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禄字书》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的正字学著作,收录了汉唐以来的一批珍贵的俗字材料,对研究汉字由隶变楷以及楷书定形过程中汉字的发展状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日常使用的与正字规范写法不同的字,一般是在正字基础上通过繁化、简化、变异、替换四种方式构成的。声符替换的俗字是为了反映变化了的字音、简化字形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形近误书、方音影响。声符替换的俗字有一部分是符合六书原则的,这就否定了把是否符合六书原则作为判定俗字标准的做法,但也应看到,不规范的书写方式仍是俗字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变体。以其中的构件"攵"为例,探讨它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汉字性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字的性质,至今仍有许多歧见。根据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证明“语素文字说”和“语素一音节文字说”并没有指明汉字性质问题。实际上,文字类型可以分为标音文字和标意文字,标意文字又分表意、意音、纯粹的标意三种类型。汉字在甲骨文、金文阶段以表意为主,篆书阶段以意音为主,隶变后逐渐向比较纯粹的标意文字发展,现代汉字可以视为带有少量标音成分的标意文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北朝墓志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字部件“朿”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释读与整理提供材料,并丰富汉字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隶变"在我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有分水岭意义,它在文字由形象转变为抽象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拟用哲学中的内因和外因原理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笔者认为,"隶变"的内因是汉字的发展规律,外因是社会背景、书写材料的变化、生活习惯与独特的书写方式以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进行交际、记录语言和信息的特殊符号,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展、嬗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起点。有了"隶变",才有了今天的汉字,它实现了汉字构字法的新突破。"隶变"的踪迹,亦可在经典碑帖中洞见。  相似文献   

9.
隶变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使汉字彻底摆脱了象形意味,汉字经过隶变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推动了汉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揭开了汉字发展的新篇章。这个变化无论是在汉字史上还是书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对隶变的内涵、成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对了解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易本烺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学者,其学术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的研究,《字辨证篆》是他文字学研究的力作。他发展了传统《说文》学的研究,他以《说文》为本,重在研究汉字在隶变以后的应用情况。他在《字辨证篆》一书中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汉字隶变以后的种种发展变化,同时他还指出汉字隶变以后各种误用现象和汉字书写形势的变化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隶变的规律作了表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文字体系,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仰韶文化的陶文符号是汉字书法的萌芽,殷商的甲骨文,是目前见到最早的成熟书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发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一代。中国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论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先评论了以往的各种说法,后提出了作赞同的看法:古字阶段的汉字是语素 形意音 图符字,隶楷阶段的字是语素 意音区别 字符字。  相似文献   

13.
苏南宝卷是流行于江苏南部的宝卷,真实记录了清末民初时期苏南地区的用字情况。苏南宝卷中含有大量异写字形,仔细分析这些字形,有助于建立汉字字形演变序列,解读疑难俗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字形演变原因。苏南宝卷保留有大量方言材料,了解苏南宝卷所反映的语音规律,可以从语音角度对宝卷中的文字进行考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苏南宝卷以手写文字为主,保留的用字比较丰富,整理苏南宝卷中的用字,有助于描写清末民初时期用字情况,并可为历代用字变化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敦煌俗字研究推进了中古俗字研究,拓宽了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视野,同时还对东亚写本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方法论启示。今本《今昔物语集》保留的俗字,可借鉴敦煌俗字研究的方法,对其考释中的误读误释加以匡正。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今昔物语集》可以为敦煌研究和日本汉字研究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解决前人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篆隶万象名义》是空海依据顾野王《玉篇》并参以他书而编成的一部字书,由于保留了唐写本文字的书体特征,可作为研究隋唐字样的第一手资料。文章将《名义》前六卷中所收录的部分俗字分为"与常见俗字同形者"及"新见俗字形"两类,考察了其本字、俗写过程及使用情况。最后认为:《名义》俗字具有自己的风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笔画繁简不定,正写俗写不拘,包含着正向类推和复古类推现象,具有比较严整的系统性,而其来源则多为汉字隶变。  相似文献   

16.
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上,文字一直有着正和俗的区别。相对于正字来说,俗字是历代政府所禁止的,而现在,国家也强调要使用规范字。作为人们手头用字,俗字能够起到文字记录语言的作用,俗字之所以屡禁不止,这是因为,俗字记录语言时有着自身的特点,且它的存在有一定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隶变过程中的讹变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的一些讹变直接导致了汉字的合并与分化,这其中的某些合并增加了汉字字形表义的负担,给人们对字义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某些分化却满足了文字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其消极与积极作用并行,对汉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复的小说、散文、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经典之作。同时,这位文学家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专家。《四声实验录》用实验仪器研究汉语声调;《中国文法通论》独创文法新格局;《宋元以来俗字谱》推动汉字简化,刘复这三部著作在中国语言文字历史上有着开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关键所在。可是,因为人们比较注意先秦古文字,汉或汉之后的文字关心较少,其间的变化发展缺乏系统整理,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隶变问题研究有限,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还不少。隶变这个说法是唐代文字学家玄度提出的,他在《新加九经字样》中用“隶变”说明古今字形之变,所谓“古今体异,隶变不同”,后来“隶变”成为文字学的一个大概念,不着眼于个别字形的(讠为)变,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字的  相似文献   

20.
以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俗字研究为基础,从社会历史原因、汉字自身演变以及使用者的认知因素等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本俗字的兴盛原因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