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传统耕织文明的画卷:耕织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一种特殊的文献载体,文章对其历史发展、主要版本及其在海内外的流传情况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甄选的《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选目,梳理1921年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早期英译文献。根据爬梳到的36种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55部英译文献,相关英译肇始于1736年,翻译重心呈现出从注重科学性到人文性,再到科学性的回归,又表征为版本考究不足、传教士译者主导、在中国与英国及其殖民地集中出版的特征。这些英译文献助推了欧洲近代科学和社会变革、东学西渐和英美汉学的发展,为李约瑟及其之后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提供了知识参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最为丰富的是道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主流和主体,不仅功法众多,而且理论全面系统。道家养生功法门类众多,内容丰富齐全,无所不包;并且有关养生内炼的文献典籍也如浩瀚的海洋,无与伦比,有着自己独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最为丰富的是道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主流和主体,不仅功法众多,而且理论全面系统.道家养生功法门类众多,内容丰富齐全,无所不包;并且有关养生内炼的文献典籍也如浩瀚的海洋,无与伦比,有着自己独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本土造物思想有着丰富的设计文化表征和内涵,其中“备物致用”是基本的造物观点。本文以古代相关典籍和文献中的理论为基石,结合传世民间本土设计实物进行分析“致用”的渐进层次,以此发掘造物艺术中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急就篇》前七章所罗列的32个汉代姓名,是研究汉代姓名文化的独特材料.颜师古注、王应麟补注本《急就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本子,学术价值颇高.但是就其中的部分人名而言,颜注往往就字面立说,未能考察历史实际和版本源流,显得牵强附会;而王补也未能匡正其缺失.本文拟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试对篇中人名"慈仁他"进行校正. 《急就篇》第六章"慈仁他"条颜师古注曰:"仁他者,所爱及远也."王应麟补注曰:"晋罗友字它仁.《儒行》曰:"敬慎者,仁之地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典籍浩繁,语言材料数不胜数。要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任何研究,首先碰到的就是解读,因此,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解读便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由于古代典籍数量众多,流传时代长久,版本互有歧异,正确地解读也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鉴于此,清代以来的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俞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传世典籍文献的重新审视,蕴藏于我国传世典籍文献中的公文纸本古籍引起文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发掘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时代潮流.所谓公文纸本古籍,意指古人利用废弃官私文书档册、账簿、书启等纸背来刷印或抄录的书籍[1],使得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得以存留至今.而利用公文纸封裱的古籍是一种更为特殊的古籍形态,沈阳师范大学馆藏《文苑英华》即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简帛是我国后世书籍的滥觞。大批简帛文献的出土提供了认识我国古代早期图书面貌的第一手材料,也为考证早期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实物佐证。出土简帛能够揭示单纯通过传世文献难以得出的有关古代图书和图书馆的独特内涵,但仅仅为相关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和研究视角,并不能真正改变或取代传世文献在早期图书和图书馆研究中的坚实地位和历史价值。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0.
对应用于文献典籍整理工作,有关学科(重要者有版本、校勘、目录等)的一些问题,如这些学科的产生、应从属于何种科学领域、它们间的关系如何等,历来众说纷纭,有许多互相矛盾的观点。有的强调“校雠”,以为它就是全部文献典籍整理工作。西汉河平年间,朝廷因典籍颇  相似文献   

11.
张春雷 《兰台世界》2012,(28):36-37
敦煌文献是我国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以及技艺精湛的古代艺术文化集大成者,涵盖了近五万件古代文献和珍贵文物.作为千古圣地,敦煌莫高窟洞藏了古代优秀卓越的典籍文献,在中外文化史界产生了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善本与清本     
在我国现存的古代文献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清代版本,而其中被确认为善本典籍的文献却只有极少部分。这种现象不仅与该部分文献的绝对存世量不相符,也可以认为是对清人在文献工作方面的成就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观念的问题;二是从清版文献中选择善本是一项不熟悉和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实际的成果,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就清版善本的选择问题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方家一哂。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兰台世界》2014,(7):120-121
黄公望是元代以作"山水画"闻名的画家,传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富春山居图》最为著名。他的画墨迹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对后世影响颇深,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公望是元代以作"山水画"闻名的画家,传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富春山居图》最为著名。他的画墨迹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对后世影响颇深,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天津档案》2007,(6):0-30
有专家将来源于田野乡间,有利于正史、文集等传世典籍的文献,称作民间文献。目前民间文献已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之内,国家档案局也适时地开展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工作。对于这些珍贵档案如何进行抢救与保护,又如何挖掘与研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栏目撷取北京、上海、甘肃等地区档案部门对民间文献的征集情况,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徐怡 《兰台世界》2006,(18):50-52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官修图书,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文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以官修”的优越性,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浅析中国古代官修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旨在正确认识古代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17.
戏曲典籍刊刻的重要时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代,其数量大、品种多,尤其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随之,私人收藏戏曲文献日益增多,私家编撰的戏曲目录也日益丰富。本文探讨古代戏曲文献刊刻和出版的情况,对私人收藏的戏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私人藏戏曲文献的彼此传承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戏曲出版传播和收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是一部"乡谈"与"正音"相对照的词语类编,国内没有传本,古代典籍中也未见记录,作者不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刻本一部,日本藏有多种古代日本人的手抄本。本文对该书的版本、作者、内容、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9.
浅论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玲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52-53,封三
我国古代文献能够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其中民间私人藏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引经据典,对于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保存文献典籍、校勘图书、编制目录等方面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元末人张宪有诗集《玉笥集》传世。《玉笥集》现存最早版本是弘治五年王术刊本,为选注本;通行本十卷,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刻本则有《粤雅堂丛书》之一种。弘治刊本与十卷本内容相去甚远,当源自不同祖本。此外,相关典籍中仍可搜罗到少量失载于传世《玉笥集》的张宪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