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友叶昌院今年8月27日在江 边和我一起钓鱼时,由于用 力过猛跑了大鱼,令他懊恼不已。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电话约我再去 江边钓鱼。上午11时刚过,他就 来到我家。我俩匆忙收拾好钓具, 顺便买上两份盒饭,搭乘班车前往 江边。 当日天气多云,时有小雨,偏 东风3~4级,气温26~30℃。到了 江边,我俩直奔头一天跑鱼的地 方,打出两副海竿后便选一避雨处  相似文献   

2.
我是个老钓鱼迷。幼年家住江边,从10岁起就提竿携篓加入钓鱼族了。多年来自钓自做自吃是常事,做鱼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两种。  相似文献   

3.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4.
秋夜钓鲶鱼     
陈彦斌 《钓鱼》2008,(21):44-45
那时,我特别迷恋钓鱼,只要有点闲暇时间就去江边。那天傍晚我和刘万臣、王祥根三个人走到黑龙江边时,天已经黑了。好在第二天是星期日,在家的时候我们三人已经商量好了:晚上先到江边下钩,第二天再来这里钓一天鱼。  相似文献   

5.
江钓小得     
我爱钓鱼,更爱在江边野钓。我在江钓时采用的是自己加工过的钓组和钓饵,因为我江钓的时间也有6年了,基本排除了偶然的因素,加之不断改善,其效果也屡试不爽。下面就把我的方法拿出来和众位钓友探讨探讨。  相似文献   

6.
闲话钓鱼     
陈彦兵 《钓鱼》2008,(5):63-63
我曾在黑龙江下游生活了三十多年。那时,每逢节假日都到江边去钓鱼,不但了解很多种的习性,也知道一些钓鱼方法。多数人都会认为,钓鱼除了要找到好的鱼窝子以外,剩下的就是要有好鱼饵和锋利的鱼钩了。除非鱼不咬钩,只要它禁不住美味儿的诱惑咬在钩上,肯定就能把它钓住。其实,要说钓鱼都用锋利的鱼钩也不尽然,在黑龙江下游就有用钝钩钓鱼的。  相似文献   

7.
余根 《中国钓鱼》2007,(2):37-37
2006年10月5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安庆长江段章湾客渡趸船内侧下钩开钓,我约的钓友张浩良、马粤兵、陈远庆也陆续来到江边启竿。这天天气晴朗,气温20~28℃,偏北风2~3级。我有40年的江钓经验(我从小在江边长大,10岁就在江边钓鱼),选择的钓点是一流  相似文献   

8.
追鲤记     
<正>我家从佳木斯搬迁至勤得利的第二年夏天,当时我正在农场中学念书。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父亲把我从床上叫起来,说要带我到黑龙江边钓鱼。听父亲说要领我去钓鱼,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忙穿好衣服和父亲带着渔具走出家门。勤得利山北通往黑龙江边有两条路:一条从村中央的十字街口一直朝坡下走,可直抵江边。另外一条在勤得利西沟子的东岸。两路相隔不到一里地。这些日子没怎么去江边,听说江里一直在涨大水,好多喜欢钓鱼的人都不到江边钓鱼了。  相似文献   

9.
漂竿钓野鲤     
陈彦斌 《钓鱼》2008,(20):44-45
我家从佳木斯搬到勤得利后的第二年夏天,当时我正在农场中学念书。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父亲把我从床上叫起来,说要带我到江边去钓鱼。  相似文献   

10.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11.
安基强 《垂钓》2014,(7):62-65
今年松花江开江后不久,我就开始出钓了。以往,我都是骑自行车去江北钓鱼,时间自己说了算,骑到江边,坐在初升的晓日之下,心情舒畅极了。不过自打我今春退休后,家人对我骑车钓鱼的态度便由过去的担心发展到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我只好顺从,改乘公交车出钓。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到他面前问:“怎么,您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不佳,这时候了,还一无所获,可昨天也在这里,我钓了十五条呢!” “是这样吗?那太好了。”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  相似文献   

