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喜欢打网球。网球运动不仅使我有了强健的身体,也陶冶了我的心灵。网球和网球球星们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2.
《体育博览》2010,(4):74-82
2000年的到来让世界进入新阶段,也让网球运动变得更生动——过去10年间网球比赛层出不穷。网球巨星更新换代。网球运动的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阶段。我们相信并希望,未来10年、20年……一切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十年     
2000年的到来让世界进入新阶段,也让网球运动变得更生动——过去10年间网球比赛层出不穷,网球巨星更新换代,网球运动的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阶段。我们相信并希望,未来10年、20年……一切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假如你对如今的竞技体育留心关注的话,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冠军,要从娃娃抓起。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早早开始专业训练,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基础练习,这几乎成了流行趋势。在过去二十年里,网球运动的冠军流水线上也在制造着小明星,青少年网球圈子里的竞争相当激烈。我准备给大家讲几个天才儿童的故事,不知道你能否猜中这些网球神童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四川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网球专项大三的学生,我能感受到成都那厚重的陈旧、变化着的城市面貌和新思想给人的冲击!网球这项运动也在这里“平静”地为许多人所了解和喜爱。所谓“平静”是每年零星的几项赛事,屈指可数的几家网球俱乐部,为数不多的网球爱好者……在这波澜不惊的幕后,有许多的无奈.经济发展状况、人们的文化水平,还有受城市建设的制约等等。不过让我欣慰的是,成都的各所大学都已兴建了网球场,“网球热”在大学校园内不断升温。不久的将来,成都也可以举办自己的大学生网球联赛了!这一切,如同成都的发展,看似一成不变中,新事物正生机勃勃地成长着,平静中孕育着希望!可这种感觉,却是我在另一座城市才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看到褚松教练从美国移植过来的速成网球教学法,觉得很具科学性。后来我用这个方法引导了不少人加入到网球运动中。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热爱网球,现将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如果你有朋友想学网球,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网球历史簿中也许根本没有记录过这位老人的战绩,但其中确实留下过她辉煌的足迹,她为中国网球运动拼搏过,为中国网球赢得过荣誉。让我们寻着老人对自己网球生涯的回忆,来透视一下我国网球的过去,回味那段黑白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林芬 《网球天地》2014,(9):128-128
为什么是101,因为百分百之外总还会有惊喜,这就是学习网球带给我的感受。 第一个理由,网球之海纳百川。可快可慢可张可弛,从3岁到90岁都可以参加的运动,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网球运动如此,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协会和交通运输部网球协会也是如此。我之前完全没有打过网球,怀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没想到网球协会的朋友们热情地接纳了我,并为我创造从零开始学习的机会。入门培训、部门集训、周末练习……两个多月来,我深深被这一最优雅的运动吸引,并坚信这是一项能让幸福伴随终生的运动。同时,在练习网球的过程中,认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朋友们,共同的兴趣让大家走到了一起,切磋球技,取长补短,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9.
感受网球     
网球这项充满勃勃生机的运动,激发了我的兴趣,陶冶了我的身心,每每谈及它,我会乐此不疲地说:它伴我健康快乐。涉足网球运动,已慢几年前的事了,但那时我常常是一到活动时间就感到工作繁忙,难以脱身,也就此搁浅了。然而随着体重的日益增长,我为没能坚持网球运动而后悔不已。恰在此时,单位工会组织网球培训班,我怦然心动.欣然报名参加。虽然每次训练可练要起得很,,但我仍能坚持不懈,只因这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尽管有时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但我却喜欢那种大汗淋漓的感觉,喜欢那种忘情跑动的感觉,更喜欢那种心有余而力不…  相似文献   

10.
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和网球爱好者分享心中那份对网球的执着,也希望我这份执着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网球,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我的父亲是一名业余网球选手,他是在我6岁那年开始打网球的,于是我也从那么小就开始接触网球了。当时,小小的  相似文献   

