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余树财 《高中生》2012,(36):14-15
因介词误用或缺失而造成的语病在高考语病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类语病题进行梳理,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一、介词误用或缺失造成表意不明介词虽然是一个虚词,不构成句子的主体,但介词的误用或缺失,有时候会造成句子的歧义。例1(2005年高考湖北卷)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  相似文献   

2.
做高考语病题时除了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外,了解一定的技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语病易发之处在并列词语或短语,笔者选取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并列词语极易发生以下问题: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有概念上的交叉、领属或包含关系;并列词语或短语部分归类不当;并列词语或短语不能和句中的成分完全搭配;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结构不一致;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有逻辑关系的不当等。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有些语病题里有并列词语或短语,这时,我们就应该特别关注。并列词语或短语出现的标志是词语之间用顿号或加“和”字。在语病题中如果发现并列词语或短语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看是否在语序上有问题;看词语之间是否有包容;看是否由于并列短语过长而使搭配混乱;看是否由于并列短语过长而导致不合逻辑等等。  相似文献   

4.
严景东 《学语文》2008,(3):32-32
一、客观题 安徽卷“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这两年共有4道客观题,07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排序)”,06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得体”。全国卷也是4道题,06年考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衔接)”,05年考了“错别字、字音、成语、语病、词语辨析(实词)和语意明确(歧义)”(共3套卷子,安徽用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语意明确[歧义]”)。  相似文献   

5.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试题,是考题型之一。《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六种病句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复习备考时,大多数教师和导性文章是按六种语病分别讲解和训练,而效果并是十分明显。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总结了十条破语病题的方法,很是实用。一、看关联词语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注的,关联词语上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词语。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1993年)简析:“不管”是个排…  相似文献   

6.
语意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就说明这个句子有歧义。歧义是一种语病。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口头表达中的歧义。这主要是由词语的同音现象造成的。如:这种物质能治(致)病。“治”与“致”同音,口头表达时不能区分开来,从而造成歧义。又如,“杜  相似文献   

7.
语言表达中歧义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义关系不明确、词类不同、词语含义多解、指代不明、数量词使用不当、组合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句子成分残缺、轻重音不同、同音、语序不当、成分赘余等。修改的策略有:停顿消除歧义法、重音消除歧义法、变换词语法、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标点消除法。  相似文献   

8.
姜有荣 《高中生》2012,(12):14-15
因介词误用或缺失而造成的语病在高考语病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类语病题进行梳理,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一、介词误用或缺失造成表意不明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回顾】2004~2006年考点分布【解说】由上表可知,湖南卷近年来的语言知识题越来越注重语境:语音题多考查常见的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字形的辨别逐渐转入到放在语境中考查;2006年的词语题由前两年的近义虚、实词的选用,变成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用法,并淡化了对成语、俗语的考查;语病题由原来选择没有语病的项转为选择有语病的项,降低了难度。  相似文献   

10.
同一语言文字,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就叫歧义。歧义会使读者产生误解,它是一种语病,也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例如:  相似文献   

11.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存在用词不当、重复多余、词语搭配不当或不协调、成分或语意残缺和遗漏、语义含歧义、语句过长以及标点错误等语病。  相似文献   

12.
李启宝 《考试周刊》2009,(24):11-11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考纲规定的必考内容,主要考察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但最近几年高考的考查语病题越来越复杂,考生答题的错误率也越来越高,因此,仅仅了解考纲规定的六种语病类型是远远不够的,而掌握一些辨析语病的技巧,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辨析语病的内功。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第十二册的基础训练带有归类复习的性质。教好基础训练 ,能夯实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基础 ,有效地培养读写能力。《基础训练4》的教学内容包括“字·词·句”、“阅读”、“作文”三部分内容。其中“字·词·句”训练共有五道题。其中第五题是培养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题中涉及了六个关联词语 ,因此 ,学生要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四个关联词语填写 ,并用“不但……而且……”、“如果……就……”造句。“阅读”训练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一是检查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是检查理解和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是复习自然段。“…  相似文献   

14.
辨析语病是检测学生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关注的。近年笔者在引导学生高考复习时,对高考题中语病辨析题作了一些探讨,尤其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作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5.
解析歧义句     
歧义句,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几种理解的句子。它很容易被忽视,实际是一种病句,可是,人们听说读写时,也就是进行书面表达口语交流时,经常出现表意多歧,语言的准确性有效性受到直接影响。而近几年来的高考,尤其是2003年,还把歧义现象单列一题进行考查。为此,我就歧义的产生、辨识和消解几方面细作整理,述说如下,或对考生提高应试能力,规范语言运用略有帮助。汉语词语(含短语)意义往往有多样性,短语结构有多维性,称代指向有两可性,名量关系有不定性。在表达中,如果运用不当,会出现歧义。一、音同,形义两可,多出现在广播、口语等听音材料中。如:…  相似文献   

16.
修改病句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做好语病修改的前提是能够准确的辨识病句。常见的病句主要有这样一些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前后矛盾、表意不明(歧义)、并列不当、不合逻辑等。修改病句的常见方法有:增(把残缺的部分补充出来)、删(把赘余的部分删去)、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不恰当的词语)。当然,修改病句还应注意保持原意,不得另起炉灶;也要注意有针对性,哪儿有毛病,就修改哪里;可以少改的就少改,不需修改的地方就不改。  相似文献   

17.
杜娟 《语文知识》2014,(4):87-89
对语病的辨析历来是各省市高考语文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多年来高考语病题的研究发现,语病题中有不少是属于用词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词语有其特殊性、固定性,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就有10套试卷16个选项属于特定词语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如果能够抓住这些词语加以辨析,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发现语句的毛病所在,从而省却许多时间和精力.下面就结合201 3年考题来介绍抓住这些特定词语辨析语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基础训练3第四题是 :读句子 ,然后照样子说一句话 ,句子里要连续用上几个相同的词语。(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 ,没有··水 ,也没有··人烟。(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人教社小语室编写的该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对该题的解释是 :认识排比句的训练。要求学生在练习“照样子说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20.
许长岭 《现代语文》2006,(1):127-127
我们平常说话、写文章要语言明确。要做到语言明确,就要避免歧义。所谓歧义就是同一语言形式有不同理解的语言现象。歧义也是产生语病的原因之一,1998年全国高考第七题作为专项知识进行考查。可见对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有必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