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恢弘的理论大厦需要坚实的范畴概念建基,需要严密诗性的判断黏合。“本事”则是本事迁移理论中的地基性范畴概念。“本事”迁移不仅包含“原发性、原态性的事件”的迁移,同时也含纳“本事”自身的迁移和流变。廓清历史视域,澄明“本事”流变概念,追寻到原典的诗性话语缘构关系,藉此我们才不惮于本事迁移理论大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宋代的填词大家,后世词评家对其关注的热度一直不减,特别是对柳永的生平尤为津津乐道,形成了一种较为重要的诠释法——“本事”法。所谓“本事”,是指文学作品创作的人物掌故或故事背景。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中记载了柳永词的四则本事:《醉蓬莱》词之“本事”,柳永被描绘成一个潦倒的应制词臣;《击梧桐》词之“本事”,柳永被诠释为一个“私枕官妓”的不合格官吏形象;《望海潮》词之“本事”,柳永被诠释为谀奉当道、粉饰太平的词人;《倾杯》词之“本事”,柳永被诠释成“鬼”才般的词家形象。从词学批评方法来看,“本事”法利弊参半,一方面生动还原了柳永蹭蹬科场的坎坷人生,对于其“史书阙载”的生平是一种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取材于稗官野史、小说笔记,其事多不足取信,特别是对柳永的人格污化方面有踵事增华之效,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3.
《本事词》是清道光年问叶中芗所著,属少有的专门辑录“词本事”的词话著作,所辑材料对研究唐五代至金元时期的词有“知人论世”的参考价值。《本事词》的作者叶中芗比较重视以自己的标准编撰处理“本事”,在形成该著作特色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文献问题。为此,需要一一辩驳,以便更好地认识该书在词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代话本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本事主要是西汉刘向《列士传》记载的羊角哀与左伯桃交友的事迹,但《列士传》一书已佚,佚文见于历代诸书征引。前人已从中辑录了一些本事材料,但尚有不少重要材料被遗漏,因此,有必要加以补辑。  相似文献   

5.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6.
赵熙散体文章中最富文学性的是其“记传”体散文。《香宋文录》收集的“记传”体散文有如下特点:基于时间之流的线性结构对向心结构的突破;形象的刻画多用史家笔墨,呈现出单棱光彩;作家情思常潜蕴暗蓄。  相似文献   

7.
曲名与本事均为乐府诗的基本构成要素,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乐府诗本事是其曲名取义的直接来源,曲名是其本事内容的关键字眼,也是对其本事最精当的概括。文人创作往往以曲名来化用乐曲创调本事、传播本事中的各种信息,从而丰富作品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朝鲜"传"体文学体裁的梳理,并具体从有无虚构、有无情节性、有无明显的非叙述性议论三个方面对许筠以"传"为标题的五篇短篇作品进行分析,认为其<严处士传>、<荪谷山人传>是史传体散文,<张山人传>、<南宫先生传>、<蒋生传>则更接近史传体小说.  相似文献   

9.
《本事诗》是唐代第一部记录唐诗本事的专著,开启了诗之本事这一类别书目的先河,对唐后记录、总结各朝各代詩詞本事,乃至对"诗话"、"词话"等新的题材类型的创作都有范例式、启发性的影响。此后,大量文人依此体例、经过自主生发的著作愈加丰富。本事诗的风格得以形成,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诗序》及最初各家说诗著作;二是源于魏晋的志怪、志人小说和唐朝的清谈小说和传奇;三是源于史志、传记,口头传说。  相似文献   

10.
傅玄《秦女休行》与皇甫谧《庞娥亲传》同为《重修肃州新志》所收录,前者为咏史诗,其本事即后者所述史实,诗中几乎每一句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而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虽难以确考,但与傅诗并不相同。咏史诗发端于班固《咏史》,其特点为“括本传,不加藻饰”,其结构为在叙述史实的同时抒发感情或进行议论,有“史”有“咏”。这种咏史诗到两晋时有所发展,增加了细节,增强了感染力,出现了“踵事增华”的趋势,傅玄《秦女休行》即其具体体现。但光绪《肃州新志》却托名傅玄,对傅诗进行了窜改,使原诗艺术感染力削弱,“古质健劲”的汉魏风骨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1.
以《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中"牛顿引力定律"一章为个案,研究费恩曼物理教学风格。指出依经据典,微言大义,妙语生花讲物理的风格在本章教学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六经皆史”说是章学诚站在学术史的立场通过对传统史传文体的批判而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学命题,它不限于对史传文体做客观的分析,而是重在探究撰史的作意,强调专家之学。他所提出的记注和撰述传史理念,是对刘知几言事分立、相兼观点的深化;而“《书》亡而后《春秋》作”的命题具体勾勒了先秦两汉史传丈体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元初社会对宋末空谈性命、不务实政的风气,从教育方式、假道学的虚言惑众以及理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进行批评和反省。以许衡、郝经、刘因为代表的学者,提倡践履笃实、务实用世的学风,强调返求六经、经史并重的治学路径。这些思想倾向推动了元代经世思潮的发展,符合元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确地分析和总结新中国史学发展道路,关系到能否自觉地继承、发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宝贵思想遗产,而且关系到认清当前史学的发展方向。有的研究者将建国后十七年的史学贬斥为"完全政治化"的史学,认为它毫无学术的独立性,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是大相径庭的。从总体看,"十七年"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是主要的。造成评价如此分歧的症结所在,是能否正确把握"十七年"中两种学风的对立及其斗争的实质。"十七年"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学风,一种是实事求是、坚持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学风,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十七年"史学所取得的成就,恰恰是正直、严肃的学者大力发扬优良学风、坚决抵制教条主义恶劣学风而取得的。这是正确评价的关键,也是考察"十七年"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如果离开了这一正确的原则,就会只看到教条化横行,甚至将错误不加分析地归罪于提倡唯物史观,从而怀疑唯物史观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史记·李将军列传》思想内容,探讨“数奇”笔法:一是选材典型,剪裁得当;二是对比手法,突出烘托;三是融入情感,寓论于史。在“数奇”笔法运用的同时,其难能可贵的是“实录”精神,可堪写作信史之典范。  相似文献   

16.
策文是西汉时期一种重要的文体。西汉中后期,策文趋于成熟,在政治生活中影响日益广泛深入,并形成策文引经据典、文辞雅正、旨归深远之风格。这种风格较多地受到察举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文古籍数字化的进展与主要成果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回顾中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对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进行评介,列表反映古籍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并就古籍数字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与新文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促成了新文体(网络文体、手机短信)的产生,同时弱化了文体意识,使得新文体成为"泛文体".新文体的去中心化、信息化、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正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新文体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并不能以这些特征来将其定型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20.
嘉道时期常州学派著名学者李兆洛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和广泛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他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并且身体力行,在舆地方面卓有建树,在漕、盐、河等政务方面多有建言;他不仅致力于消除学术界长期以来无谓的“汉宋之争”,而且还积极刊刻庄存与等清代今文经学家的著作,传播学术文化;其学术交往对于龚自珍、魏源等晚清经世派思想家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嘉道时期学术风气转向与经世学术形成之重要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