11.
靳晓楠 《网球天地》2013,(12):91-92
和许多中国孩子一样,我与网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父母之命”。感谢我的母亲,她虽然从未打过网球,但却被网球场上那些充满技巧与美感的运动场景所吸引,笃定我应该去学习这项高雅的运动。也要感谢我的启蒙教练张云明老师,是他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让我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网球世界的乐趣,也让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在共同训练中成长,在共同成长中结下一生都不会改变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2.
蝈蝈 《网球》2013,(8):95-95
打球已经快10年了,无论从身体锻炼,还是内在的内心控制上,网球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拓宽了交际圈,也让我在打球中找到了自信,网球成了我的一部分,有时像我的初恋情人,有时像我的至亲家人。我打网球也是很偶然,我在一款网球游戏中感受到了网球的魅力:抽击、切削、挑高球、扣杀,让我感受这项运动的刺激与爽快,于是我大学2年级的时候开始打网球。从我拿起网球拍的那时起,就决心坚持下去,希望能越打越好。初学时,很  相似文献   

13.
除非是必须着正装出席的场合,否则,王鑫更愿意把自己随意裹进一身户外行头里。三十年过去,当年志同道合的山友们,几乎都转型干了别的行当,唯独王鑫仍然固守在这个圈里,朋友说,王鑫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贵在他对户外这项运动的酷爱,他的坚持,但王鑫却调侃,“离开了户外,我觉得我啥也不会干。”  相似文献   

14.
刘彤 《网球》2013,(8):90-91
张军慧说他走入网球这个领域是在2004年的3月,那会儿的他还是网球圈的新兵,对网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他原来是新闻单位出身,搞过教育也做过培训和人力资源,虽然喜欢体育热爱运动,但以前从来没打过网球,对于网球的认识也仅限于知道四大满贯,知道费德勒、萨芬、大小威廉姆斯这些明星,甚至在来到中网公司的初期,他都感觉这只是一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球的魅力逐渐显现出来。张军慧也开始被这项运动打动,他惊叹子网球文化的深厚,也被球员们的个性所吸引,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几次去大满贯考察,这也让他对网球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甚至觉得,网球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07,(8)
大家好!我是刘晖,喜欢网球,是因为看过一张穿网球裙、正在打网球的女孩子的照片,觉得好漂亮、好有活力。于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在球场上漂亮地打网球。14年前,我有了自己第一支网球拍,但是由于网球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那时很难找到教练系统学习,所以拍子一直被当作摆设挂在墙上。直到2年前我的朋友约我一起去学网球,才算圆了我的网球梦。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对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女人何以能培养出两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持有疑问,那么我告诉你,这绝不是我计划好的。苏格兰与网球文化绝缘,气候糟糕,在之前这里几乎没有室内球场或是网球教练。我在80年代的早期,曾经短暂活跃在职业网球圈,自始至终我深爱着这项运动。但即便如此,我也未曾想过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吉米和安迪选择网球。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我做过销售,也自愿在我们当地的一家俱乐部帮忙,不收报酬。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练员,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7.
读者往来     
《网球天地》2011,(3):12-12
谢谢你,天地英雄 这一期杂志看到了一些久违的老面孔,令我莫名感动。三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网球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项在世界上拥有众多拥趸的运动,只是因为好玩而单纯地喜爱。当然我也不知道谁是中国网球界的明星。可以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我对代表着中国网球的专业运动员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19.
轮网典范     
Mark Preston  温冰 《网球》2008,(10):160-160
如今的轮椅网球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还是难忘20年前那时候,一批杰出的运动员,让轮椅网球这项运动有了质的改观。他们不要——也不需要同情,他们是受着严格训练、赚取奖金、让人惊讶的球员典范。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女双获得奥运会金牌之后,世人就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的网球运动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持有半怀疑的态度,似乎凭空出来这么一个成绩还不足以让人家相信中国的网球水平真的达到了如此高度。而澳网上再夺女双冠军无疑肯定了一些猜测,打消了一些怀疑。自然,我在外面做裁判的时候被别人问及有关中国网球运动的话题也比过去多了许多。除了对中国女选手的夸赞和欣赏以外,更多的问题其实是关于中国的男子网球。相比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