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收藏》2016,(15)
正相信即使是玉器行内的资深人士,恐怕很多人也没有听过"琇莹玉"。这一名称的由来,其意取自中国典籍,如"充耳琇莹"(《诗经》);"琇莹,美石也。"(《毛苌传》);而其物则来自辽宁岫岩所产的岫玉。岫岩地区既有透闪石玉,如"河磨玉"与"黄白老玉",也有蛇纹石玉,而通常所说的岫玉,指的就是蛇纹石玉。岫玉历来以块体巨大而著称于世界,玉王迭出,雕刻及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玉文化,它充溢了中国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时期。凤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神鸟之一。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柔美优雅的凤鸟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冯元 《收藏界》2013,(3):44-47
玉与国人有着不解之缘。生长于亿万年前的玉在中国人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美好品德的中国人,把玉看作民族的精魂,赋予了玉优雅、宁静、含蓄、纯洁、坚贞和正直的美好品性,提及玉的词汇、成语、典故无不和高贵、美丽、幸福、吉祥有关。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早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从商周的神秘礼玉到战国的精美佩玉,强秦制传国玉玺,两汉的金缕玉衣,大唐金镶玉带的富贵奢华,宋代玉器清丽高雅,元代秋水件生气勃勃,明代子冈牌独领风骚,清代的巨型玉山子,不但王公贵族对玉器趋之若鹜,民间赏玉、藏玉也蔚然成风。一个个玉器制作的巅峰时代,使玉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华文  相似文献   

4.
软玉的主要产地有中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和朝鲜等。我国的软玉资源极为丰富,在新疆、四川、辽宁、青海、江苏和台湾等多个地区均有产出。以产区来划分,我国的软玉品种有和田玉、青海玉、岫岩软玉、玛纳斯碧玉、龙溪玉、梅岭玉及丰田玉等,而其中以和田玉最为著名。此外,俄罗斯玉、韩国玉也是目前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外国软玉品种。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0,(8):174-177
优秀的玉雕艺术品既能给人以感官之美的享受,也能给人以心灵之美的教化。美的享受会使人爱不释手却一览无余;美的教化妙不可言却铭刻于心。因而玉雕艺术品的设计创作同各类艺术一样,都十分重视立意,非常讲究意境,更强调要注入文化内涵。岫岩现代玉雕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厚土之中,闪耀着浓郁的中国古玉吉祥文化色彩,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华岫岩,吉祥如玉”。  相似文献   

6.
陈亮  何晓琴 《收藏》2007,(11):67-68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五千年前的史前时期,先民已存这里构筑家园,繁衍生息。据不完全统计,宝鸡仅新石器时代遗址就达709处,是黄河流域考古发现早期先民聚落遗址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以距今约7100~5600年前的北首岭遗址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一张长305厘米、宽165厘米、高280厘米,约由二十余个大块和数百个小块碧绿岫岩玉制成的床,于1月15日惊现辽宁盘锦。此床受到辽宁省文物局领导和盘锦市各级领导及文物收藏爱好者的高度关注。玉龙床以本地岫岩玉制成,净重一吨半左右,传由张作霖当时为袁世凯称帝登基时制作。采用宫廷龙纹款式,耗玉料数吨。据说由张作霖密友张景惠委托刘某人承办。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根据汤因比关于文明起源的“挑战”与“应战”学说,对导引术的起源问题进行在探讨。通过对古代地理环境对先民的挑战,中西方神话对比以及中国上古先民积极“应战”的分析探讨,最终认为导引术之所以产生于中国,并不是一种文化的偶然现象,而是中国上古地理环境的“挑战”与先民们的“应战”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刘英杰 《收藏》2012,(13):88-89
在古玩市场见到几件据说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藏品,经与真品对比分析后发现不过是仿品、赝品。虽然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出土较多,但大多延续着同样的风格和形制,通过对比,仿品、赝品不难鉴识。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真品(图1)属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为岫岩软玉雕琢而成,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卷曲如  相似文献   

