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余华是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活着》标志着其创作风格逐渐开始演变,他才华横溢的语言操纵能力、天才的想象力使得这部小说享誉中外。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影片一经拇出同样声誉斐然。《活着》小说和电影从主题思想、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结构线索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主要因为余华和张艺谋对“活着”内涵意义有不同理解、电影与小说表现效果不同以及电影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但小说和电影都促使受众思考活着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华是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活着》标志着其创作风格逐渐开始演变,他才华横溢的语言操纵能力、天才的想象力使得这部小说享誉中外。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影片一经播出同样声誉斐然。《活着》小说和电影从主题思想、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结构线索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主要因为余华和张艺谋对"活着"内涵意义有不同理解、电影与小说表现效果不同以及电影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但小说和电影都促使受众思考活着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的电影《影》一经上映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影》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权力博弈、国土争夺、生存欲望的故事,将闲适空灵的传统水墨画和欲望汹涌的权谋相结合,展现出了强大的戏剧张力,构筑了一个封闭、紧张、阴郁的艺术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张艺谋非常注重人物的内在情绪表达,并且将情绪的焦点集中于身份的焦虑上。影片中人物受自我缺失、身份取代、身份矛盾等因素影响,深陷身份焦虑的泥潭之中,都拼尽全力试图打破困局,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构建自己的身份,寻找自我。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艺术创作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张艺谋人们总是把他定位为一个著名的电影导演,我认为电影导演这个称谓已经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他的艺术成就了。几十年来,他从电影开始,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把艺术的触角延伸到多个领域,成为一名成果辉煌的综合性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5.
黄勇 《文学教育(上)》2008,(19):106-107
提到张艺谋人们总是把他定位为一个著名的电影导演,我认为电影导演这个称谓已经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他的艺术成就了。几十年来,他从电影开始,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把艺术的触角延伸到多个领域,成为一名成果辉煌的综合性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育(上)》2010,(4):159-159
莫言的《红高粱》曾经被张艺谋成功改编成为经典之作,但是后来他和影视的结合越来越少。莫言说,小说和改编“双赢”才是成功的,“我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红高粱》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因为他的改编这个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这部小说的知名度获得很大的提高。后来我们还有一次合作,是一个中篇,《师傅越来越幽默》,后来改编成了一个叫做《幸福时光》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海角七号》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观。作为一部具有"乡土"气质的电影,它是台湾文化本土化的结果,也预示了台湾电影和社会加快本土化的进程。电影通过现实生活和过往历史两个层面,探讨了一种体现台湾本土自觉的身份认同,其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这种身份的确认。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需要包容面对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善于用华美的色彩装扮电影,不仅可以带给观众完美的视觉享受,而且也使得他的电影艺术更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张艺谋来说色彩是他传达情感、营造氛围、渲染场景的重要元素,是他为影片艺术造型的重要方式,当然这种造型风格是千变万化、不断求变的.张艺谋对电影视觉造型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他的电影艺术风格,色彩甚至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是其影片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4,(10):32-33
荫精彩的机器人电影 从1927年电影《大都市》中第一个机器人玛丽亚开始,有关机器人的电影层出不穷,系列电影《变形金刚》的热映,更是让人们真切的感受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机器人战争。 《变形金刚》系列影片中的擎天柱,带领一群汽车机器人为保护地球而与邪恶的霸天虎英勇作战,已成为最受人们追捧的机器人形象。 此外,《星球大战》、《机器人总动员》、《机器管家》、《环太平洋》、《机器人历险记》等等有关机器人的电影,除了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外,更激发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电影的唯美倾向——评《十面埋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从其放映至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一部东方的爱情故事,引发了西方民族新奇的审美愉悦,这是中国电影的喜事,但是国内对《十面埋伏》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在《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导演无论是题材的以小博大,凸现视觉表现性的精美画面的运用,还是独到的音乐运用,均体现了他独特的美学倾向。《十面埋伏》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感受,带来了心灵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归来》     
张艺谋又要出新作了。这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电影《归来》被称为“心血之作”,结合原作与导演的风格,本就构成不锚的卖点。影片集合了多位一线实力演员和强大的拍摄队伍,并称该片将采用IMAX技术,欲打造首部国产IMAX文艺大片。相对于张艺谋的身份而言,这些也不算什么,其实观众最期待的或许还是张艺谋真正的归来一一在经历了商业大片的风风雨雨后,对文艺风格电影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听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即将上映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大约半年之前,这部电影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原因之一是导演张艺谋在拍摄过程中启用了全套非职业演员——为了让影片更真实。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很多人说好,也有很多人指责张艺谋故弄玄虚、太拘泥于形式等,他们的理由是电影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间张艺谋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人们誉之为“张艺谋神话”。本文分析小说对于张艺谋神话所具有的意义,张艺谋自身特有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对作为电影蓝本的小说准确取舍的艺术直觉。  相似文献   

14.
从默片时代开始,中国人形象就以“他者”的身份开始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在“我”的注视下,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大多呈现为负面形象。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元素,作为美国影片“我”眼中的“他者”,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误读依然存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这个他者更多地表达了“我”对社会及周围关系的一种渴望。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电影艺术领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领域,然而,当他将《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芭蕾舞台时同样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领域,他成功地运用唯美、高贵、典雅的芭蕾艺术展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和社会陋习,将影片复杂的剧情以及对人物的细腻完美地展现在芭蕾舞台上。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的电影营销策略及其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以《英雄》和《十面埋伏》为例,具体分析了张艺谋的电影营销策略,以及其对于文化产业的启示意义.同时,本文分析论述了新闻炒作的双刃剑特性,指出张艺谋在营销思路上的局限和对名人资源过度开采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李安以其拍摄的电影来展现东西方文化冲突,传达了处于美国边缘社会群体的呼声。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整合李安的两部电影《推手》和《喜宴》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围绕影片中的冲突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即中西文化差异,深入探讨了差异所造成的华裔移民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研究李安的电影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周围世界,充分掌握中国与西方的不同特点,在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中构建起植根于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新的文化身份,达到有效的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罗忠贤 《初中生》2013,(13):27-28
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我一直以为张艺谋的人生如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传奇,直到看了他新近出版的口述传记《张艺谋的作业》,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奇才张艺谋原来下的也是笨功夫。张艺谋涉足摄影时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有一次,他跟着表哥拍了  相似文献   

19.
张云孟 《教师》2011,(20):127-128
从1987年独立执导处女作《红高粱》到2010年所谓"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片《山楂树之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改其张扬、恢弘、大气、艳丽的制作风格,转向凄伤秀丽甚至禁欲的格调。这一转变显示出张艺谋生命意识的变化也是不断变迁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电影符号。本文试从《红高粱》和《山楂树之恋》这两部影片的爱情观、生命观以及影片拍摄的色彩取向等方面分析这一转变中蕴含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差异,余华有强烈的虚无主义色彩,表现的是内心真实.而张艺谋则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倾向,他竭力要表现的是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