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徒生的悲剧性童话作品,倾注着创作主体温暖、诗情和爱的感情激流,这使安徒生的作品在悲剧的叙事中显出特殊的韵味和美学风范。文章从作者对悲剧的温情叙述和对死亡的诗化描述两方面对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之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中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物理学中丰富的美学内涵,重点论述了蕴藏在物理科学理论体系之中的三大美学特征:即反映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所固的简约美;揭示物理定律的奥秘与神奇的对称美;展示在自然界最深层面上显现出来的和谐美。结合多年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阐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物理科学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以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著名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美的追求为素材,充分发掘物理学的美学内涵,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培养他们欣赏美、发现美和追求美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高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121-123,128
叔本华在美的形态分类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媚美”,这个美学范畴的提出与叔本华的人生观与艺术观密不可分。中国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吸收了叔本华原有的美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把第三种美命名为“眩惑”,这也是与他的人生观美术观紧密相连的。文章通过讨论媚美与眩惑所具有的历史承继性,并比较二者在不同时代与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从而对当下文艺作品中泛滥的媚美与眩惑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教学语言融合之美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之美是教学语言高层次的风格美,研究这一课题,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教学语言融合之美的美学特征、主要类型和追求途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笔者试图就余秋雨散文的主调,即作家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诸方面,来分析余氏散文,以及这种散文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范,即历史沧桑之美。  相似文献   

7.
树荫下的玄思———试论京派作家纯正的美学趣味陈丽贞一、由五四后反顾传统说起中国美学趣味的传统,是遵循中庸之道,追求和谐圆融,均衡节制之美,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效果。无论是传统的士阶层那为人处世的林下风度,还是历代文学作品里所形成的那叙事抒...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知识美、智慧美、思想美、行为美等一切“美”的发祥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环节、每个行为中,都应该闪烁着追求真理的光芒,映照着铸造人格的魅力,洋溢着“真”和“善”和谐统一的美学力量,从而追求美的管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或许正因它的美,故而成为我国“美育”体系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也成为了教师进行美学渗透的重要载体和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歌曲学唱、名曲欣赏还是音乐实践,都把目光指向了“速成”、指向了“功利”,于是“美”被隔离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伤害了学生对音乐的原始认知,更淡化了学生对音乐之美的追求,为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改变现状,通过挖掘音乐内容的内在美和拓展音乐形式的外在美来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情感、能力,最终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一切高等院校所关注的核心命题,美学教学实践,对这一命题作了深入的阐发与诠释,在论述“美学教学与心灵美”,“美学教学与技法美”与“美学教学与创造美”之间的密切关系时,人才培养工程应表现为“美学-美人-美画,它将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将完善心灵美与创造美结合起来,由心灵美而至美人,由创造美而至美画,美人与美画的结合,即品学双优,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论黑格尔“和谐说”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格尔的“和谐说”入手研究了西方美学对和谐美和和谐美理论的追求,从而说明西方古典美学的某些本质特征。同时,也在中西古典美学的比较中,抓住两者在“和谐说”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阐明了中西美学的不同特征和中西美学对和谐美的一致性,说明了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和美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孟子美学抓住美的愉快本质,不仅深刻剖析了感官美、形式美,而且深刻揭示了理义美、道德美:不仅指出了二在快乐感觉上的相通性,而且提出了“充实之为美”这个道德美命题,体现了儒家美学对道德美的偏尊,奠定了后世儒家以“载道”为主的道德美学主潮。此外,他对味美说的论述,对共同美的揭示和对审美接受中“以意逆志”现象的剖析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美学发展史上,古希腊不愧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从整体上看,它格外注重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追求自由和谐的美的理想,可以说这是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而与古希腊时代基本处于同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先秦时期,也把中和之美作为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个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关于“美”字的解释众说纷坛,却陈陈相因。从“美”字之发生境域的角度入手研究,可以探知“美”字的本真意蕴。体现在构形上,“美”从羊从人,“美”的本真意蕴别是一种复杂的意象。在带有羊角头饰的人形这一发生境域当中,同时涵盖了“美”所代表的美学和“羌”所代表的丑学。因此,“美”实乃美学与丑学的合题。  相似文献   

15.
优美、幽玄美、闲寂美与古寂美是日本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四种典型的审美意识.优美既来自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也融合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思想,是日本审美意识的基础.幽玄美以优美为基础,融合了佛教的生死观,以“余情”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闲寂美与古寂美在质素简约、古朴清寂、闲趣雅致上是高度契合的,但闲寂美主要用以概括茶道的美学特征,古寂美主要用以概括松尾芭蕉俳谐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罗岚 《今日教育》2006,(6):47-48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美学理论,它始终追求的对象是对于人来说的最为和谐状态与“最高价值。”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辩证的和谐关系。而这也是许多思想家渴望的美学境界。从孔子提出的“尽善尽美”——美与善的相互结合、和谐统一。到老子所说的“音声相和”——音与声的美丑相互对立与协和,再到《乐记》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无不是“中和之美”思想精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18.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拳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9.
以“五四”白话新诗为肇始发展而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至艾青达到理论和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拟对现代诗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略加杭理,揭示出:诗歌的“散文美”的追求在诗歌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往往扮演看“拯救者”的角色;诗歌的“散文美”是一种无关诗人派系,无关诗歌“主义”的具有独特地力的风格,是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诗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美与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以个性入时的标准来包装自己。以至于现在的社会里“帅哥”、“美女”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一日,与一朋友在街上闲逛,迎面走来一位靓丽女郎,可谓是天使面孔,魔鬼身材,不免惊为仙女!赞叹之时,女郎的手机响了,只见她拿起手机出口成“脏”:“老子……”,不仅言语不堪入耳,而且声音震耳欲聋,弄得我和朋友大跌眼镜,差点摔倒在马路边。惊恐之余,让人深思:“美”是这样追求的么?这叫“美”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