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电视作为西方电视的一种制度,在为公众利益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媒介竞争加剧,电视的商业化趋向使电视媒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议论,中国的电视媒体也无例外。在这一背景下,重视并讨论公共电视制度在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主持的课题《公共电视研究》,对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电视的本土化运作、公共电视的公众利益表达和公共电视在中国建设的基础等问题作了专题探讨,以求对中国电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沈国麟 《新闻大学》2008,(2):95-100
本文从美国公共电视的生存空间入手,对美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格温?艾菲尔就美国公共电视的现状、与政府、赞助商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美国新闻业的现状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反映了目前美国公共电视生存不易,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媒体本身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媒体的体制和环境所造成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格温认为公共电视可以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笔者认为,美国公共电视的公共性的基础正在受到削弱,公共电视也并非公共利益的最佳代表,但公共电视的存在是整个电视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公共电视的一系列探讨中,财源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因为它不仅是公共电视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公共电视台的性质、立场和报道取向.本文以世界各国一些典型的公共电视的财源类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以财源为核心的公共电视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西方公共电视的节目评估:收视率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营和编辑上试图独立于政府控制和商业影响的西方公共电视系统在评估节目时面临着使命与效率的冲突。收视率依然是公共电视系统在判定理想节目时的关键指标 ,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指南针” ,各公共电视系统往往是综合使用收视率和收视质的表现评估节目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已经开播多年,而且数量不菲,但是,却似乎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究其因,恐怕能装满一箩筐,而对公共电视的理解有误和对与公共电视相关的理论探讨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期发表的一组有关公共电视的文章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及课题小组提供,这里既有对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的介绍,又有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思考和设想,虽非完善,但也不无新意.我们期望业界和学界的朋友能够对中国公共电视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共电视,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6.
赵文晶 《新闻界》2006,(1):130-130,124
主流大众传媒是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亿万受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权威来源,在受众心中有很高的信任度。报纸作为传统传媒的一种有着特殊的功能,它的传播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十分的强大。它作为“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和水平直接引导着受众。因此,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它又该如何提供、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信息怎样选择等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共电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地  方芳 《声屏世界》2005,(8):15-18
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已经开播多年.而且数量不菲.但是.却似乎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究其因.恐怕能装满一箩筐.而对公共电视的理解有误和对与公共电视相关的理论探讨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期发表的一组有关公共电视的文章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及课题小组提供.这里既有对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的介绍,又有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思考和设想,虽非完善,但也不无新意。我们期望业界和学界的朋友能够对中国公共电视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共电视,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8.
当今公共电视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式微,然而台湾公共电视却迎难而上并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这成为一个特别值得探究的问题。采用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按照时间顺序,将台湾公共电视分为构想、提出与形成三个阶段进行政策梳理,作为政策动因分析的背景。同时,采用公共政策理论的经典分析模型——精英理论模型与团体理论模型,着重探究台湾公共电视政策形成的动因,剖析台湾公共电视政策的利益博弈与路径选择。希望这种研究不仅是对台湾公共电视的深层思考,更是对大陆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电视、公共频道的概念界定 公共电视的概念是在西方体制下提出来的,最早也源于西方,是典型的西方话语系统,其含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较为认同的是:“公共电视作为一种公共财产的形式存在,以视听费或社会资助为主要收入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企业,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电视机构形态或电视体制”。  相似文献   

10.
立足农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一些学者将我国的公共频道与西方的公共电视相比较,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频道的不足和缺陷,这其实是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西方的公共电视隶属于公共广播系统,通常以议会通过的《广播电视法》或专门的《公共电视法》为法律依据成立,是作为社会的公共财产(Crown entity)、不以赢利  相似文献   

11.
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属于公共电视。公共电视有一些传统的功能.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到来.公共电视频道在引导观众和吸引观众方面则要做出更多的平衡。在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这四项电视传播的功能中.文化娱乐功能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书籍而言,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媒体传播者,覆盖面广,受众没有门槛。向受众提供媒体传播的媒介是主持人,他们直接面对观众,以语言为辅佐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他们语言的质量会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具有特殊意思的示范性、权威性,在社会文化、舆论、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是美国民营公共电视机构所处的法律环境,以及欧盟各国对公共电视发展的法律支持,旨在提供对国外公营广电的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发地区的公共电视,在面对新技术、解除管制等传媒领域变革的背景下,台湾公共电视与BBC、NHK等相对成熟的公共电视政策变迁有着明显的不同。文章立足于公共政策的视角,着重从经费、数字化、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分析台湾公共政策调整的过程;同时采用渐进主义模型探究政策调整的动因,剖析台湾公共电视政策在动态调整中的利益博弈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社会,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它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亿万受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受众心中有很高的信任度。因此,作为传播媒介该如何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信息怎样选择等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广电数字化的目标是信息化。在确保原有公共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信息服务和数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服务以本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机构为主提供,数字付费节目由经批准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提供。充分利用数字电视频道资源,努力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推广集公共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8.
冷凇 《传媒观察》2004,(9):63-64
按照节目类型划分,电视节目大致上分为三大类:新闻信息、娱乐游戏、影视剧。英国作为公共电视系统最早成立的国家,长期以来,凭借着BBC的影响力而在全球公共电视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传统上娱乐电视在BBC的节目单中乏善可陈。不过,随着商业电视在英国的兴起,娱乐电视节目开始迅速发展,不断创新,乃至于有所扭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频道的现状及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电视名不副实,公共频道开播至今并没有真正把"公共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在公众心目中,公共电视频道与普通的综合、专业频道一样,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公共电视模式本身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公共电视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媒介环境,就我国公共频道的转型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BBC战略调整:彰显公共服务本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斌  廖亮 《传媒》2008,(10):56-58
作为一种电视体制,公共电视因其不以追求商业利润而具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在许多国家的广播电视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电视机构不仅是本国重要的媒体机构,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但随着商业电视的迅速发展,公共电视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面对挑战,各国的公共电视机构都在积极应对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