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以温柔敦厚的封建道德观念说解《周南·葛覃》一诗。同《毛诗》一样,朱熹把诗中的女主人公描绘成一个可以“厚人伦敦教化”的贵族妇女形象。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中也说“这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这就是说,余冠英先生也首肯了朱熹的观点,即认为诗的女主人公是个贵族妇女。不过朱熹把这个女子说解得更富有封建伦理色彩罢了。我以为从全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它反  相似文献   

2.
历来经学家解释《关雎》,虽有“美”、“刺”二说之别,但无不认定它是一首事关“后妃之德”①的政治诗.近代学者突破儒家思想的牢笼,从考察《关雎》的内容着手,创立了“爱情诗”的新解.如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中说:“这诗写男恋女之情.”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组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这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但是,对《关雎》诗义的争论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3.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加工而成。这组原来“其词鄙陋”的祠祀曲,经过屈原的手笔以后,思想上、艺术上都显现出新的光彩,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少司命》就是这样一首以卓绝的艺术技巧显示了深刻主题思想的好诗。然而《少司命》的主题是什么呢?历来的注家直把它当作一首“神人相悦”的恋歌,令人也莫不笃信于此,似乎爱情主题说已经成了定论了。因此,如陆侃如、高亨等先生就认为“《少司命》篇……有神人恋爱的意味。这和《湘君》等篇是一样的。”我认为,这实在是误会,它完全歪曲了《少司命》——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英雄颂歌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在历来收集乐府诗的集子里,都是作为两首诗的。可是清人庄祖述在《汉短箫铙歌曲句解》中提出:“《上邪》与《有所思》当为一篇,……叙男女相谓之言。”后来闻一多先生在《乐府诗笺》中,认为“庄说尤为妙悟”,同意“当为一篇”的说法。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中,也同意此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除一小部份是贵族作品外,大部份是采自民间的歌谣,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从它所反映的现象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 因为古今社会差异很大,尤其是上层建筑如风俗礼法等有大变化,我们研究《诗经》就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困难。即使有毛亨、毛苌、陈奂、闻一多、郭沫若、余冠英等等学者的注疏解释,还有不少难解,值得探讨之处。比如:《幽风·七月》不止一次提到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到底如何解释才对?  相似文献   

6.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7.
《诗经·关雎》篇之前,有一段序言,我们通常称之为《毛诗序》,其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其后无论是郑玄的笺,还是孔颖达的疏,亦或是朱熹的僻集传》,大体上都是秉承着《毛诗序》“后妃之德”的立论宗旨去解读《诗经·关雎》思想内涵.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大批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著名学者对“后妃之德”接连发难,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择》和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不同意《诗经·关雎》是关于“后妃之德”的“附会”之说,认为它仅仅是一首民间自由情歌,此说影响甚大,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关雎》篇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先秦的“隐语”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对”后妃之德说”的合理性做出阐释,力图接近与还原《诗经·关雎》立意宗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内缘的角度对英国诗人菲力普.拉金的诗《阿兰德尔墓》中的逼真细节进行了分析,认为这首诗是一曲生命和爱的恋歌,它表达了一种对于潜在的死亡的离弃以及对生命的怀恋,对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自编的诗集《红烛》、《死水》并未将他的诗作搜集完全。仅据闻一多全集年谱记载,就有好几首已发表的诗作没有选入。年谱记载之外的也还有一些。这里介绍这类佚诗六首。这几首诗对于研究闻一多早期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闻一多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一九二五年五月回国。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正遇上轰轰烈烈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这使闻一多大受鼓舞,遂于同年六月二十七日——七月二十五日,在《现代评论》发表了一组爱国主题的诗篇,以示声援。这一组诗是:《醒呀》,《七子之歌》,《洗衣歌》,《爱国的心》,《我是中国人》。在六月二十七日发表的《酲呀》的篇末,附有作者短注: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早期诗篇《醒呀》,《闻一多全集》失收。根据这首诗后闻一多所写的附记判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五年“五卅”爱国反帝运动暴发后不久。  相似文献   

11.
《七子之歌——台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七子之歌》其中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2.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3.
俞晓红 《学语文》2011,(5):48-49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见卷首)一诗写于1934年4月间,发表于叶公超、闻一多等人5月创办的《学文》第一卷第一期。作者林徽因(1904—1955),发表时署名“徽音”。这首诗副标题为“一句爱的赞颂”.它用绵密美丽的意象为喻,表达“爱”的深挚内涵,格律和谐,形式优美,是林徽因诗作中最脍炙人口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战城南》是汉乐府诗中影响很大的一首,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但是,对诗中的个别词语,历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这首名诗的理解。笔者在此想就“梁筑室”和“良臣”两处提点看法,以就正于学者专家。 对于“梁筑室”的解释,歧义大致有二:一解作桥上架屋;一解“梁”作声辞,“筑室”为构筑宫室等工事。前者可以闻人倓《古诗笺》为代表,后者可以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为代表。余说似本《宋书·乐志》的“梁筑室,何以南?梁何北?”因为有二“梁”  相似文献   

15.
12月21日 晴 闲暇时,总喜欢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这是上学读书时养成的习惯,至今依然。那些句子,或富含哲理,或颇有趣味。某天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发现躺着一本《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其实,他的诗我读过很多次了。第一次读,便被诗中优美的意境深深吸引。然而在他所有的诗歌中我更偏爱其《飞鸟集》,偏爱到把《飞鸟集》中的二三百余首小诗都抄写了好几遍。  相似文献   

16.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17.
韩翃的《寒食》诗,在近半个世纪里被指认为讽刺诗乃至政治讽刺诗,但根据相关的历史事实、改火制度、民间习俗和作者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材料考证,它其实是一首描摹社会风情的诗篇,而对这首诗的误解有20世纪中期特殊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  相似文献   

19.
《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的题旨。历来被人曲解。从古至今,学者对此诗有两种主要解释:一是劝人及时行乐说;一是讽刺吝惜说。本文采取“以诗证诗”的基本方法,加之以语言文字的考证,一反前人旧说,提出了此诗是一首痛快淋漓的抗婚诗”的新解,并指出抗婚诗是《诗经》中最光彩照人的内容一,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不羡富贵,反抗强暴,维护妇女人格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诗·召南·行露》被《诗大序》等释为“贞女抗暴”,现代学者认为是一青年女子强烈反抗一位有妇之夫逼婚的心声。本文紧紧抓住“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这一疑点,结合上古的婚姻习俗考证出这是一位伤心欲绝的妻子忧伤坚定的离婚誓词,文中之“兴”亦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