10.
张建青 《收藏界》2015,(1):47-5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至4000年左右,在黄河上游地区,包括青海在内的中国远古先民进入到了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而舞蹈艺术也从那个时期就绽放出了鲜艳的蓓蕾。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特征的文化遗存,我国黄河流域不仅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1.
李祥云 《收藏》2007,(7):108-109
鉴定古玉,尤其鉴定红山古玉,近期似乎愈来愈艰难,定赝品为真品、视真品为仿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鉴定红山文化玉器,无须泛泛地套用什么“器型、纹饰、工法、沁色、材质”诸多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有经验的收藏家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红山玉器的材质绝不限于一两种青玉或岫岩玉。由于红山文化覆盖的区域十分广阔,因此其玉器的材质亦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12.
山底居 《集邮博览》2018,(1):102-103
狗,也称作犬,有研究大约在15000年前就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我国发现最早的家犬遗骨,出自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00多年前殷商先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犬”字了,说明狗同人的关系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玉石资源极为丰富,在新疆、辽宁、河南、青海等地都有玉石产出。品种有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青海玉等等,此外俄罗斯玉、韩国玉也是目前常见的软玉品种。收藏玉器首要条件,一、历史价值,二、玉石的质地。优质玉石材料对于一件玉器来讲至关重要。由于各个时代用玉的产地、种类、质地都不相同,确定玉器的产地、种类、质地,对玉器的鉴定断代、评定价值等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15.
吴荣清 《收藏》2010,(12):71-72
不久前,中国白玉市场刮起了一股“韩流”。这种白玉虽产于隔海相望的韩国,但进入中国后却被人称作“和田玉”而横扫玉器市场。它究竟是什么玉?如何慧眼识别?  相似文献   

16.
玉石之美者。和田玉作为“中华第一玉”,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儒家文化以玉比德,君子要品质如玉、风度如玉、修养如玉、性格如玉,和田玉因其温润细腻,刚韧洁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羊脂玉,人们更是极力索求,不惜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圆玉是指玉璧、玉瑗、玉环、玉块这四种外形相似的玉器,随着时代递进和其使用功能的隐退,现今的人们已经极少考究它们之间形制的区别,时常将玉瑗、玉环,甚至玉块都归属于玉璧的范畴,统称这类圆玉为玉璧,这种称渭混淆了中国古代圆玉的用途,忽略了中国古代圆玉所要传递的信息。关于中国古代人际交往使用玉器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禹曾在涂山会合诸侯,  相似文献   

18.
韩涧明 《收藏》2010,(1):5-7
孙敏最近接到不少电视台邀请,希望他与电视台合作关于玉的节目。以中国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展开一幅玉的画卷不会缺少素材,而孙敏考虑的是先写一本关于玉的书。当然,眼下更令孙敏感觉惬意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二届“神工奖”评奖以及获奖作品展览人气急升,引起了玉雕业内广泛反响。那么,这位神工奖创始人对于神工奖以及当代玉雕又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玉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的不断走俏,提高人们对玉的认识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收藏玉蔚然成风,很多人因为看到了玉的升值潜力,把玉也当作一种投资。而在我看来,他们对玉的崇拜只是一种盲目的跟从,一种对流行的追随。由于现在对玉一知半解的人实在太多,这也在客观上纵容了某些玉器商的造假行为。所以,一方面希望玉器商都能把最“真”的一面表  相似文献   

20.
郝颜飞 《收藏界》2012,(11):29-33
龙集许多动物和自然现象于一身,具有超凡能力的神物,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是数千年来整个中华民族崇拜的偶像。自原始社会起,就以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被用于玉器雕刻上。从早期的玉猪龙,"C"形龙,到我们今天常见的龙的样式,就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玉器上最早出现的龙是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躯体卷曲,形似玉玦,头似猪首(图1)。1971年在内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