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评价学的标准是艺术的感染力与其感染人的程度。《三国演义》的大量情感描写表明,作有意以情感人,以多方面的情感因素渗透弥漫于全书,使这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历史小说,又从哥德《浮士德》、司汤达《红与黑》等成书情况看,《三国演义》是根据于前代资料而由罗贯中个人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表明: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关羽形象的成败得失,提出关羽从“人”变成“神”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原回目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着重写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虽取材于历史(史书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但它又是一部小说,是在民间传说、讲唱和戏曲基础上写成的,有人说作者罗贯中写这本书是“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的确符合实际情况。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代是元末明初,作者推崇“忠义”,主张以“王道”“仁政”治  相似文献   

4.
说到《三国演义》,许多小朋友都应该知道吧。爸爸说:“《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罗费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5.
空城计     
《空城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三绝”——诸葛亮的“智绝”,刘备的“义绝”,曹操的“奸绝”。诸葛亮的“智绝”可以用“神机妙算”来概括,他用“空城计”吓退了魏国名将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你看他是不是智谋超群、料事如神呢?想知道故事的详情,请跟我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文章。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罗贯中。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约百年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鼎力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多角度对这一艺术形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三国演义》放在世界小说发展流程上来考察,那么,就长篇巨制成熟的时间看,它比欧洲早近两个世纪;而作为历史小说高潮的到来,中国比西欧提前了四、五百年;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与文学观念上的差别,中西方历史小说则更是异中见同,同中显异,要之《三国演义》是世界小说史上成熟最早、成就较高,影响广泛的一部历史小说巨著。  相似文献   

9.
当《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历史小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艺术长廊的时候,无疑给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瑰丽的风采。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既高度地忠实于历史事实,又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除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塑造的。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形象之失时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周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周瑜杨绍华有论者早就指出,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类型小说的光辉范本”,作者并不着意揭示人物性格生成的典型环境,而是努力让人物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通过个体行为展现自己的性命。因而,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某一性格就是某种...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以“借箭”为主线,详细地讲述了诸葛亮借,助大雾从曹操处“借”回十万枝箭的经过,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故事结构严谨精妙,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相似文献   

12.
《隋唐志传》大量抄袭、模仿《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一)大段抄袭原文,仅对相关人名、地名等稍作改动;(二)袭取《三国演义》某些情节片断,穿插于小说中:(三)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模仿。《隋唐志传》这种抄袭、模仿《三国演义》编撰成书的写作方式,虽导致作品思想艺术水平的低下,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解放,即摆脱史官“实录”原则的约束,促成其文学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优秀长篇《无水微澜》是著名作家李劼人(1891—1962)计划创作的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式的系列长篇的第一部,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一九三六年出版后,郭沫若赞扬它是“‘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取材于市镇普通人家爱情、婚姻唯一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环境描写的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灿烂群星中,它独放异彩。自从它问世以来,流传极广,影响很大,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以"借箭"为主线,详细地讲述了诸葛亮借  相似文献   

16.
《隋唐志传》是中国小说史上较早产生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的基本创作模式是“按鉴演义”,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历史小说创作观念。但由于受《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影响,《隋唐志传》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又不过分拘泥于史实,小说中加入了较多民间色彩较浓的材料,同时也抄袭、移植了一些《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从而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为生动,文学色彩也有所增强。这种探索虽然还比较粗糙,但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小说文体特点的一些思考,因而有一定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目的1、理解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理解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3、初步认识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不同.二、自学重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即插叙部分),理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三、自学提示1、本文出自何处?作者是谁?提示:《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公元一八四年到二八○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地描绘  相似文献   

18.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长篇小说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出现的长篇“说话”,它是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元明之际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最早的长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又相继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两部巨制。上述我国旧说部所称“四大奇书”  相似文献   

20.
编辑叔叔阿姨:我非常喜欢读些历史名著,像《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我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三国演义》作为长篇历史小说,那它算不算史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