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现象:童谣是什么?今天的孩子是否喜欢唱童谣?又喜欢唱什么童谣当"灰色童谣"充斥校园时,新童谣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日前,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市许多小学正红红火火地开展着"新童谣创编和传唱"活动,这无疑为"灰色童谣"的侵入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丰台五小银地分校开展的"童谣唱响校园,皮筋舞动童心"主题活动,以"新童谣 新游戏"的形式,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做新时代的文明好少年。队员们通过编、写、画、唱、跳等形式,把新童谣演绎得多姿多彩,为校园增添了一抹明媚的春光。如今,"编唱新童谣、传唱新童谣"活动正在积极健康地朝着深度拓展,这些重要举措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唱童谣活动中,我立足于“童谣”的“童”字,调动儿童说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编童谣的积极性,搜集和儿童生活结合紧密的题材,鼓励学生积极创编。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爱读、爱唱童谣的表现形式易于被儿童接受,题材接近儿  相似文献   

3.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7.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童谣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吟唱好的童谣,有助于孩子调节情绪,增添愉悦因素,进行心灵沟通。从生理机制上讲,童谣也能刺激和促进孩子的神经发育。童谣还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童谣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当童谣的音乐之流与儿童的情感之流产生共鸣、融为一体时,真善美的体验和情感会如涓涓细流潺潺流入他们的心田。在听唱童谣中,孩子的性情得到陶冶。对儿童而言,道德教育更多的应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童谣大多蕴含着道德劝戒的内容,它能陶铸品行、美化儿童的性灵,其德育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因此,童谣对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代子静 《云南教育》2023,(Z1):51-52
<正>童谣是一种儿童自己、大人或文人为儿童所创作,以儿童理解力和兴趣为依据,适合儿童吟诵念唱,长期广泛流传于儿童间的民间歌谣。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周围的实际事物衍生而来,具有相对浓厚的地域色彩,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童谣流传历史悠久,将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09,(Z1)
一、目的(一)学习队的知识,传播健康童谣,创建和谐校园。(二)做好新生队前教育工作,帮助一年级建队。二、方式唱健康儿歌,做阳光游戏。  相似文献   

10.
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里悄然流行。"垃圾童谣"的流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念英文童谣、唱英文歌曲是儿童学习英语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本文拟从小学英语教学中童谣、歌曲的选择,英文童谣、歌曲的教法等方面,采用理论和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论证英语童谣、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德育重灌输,脱离实际生活,而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现在学生当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校园童谣。校园德育童谣因具有生活性、可传唱性、内容广泛性、体裁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学生品德与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童谣内容应包括文明礼貌、安全自护、诚实守信、勤奋守纪、劳动卫生、尊老爱幼、爱国爱校、心理健康等,学校可采用多种途径组织学唱童谣、创编童谣、传诵童瑶、征集童谣、汇编童谣,以确保学校童谣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01年第一、二期合刊刊发了《新校园童谣31则》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争议。童谣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化现象,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关注。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童谣?譬如,孩子唱一些对大人或学校不满的童谣,是否属于“不健康”?爱唱一些语言不美的童谣的孩子,是否容易变坏?孩子为何那么热心于童谣?父母与教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童谣?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新童谣现象”,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新专栏“童谣大家谈”,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或谈谈您对童谣的看法,或推荐优秀的童谣。 主持人/孙宏艳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一种由巧改唐诗、歌词而创作的语言诙谐的新式童谣,在校园风靡一时。童言无忌,新式童谣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冲击。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小学生现在传唱的一些童谣,不仅没有丝毫的美感,而且“另类”得让人不可思议。这些童谣语言粗俗、格调不高,却以惊人的速度在校园里流传。一位教育专家发出感慨:“校园童谣让人尴尬让人忧。”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我们应该播撒健康向上的种子。学校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熔娱乐、审美、教育、认知于一炉的童谣,遗憾的是,这样的童谣现在实在太少了。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旨在通过赏析校园流行童谣、…  相似文献   

15.
童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它以短小整齐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情趣和事理,滋养着儿童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为孩子们稚嫩纯真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灿烂的色彩。可是,在不少地方,健康向上、悦耳动听的校园童谣正渐趋失声,内容低俗的"灰色童谣"趁虚而入。"灰色童谣"传递消极、暴力、颓废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儿童需要健康童谣的滋养,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引导儿童阅读、吟唱优秀童谣,让"阳光童谣"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大队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为传统礼仪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礼仪新童谣——天天唱。清晨,每个队员们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自己编创的礼仪新童谣。厕所礼仪——节节看。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校园里厕所面貌一新。队员们用心设计的礼仪提示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队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7.
放课就唱,下学就唱,百们是一群我灵在飞翔。们师教我老新童谣,着童谣传四方。唱出祖国真美丽,唱出山河正兴旺。唱在们的希望我新童谣里,我童谣伴着新们幸福成长放课也唱,下学也唱,溪们是一条我水在流淌。们师教我老新童谣,着童谣传远方。唱出太阳真温暖,唱出鲜花吐芳香。唱在们的理想我新童谣里,我童谣伴着新们健康成长江222006︵苏省连云港市号朝阳东路9市公安局︶老师教我新童谣@张立国!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东路9号市公安局  相似文献   

18.
刚刚步入小学的儿童在日常生活、纪律、交往以及学习方面都表现出不适应。校园童谣作为孩子喜爱的文学样式,质朴天然,通俗易懂,是孩子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生活温隋,符合孩子的审美要求。因此,可以尝试运用校园童谣引领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缘起《月光启蒙》是新入编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篇内涵丰富的散文。作家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听母亲唱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也说明了童谣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课文语言优美,其中的童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富有文化品位,深受儿童喜爱。然而,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优秀的童谣正在淡出儿童的生活,已成渐渐远去的天籁之音,儿童口耳相传的却是诸如“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等灰色童谣。如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弘扬民族文化,让儿童亲…  相似文献   

20.
杨登明 《教育》2013,(9):41-41
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结合《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开展“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主题教育活动。校长杨英介绍,所谓“童真教育”就是尊重儿童自然生命状态,顺应儿童天性,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研究,善待个性差异,关注儿童真实的发展需求。图为该校学生在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