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导读】大学时代的学术经典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回顾令人怀念的,我的“80年代”,《美的历程》《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镜与灯》三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有过重要的,近乎“建构原型”的意义。我曾经在《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自序中仿照鲁迅先生,把自己命名为“历史的中间物”。  相似文献   

2.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优秀作品而享誉中外文坛。20世纪60年代初,老舍先生曾来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读书》前总编沈昌文先生应华东师大陈子善先生之邀,与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座谈80年代的《读书》和文化思潮。事后他感慨地说,人们对往事的忘却真是太快了;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听到沈公的话,作家毛尖叹道,是啊.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就像古典文学一样久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著名文史学者傅璇琮先生在为中华书局版《学林漫录》丛刊初集所拟的编者话中说:所谓“学”,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要有一得之见,言之有物,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如顾炎武所说的“废铜”。所谓“漫”,就是上面说过的不拘一格的风格与笔调。显见其对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学术随笔的喜爱与推重。而《观澜文丛》七种,正是继傅璇琮、徐雁先生主编的河北教育版《书林清话文库》之后问世的,又一套“书林清话文库”。全套以“文史观澜,悦读顾问”为宗旨。《江淮雁斋读书志》便是其中一部。  相似文献   

6.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是由周来祥先生主编的,这就很容易让人拿来与他在80年代主编的《中国美学主潮》加以比较。事实上,从《中国美学主潮》到《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的确可以看出周先生对其美学思想的坚持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不断创新。学术研究是一种累积式的推进,在《中华审美文化通史》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坚持与创新同在,如果要总结,大概有三点最为突出:一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开明书店出版了林语堂先生的《开明英文文法》,润泽几代,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有关开明书店当年出版的英文读物,版本甚多,其中优胜者当以林语堂先生执笔的为代表。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曾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对此在《林语堂传》中追溯道:“1928年,他(林)所编的《开明英文读本》三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8.
大札收阅。 你问: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还较闭塞的情况下,《当代》杂志怎样刊出了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兹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拙稿《安徽藏书家传略》,草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我供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期间。其《序言》刊于《图书馆工作》(安徽)1986年第3期和《安徽史学》1987年第1。徐雁、王燕均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990年7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其《文献录》中即录有此条目,并注明“稿本名”。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末,身居海外的钟开莱教授主动为陈学昭先生将回忆录《浮沉杂忆》翻译成英文版在美国出版,这段令人难忘的佳话和感人的故事值得赞誉。  相似文献   

11.
蒋纬国先生一生的多数时光是在军旅度过的。所以,在《蒋纬国口述自传》一书中,蒋所叙述的多为军队中的人和事。在回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军旅生涯时,蒋纬国谈到的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孟晋斋抄录的《埤苍》、《广仓》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蔡元培先生《日记》与高平叔先生编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皆无提及。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前记】吴于廑先生(1913~1993)是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原名吴保安,以字行。安徽休宁人。1935年东吴大学毕业,1946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次年回国任教,任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先后兼系主任、副校长。他分别与周一良、齐世荣共同主编的四卷本《世界通史》、六卷本《世界通史》,从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高等院校首选的世界史教材。  相似文献   

14.
林英先生的《唐代拂棘丛说》一书,作为蔡鸿生先生主编的《中外交流历史文丛》的一种,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位先生开创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传统,由此相沿不辍。姜伯勤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林悟殊先生的《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都是中外关系史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我是复旦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老师谈家桢先生推荐我参加《辞海》的工作,从此我与《辞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了第四版(1989年版)、第五版(1999年版)和第六版(2009年版)的工作并担任了生物学科的主编。  相似文献   

16.
杜定友先生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已故图书馆学、目录学大师杜定友先生学术生平尤其是其代表性著作《图书馆通论》《图书管理学》《世界图书馆法》《图书目录学》的梳理与评述 ,总结与评价了杜定友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山海经》中的基本词汇、语法特点,根据有断代价值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史中所属的历时点,探讨《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即以汉语史的多重证据考证:《山海经》内部《山经》、《海经》(含海内外经)、《荒经》(含《大荒经》和《海内经》)三部分语言面貌及其年代特征有何不同。《山经》成书年代最早,在战国中晚期,处于《墨子》至《吕氏春秋》成书之间。《海经》成书在战国末秦汉初,在《荀子》成书之后,《淮南子》成书之前。《荒经》成书也在战国末秦汉初,与《韩非子》成书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致曹聚仁信,总记得那一句:‘《集外集》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1935年4月10日信)我们当然不敢与鲁迅先生比,但爱书人总忘不掉这句话。其实,毛边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很少了,五六十年代逛旧书店,总爱找那些毛边书,特别是鲁迅、周作人的作品。到今天,那只是一段美丽的梦,在旧书店已经很难见到过去的毛边书了。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陈伯海先生首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研究,在古代文学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文学遗产》与杭州大学《语文导报》曾联合举办过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学术讨论会。稍后,伯海先生与董乃斌先生又共同主持了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宏观文学史研究》,此项  相似文献   

20.
季羡林先生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的渊源很深。他对艰苦创业的首任总编辑姜椿芳先生十分钦佩,因而支持甚力。1978年《全书》分专业出版的筹备工作一开始,他应姜老的盛情邀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