韩振华  赵娟 《寻根》2009,(2):72-81
在闽粤赣交界的闽西山区,有着让世界为之震撼的“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它们便是客家土楼。这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2008年7月7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个世界遗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