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2.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这首词是1082年(元丰五年)7月47岁的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是1204年(嘉泰四年)秋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在作品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真是"同是怀古别样情"。相同之处有:  相似文献   

3.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辛弃疾“奉表归朝”。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春,辛弃疾创作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该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语,时下之评注者多视“奉表归朝”事作“四十三年”句之典实。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内蒙古通辽市职业中专孙培民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对这首词的写作原因,《教参》认为是"当时韩(按:指韩胄)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淫...  相似文献   

5.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6.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词中有“烽火扬州路”这一句,课文编者对“扬州路”未予注解。有的同志把“扬州路”讲解为“州州路上”(见《高中古代诗文助读》),此说欠妥。  相似文献   

7.
高六册《永遇乐·京口北国亭怀古》文后思考和练习有一题,认为辛弃疾词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有倒置语序现象,并要求颠倒过来,配套教参书所拟答案为:“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笔者以为,这种见解和释文值得怀疑。 首先,错释了“望中”一词。 古今辞书释“中”均无特指中原这一义项。古人称说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均用合成词“中土”、“中原”’、“中国”、“中夏”、“中华”等,从不省称“中”。 实际上,“望中”在古代汉语中为一个凝固的合成词,其中“中”义为“……的范围内”,整个词的意思即“远望”、“远望的时候”。(有时在特定语境可转化为名词,“望眼”、“视野”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8.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与开禧北伐李传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满腔忠豪之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格调激昂、风格豪放、情致深沉、苍劲悲凉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对中华民族积极奋进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对辛弃疾写作这首词的目的和作者在词中表露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11.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出生于衡阳回雁峰下,年轻时避乱曾匿于南岳双髻峰,中年有一段相当长时间隐居南岳莲花峰续梦庵(以上据《年谱》),对南岳是深有感情的。他写的南岳题材的诗甚多,词亦有四首,现录三首即《念奴娇·南岳怀古》、《摸鱼儿·雁峰烟雨》、《蝶恋花·岳峰远碧》予以探讨。其中《南岳怀古》一词未标写作年代,就其内容看,有可能是南明败亡时或以后之作。三首词对南岳景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隐含深厚的民族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4.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一般读者从词作创作背景的角度进行赏析,这自然没有问题。如果细读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词中有多达五个关于古人古事的称呼语,这其中有没有隐藏什么奥秘呢?笔者认为探究这些称呼语背后的含意,辛弃疾在词作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就会逐一从沉潜走向明晰,学生也就能真正读懂这首气势磅礴、怀古咏志的词中佳作。一、孙权——孙仲谋词作开篇,辛弃疾从时空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词作名篇,明代的杨升庵甚至誉为稼轩词中第一首(见《词品》)。正因如此,这首词被收录在全国各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里。笔者使用人教版教学此课时,对词中"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路"字的解释产生了疑惑。人教版课文注释对"烽火扬州路"一句的解释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按照课文这个注释来理解,"路"似乎没做解  相似文献   

16.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又称北固楼、北顾楼,在镇江市北固山上。权臣韩侂胄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主张北伐。年迈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后调任镇江知府。辛弃疾认为,南宋要取得北伐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韩侂胄等人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对他不满,于是借故将他降官,之后索性调离镇江。调职前夕,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眺望江山,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词。  相似文献   

17.
李辉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05-107
南归不久的辛弃疾有两段宦游建康的经历,期间存有十多首词作,通过对这些词作的考查可以发现,辛弃疾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与淳熙元年(1174)的建康词在风格上有两处明显变化,后者多怀古与自我形象的抒写。从辛弃疾的金陵怀古词中,可以发现其由青年步入壮年之际心路历程的变化。由此,怀古名作《水龙吟.登金陵赏心亭》创作时间之争议,亦可作一合理推断。  相似文献   

1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已选入一九七九年湖北省编高中《语文》第四册。这首词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历来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稼轩词》中第一流的作品,如明代著名评论家杨慎在《词品》里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是很有见地的。这首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悲壮;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构思,纯熟的艺术手法。京口北临长江,三面环山,如猛虎雄踞。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千古江山,奔腾眼底,历史兴废,齐涌心头。通过怀古,抒发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向往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9.
简析《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河南省教研室林珠《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新选进高中第五册语文的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诗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对白居易和辛弃疾的四首词也进行了评析。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目...  相似文献   

20.
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由让我们击节颌首;一个苏东坡,一个辛弃疾,怎能不让我们崇敬面对?你怀古,我也怀古,同为豪放词;你方唱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吟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