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了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对于其中的一些艳情之作则探讨了其写作的初衷,以求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2.
论柳永词悲秋意象之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旅行役是柳永<乐章集>的一大主要题材,代表了柳词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羁旅行役词有浓重的悲秋情绪,且柳永常以宋玉自况,对宋玉深深认同,有"宋玉情结",其悲秋有对生命本身的自觉、独特的感悟,有深远厚重的感染力.文章主要探讨柳永词悲秋意象的具体内蕴.  相似文献   

3.
北宋词人柳永偏爱写黄昏之情景.他把日落的自然节律视为自己生命流程的对应物,其词常常将伤别、怀人、思乡、苦旅、厌仕等惆怅情愫聚结到苍茫黯淡的黄昏景中,营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柳永的黄昏词代表了柳词的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柳永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20世纪以降百年来柳永研究的成果进行检索统计,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百年柳永研究的进程和布局进行了宏观考察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又分从柳永生平事迹考证、柳永思想人格探讨、柳永艺术成就论述等热点、重点问题,对百年柳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龙杰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29-131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是矛盾的,较为复杂的,一方面,柳永渴望仕进,以求实现其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又长期混迹于坊曲,过着享乐的世俗生活,眼光向下,创作了大量俚语俗词。于是,仕进心理和市民心理交织着、矛盾着、主宰着柳永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是矛盾的,较为复杂的,一方面,柳永渴望仕进,以求实现其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又长期混迹于坊曲,过着享乐的世俗生活,眼光向下,创作了大量俚语俗词。于是,仕进心理和市民心理交织着、矛盾着、主宰着柳永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词作为一种学样式,本起源于民间。到了北宋,出现了雅俗对立。柳永创作了大量的俗词作品,由于他的思想充斥着浪子人与正统阶级人的矛盾,创作的俗词为当时正统人所讥讽,历来对柳永的非议集中在其思想情调比较低的妓情词上。本就柳永俗词的思想内容及其积极意义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柳永歌妓词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重论述了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对于其中的一些艳情之作则探讨了其写作的初衷,以求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9.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0.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著名词人中,柳永是争议较大的作家。自宋代始,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毁誉不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使柳永形象笼罩上丰富的传奇色彩。本文采用历时比较方法,对宋元明三个历史年代作家作品中出现的柳永形象进行比较,从作品、时代背景、当代思想文化形态及作者与柳永性格的对比入手,研究柳永这一文学形象生成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宋代著名词人中,柳永是争议较大的作家。自宋代始,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毁誉不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使柳永这一人物形象笼罩上丰富的传奇色彩。作者采用历时比较方法,对宋元明三个历史年代作家作品中出现的柳永形象进行比较,从作品、时代背景、当代思想文化形态及作者与柳永性格的对比入手,研究柳永这一文学形象生成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4.
羁旅题材常用于表现封建士大夫追求功名不果后的心情与思绪,或表现追求功名的文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乐章集》中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约40余首,主要是柳永后期的作品。柳永求仕的道路,一直是坎坷辗转,而真正意义上的柳永,他的思想灵魂只存在于他的文人身份中,作为登科入仕之徒,并没有很好实现士的价值,反而因为其曾经的词人身份,正史上只字未提。北宋的文人士大夫,能顺利由学而仕的士子是少数,更多的士子如柳永一样在政治上寂寂无名、落魄一生。柳永身在其中,其个人价值和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紧密联系,他在漫游干谒的道路上,用羁旅主题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冥思,是最自然合适的方式。柳永的求仕之路,使其羁旅词有别样的色彩,这与他的个性、际遇有关,更与他所处的北宋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2)柳永词研究;(3)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4)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风流才子柳永在<清平山堂话本>中被描写成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冯梦龙对此非常不满.他根据自己的小说观加以再创作,把柳永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才子.作品中的柳永是冯梦龙自己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他借柳永这个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8.
柳永为何成为宋元以来市民阶层最为喜爱的风流才子形象?柳永形象对传统才子特质有何继承和突破?在柳永的影响下,后世小说戏曲中的才子形象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柳永作为封建文化的一个异类,却成为民间传播婚姻爱情美好幸福信念的关键人物。将柳永形象放在才子形象演变与社会历史变迁、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作为风流才子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柳永作为一位沟通民间词和文人词的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艺术个性的形成,是与他对敦煌词的借鉴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意象、题材和叙事手法三方面阐释柳永对敦煌词的受容,以揭示柳词和敦煌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词人柳永因其生平颇具传奇色彩而为后世通俗叙事文学所关注。柳永形象在宋元时期的南戏、话本等通俗叙事作品中,呈现出多重的,甚至是溢美和溢恶并存的特征,显示出宋元时期民间叙事作品"主在娱心"的娱乐性、诙谐性和消遣性创作心理。而明清的戏曲、小说,则是突出了柳永形象多才、多情而又多难的悲剧命运,体现出明清戏曲、小说作者"回护士人"的创作思想。仕途蹭蹬、怀才不遇而又逞才使气、寄情红楼的柳永形象,符合了明清时期的文人个性意识张扬、精神自由放旷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