13.
丈夫是旅游客车司机,一个纯粹的钓迷。旅游旺季时几乎天天不着家,偶尔回家一趟,替换些衣物,临走时还不忘带上他那支心爱的鱼竿。他一走,我这个准钓迷就没法钓鱼了。随便翻看《中国钓鱼》,其中的环保文章吸引了我,一个念头在头脑中闪过:难道“关注环保”仅在钓鱼吗?作为一名真  相似文献   

14.
林敬武 《钓鱼》2005,(14):M002-M002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位同事很是惋惜地跟我说:“老弟,你年纪轻轻地就开始钓鱼,是否早点了?”那时我刚刚学会钓鱼不久,但很快就体会到钓鱼的乐趣,我很坚定地对他说:“我觉得是太迟了,如果早学几年,我就可以早快活好几年啊!”是的,如今几年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钓鱼,从中体会到的钓鱼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15.
王永洲 《钓鱼》2007,(3X):67-67
岳父是个离休干部,在职时,逢节假日总有人上门邀请他外出钓鱼,那时岳父工作忙,很少有时问去休闲娱乐,除非盛情难却,他才乐呵呵地带着渔具而去。每次回来,他也照样乐呵呵地冲我们说:“没想到,我不会钓鱼的人,今天居然钓得最多,钓鱼也有意思!”……如今,岳父退居二线,上门邀请他钓鱼的人寥若晨星。每到节假日,岳父总爱拿出鱼竿抚摸一会儿,尔后重重地叹一口气。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于是跟妻商量,决定礼拜天陪岳父钓鱼。  相似文献   

16.
安基强 《垂钓》2020,(3):60-65
胡大哥的故去,让我感慨不已,我不由得想起这些年接触过的几位高龄钓鱼老人,这两年在江边钓鱼还时常遇到他们。他们都年过八旬,只要天气好就出来,是江边的常客。每当看到他们,我心里就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的垂钓之路还很长。2019年6月23日,星期日。这天,我带着简单的渔具专程去松花江北岸汊流——小河子,为身患癌病的妻姐钓小杂鱼。妻子从她姐姐家回来对我说,妻姐近来吃不下饭,想起了我钓的小江鱼,她以前很爱吃我做的酱香小鱼。妻姐退休前是一家大商场的高管,很有生活品味,同时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相似文献   

17.
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和儿子一道去钓鱼。儿子多年没回家,一回来就陪我去钓鱼,不论对我还是对他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江沉 《中国钓鱼》2004,(9):23-23
我的家乡靠在长江边,那江边长着大片的芦苇,夏日涨水,水涨进入苇荡里,江里的鱼儿虾儿也跟着往里挤,秋天水开始回落,那些没来得及撤退的鱼虾们,只好委屈地留在苇荡里了,它们被逼着去苇荡里那些坑坑洼洼小沟小坝里安家落户。这个时候开始到芦苇收割之前,都是钓鱼迷们的好日子,芦苇割去,网捕的、摸鱼的来争地盘,钓鱼的就有些不爽气了。  相似文献   

19.
牛大叔在单位退休后,也学着老朋友买了渔具。每天到江边学钓鱼,不长时间就学会了基本要领,什么钓底、钓浮,别说还真钓着不少柳根、麦穗、爬地虎。他有个特点就是坐不住,一会儿又到这个钓友旁说一句,一会儿到那个钓友跟前逗几句,大家都称他为“休闲老头”。有时他发现新钓友还帮忙拴钩、上饵,不时的还教导上几句。  相似文献   

20.
王倩 《垂钓》2008,8(5):15-15
谈起钓鱼还要从八年前说起。有一天,老公被邻居老岳邀去钓鱼。当时我对钓鱼没有一点概念,就由着他去了。傍晚,老岳骑摩托车载着他的“冰糕”箱子(当时我不认识那是钓箱)跟老公回来了,还拎着满满一袋子大鲫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