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龙 《新闻窗》2006,(1):21-22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和亮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作为大众媒体之一的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是贵州文化事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除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的部分外,同时也还具有着文化产业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山东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展示山东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发展成果,为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和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06年6月9日至17日成功举办了以“相约山东文博会”为主题的“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建设文化支柱产业的“云南模式”传遍全国。在风起云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各地市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市报不得不深思如何应对这场来势迅猛的改革大潮,不得不谋求做大文化产业做强地市报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放到了与文化事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分别提出了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整个文化领域发展思路的新突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历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浙江省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省份之一,全省文化产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期。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到新的历史高度,文化产业领域也逐渐进入发展的“深水区”。如何以协同创新的大文化格局为视野,推进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使之安全顺利通过“深水区”,真正实现“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型,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浪潮,正迅猛地冲击着世界各国。文化产业以其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积极回应。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民族创造、兼融和共构一个伟大的文化共同体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这是贵州发挥民族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求。民族文化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所衍生的一个概念,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价值。文章分析了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保护的难点和创新方面的问题,反思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民族文化生产力的提升要靠加强民族文化保障力、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拓展民族文化吸纳力、提升各项政策导向力以及重视民族文化生产力等现实和理论想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何 《声屏世界》2005,(9):44-45
本文通过比较“西部文化产业特区”与深圳、浦东“经济特区”,香港、澳门“政治特区”,提出“现成优势”观点,试图论证在缩小东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差距的语境下,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不是西部发展文化产业较之于东部的优势。建立“西部文化产业特区”,应首先挖掘和创造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成优势”。  相似文献   

9.
刘佳宁  黄玲 《今传媒》2016,(10):80-81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方向,文创园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所以搞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就是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形式。15库是大连在2007年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本文针对15库现行发展状况,如缺乏大连本土特色、园区商业化气息偏重以及缺乏有效宣传等,基于文化产业园与地域文化传播互动这一方向,提出了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增添园区文化氛围和加大宣传等建议,促进园区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16):I0071-I0071
近3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历经了统一思想年、文艺繁荣年、产业发展年。及今年的人才推出年。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云南模式”、“云南现象”。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新闻采编》2012,(2):42-43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广播电视是多元的,正在经历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刘宗勇 《新闻世界》2011,(10):184-185
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的进步来源于文化的创新,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是我们打造文化强市的动力与源泉。本文在阐释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强市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特别是原巢湖市的实际,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新对打造文化强市以实现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藏文化产业振兴中报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国家出台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自治区召开多轮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玉英,自治区副主席多托等领导多次进行安排部署.随着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文化产业项目库的建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设立、文化产业协会的组建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西藏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并进入崭新发展阶段.这些,都使得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业态的报业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庆宇 《出版参考》2007,(5X):25-25
由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17—20日举行,旨在“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进一步为中国特色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搭建了一个专业化的博览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事业是公益性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事业。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键,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顺德 《中国出版》2012,(15):18-2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任务,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会议。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要求。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必将把我国的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性质、职能及运行机制上均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要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必须明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前提,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完善文化产品综合评价体系,正确处理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43):38-43
当我们认真地坐下来,梳理2003年以来,云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时,我们感到了它的厚重;看到了它的繁荣;读到了它的丰饶。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精品迭出”的良好态势,这里凝结着的奋斗、开拓、艰辛、努力、收获使人感叹,令人激动;更让人对云南文化建设的未来油然升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和更加坚定不移的信心。在这里,语言显得苍白,不如我们用数字说话让云南的文化产业变得很透明,大家一起阅读它,热爱它,分享它;全面崛起,捷报频传,赢得全国上下满堂彩所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3,(15):4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开展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本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支持内容上有了更为明显的侧重。通知明确,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