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师道尊严”作为封建专制师生关系的典型特征,“文革”中还对它大批特批,以致于其消极影响深延至今。一谈到建立现代学校的师生关系,必要触及“师道尊严”这一“祸根”。那么,“师道尊严”是否是封建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而且还应把它作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师道尊严”语出《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可以看出,“师道尊严”实则是“师严道尊”或“尊严师道”,从根本上是讲“师”与“道”,即教师与文化的关系,再以此推衍到教师与…  相似文献   

2.
师道与尊严     
孟令涛 《师道》2002,(10):31-31
师道与尊严本不是一回事。师道早在千年以前就为韩愈谓之曰“传道、受业、解惑也”;尊严于人格讲,是可尊重的身份或地位。两者各有各的表述主体。不知从何时开始,师道与尊严被连缀成一个词组———师道尊严,而且词义的味儿也变了,似乎蒙上了一层灰暗晦气的面纱。一提师道尊严,人们眼前便会浮现出旧时教师爷的形象:不苟言笑,横眉竖眼,唯我独尊,稍不如意就拍桌子打板凳唾液四溅地训斥学生。这是对师道的严重扭曲,也是对尊严的亵渎。过去是否真有,是否普遍,已无从调查了。因为历史不是一盘完整的录像带,不可能倒回重放。即使在书…  相似文献   

3.
“师道尊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在文革期间,教师斯文扫地,“师道”自然也就“无严可尊”。恢复高考制度后,“师道尊严”自然也获得肥沃的土壤,但在一些地方走向了极端,它的弊端便也逐步显山露水了。  相似文献   

4.
“四人帮”毁我教育的极为毒辣的一手,就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的同时,横批“师道尊严”。他们首先弄得教师威信扫地,无法工作。尊严,原是有阶级性的,各阶级都有各阶级的尊严,正如各阶级都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一样。“四人帮”极其恶毒地把师道批臭了,再把教师乃至广大知识分子,戴上“臭老九”的帽子,闹得学校不象学校,搞得教师欲罢不甘,欲干不能。粉碎“四人帮”后,这种情况是改变了。今天的教育战线可以说是气象一新。但要彻底  相似文献   

5.
作为具有教育指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双重身份、以被尊重者自居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师道尊严”固然重要,但“生道”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尊严。那么,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如何去理解“生道”,又如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6.
师爱无价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怎样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所任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什么用啊?”“给你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8.
“教师”,你的名字叫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体现了我们古老民族对“师者”的尊重,它同时带来的,也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臭老九”,这是那个人性被扭曲的特殊时代对教师的特殊称呼,它带来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教师的不公正评价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滑波;“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重新定位,但它同时带来的,也是社会广泛宣扬的为了托起太阳而“呕心沥血、蜡炬成灰”的“教师精神”……“教师”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教师劳动的价值在哪里?教师内在的尊严与快乐如何被唤起?在今…  相似文献   

9.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学识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教师的尊严是过有品质的教育生活,是熟岗精业,成全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师道尊严”犹如唇齿相依的关系。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哪些方面?笔者认为,应包括专业素养、崇高师爱、精湛教艺。教师只有专业成长,才能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过有尊严、有品质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地位被解释为“平等中的首席”,即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处于“首要”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教师自主教育权日益受到威胁,师生关系不再单纯,师道尊严被曲解、异化,导致教师权威在学生心目中有消解趋势,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1.
杨亚昆 《广东教育》2011,(7):123-123
我们教师误读"师道尊严"久矣。 有些教师在受到学生或家长的"气"后,常常感叹,师道尊严何在啊?这里的"师道尊严"的意思显然是学生家长要给我们教师应有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者把教师在工作中的角色归纳为五种: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教育科研人员。这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下的教师角色。从教师的这五种角色中,从中可看出“师道”所起的作用及教师角色本身客观存在的权威地位。但有师道是否就一定得要有尊严,在师道尊严的条件下,师生关系所处的境地等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在树立教育改革文化自信思想的指引下,教育界应当重新审视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致力于发掘其中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教育智慧的遗产,加以继承和弘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尊严的传统,在历史上和现实教育实践中曾经被严重地曲解和误解。今天,我们需要为师道尊严正本清源,并且进行转换创新。首先,重提师道尊严,社会需要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延续我们的优秀教育传统,防止"贱师""耻师""辱师"等现象。其次,重提师道尊严,我们需要重新阐释"道""师道""传道"等的含义。再次,重提师道尊严,政府和社会要多为教师做些实事、好事,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所难。最后,重提师道尊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价值品质,牢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训诫。  相似文献   

14.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深刻体现了教师地位的崇高和威严。然而,现代教育如果一味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的需要、人格和尊严,那么,这种师道与生道的不平等就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则视师生间为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他对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成才呢?下面我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放下师道尊严,师生融成一体"师道尊严"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师道"标准之一。教师是应该有教师的形象与尊严,但教师决不能把这种尊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话——“我看看谁还在那儿说呢”,“我看看谁还不着急呢”。老师之昕以“正话反说”无外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使幼儿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么,“正话反说”究竟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2007,(9):37-39
对于总是为自己评课说课的教研员。一些老师常常会在背后说:“你来上节课试试!”而许多地方教研部门对教研员“下水”所做的规定。又引发了种种争议。我们常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教研员该怎么指导教师更好地“渔”呢?教研员是否需要“下水”,亲自捕鱼。做到“渔以授之”呢?如果教研员需要“下水”,那么“下水”为了些什么?教研员又该如何下水?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许能帮助我们破除在教研员“下水”问题上的一些误解和情绪化的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专业化道路如何走?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即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那么,教师的专业尊严从何处来?来自于教师的专业自信、专业自能和专业自我。  相似文献   

19.
如果存在着命运,那么就没有自由的可能,如果存在着自由,那么命运就不存在。这意味着,我们自己就是命运。……“那么难道我们”,他问道,“不应该把集中营想像为地狱吗?”我一边回答,一边用鞋跟在尘土上画了几个圈,每个人都可以想像,不管他怎么想,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所想象的集中营———因为我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了解———并不是地狱。“那么是什么?”他逼问道。在画了另外几个圆圈之后,我说:“我更愿意把它想像成一个地方,在那里人们不会感到无聊”,我补充说,“在集中营里,甚至在奥斯维辛———在一定前提下———人…  相似文献   

20.
《尚书·旅獒》中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只差一筐而没有成功,便前功尽弃。这是谁造成的呢?孔子回答说:“是自己。”从韩信的事例来看,成,萧何有举荐之功;败,萧何也有谋划之力。然而,无论是举荐还是谋划都只是外在的因素,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韩信自己。因此,严格说来,不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是“成也韩信,败也韩信”,即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平时,常有些教师总是埋怨学生基础差,不听话,学习不刻苦等,但他们却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是自己讲课水平不高吗?是师生关系不融洽吗?是自己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