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狐狸和乌鸦》一课中 ,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教师有这样两种教法。一是在学生读了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以后 ,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看法 ,给狐狸戴上“狡猾”的帽子 ,以下凡是讲到狐狸便称“狡猾的狐狸”。二是引导学生把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想。由于教师没有预设框架 ,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狐狸“狡猾”———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 ,最后使乌鸦“动心” ,受骗上当 ;有的说狐狸很“聪明” ,而且很有“坚持性” ,理由是它善于察言观色 ,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 ,由向乌鸦问好到…  相似文献   

2.
苏渊 《云南教育》2005,(19):17-18
《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教师有这样两种教法。一是在学生读了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以后,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看法,给狐狸扣上“狡猾”的帽子,以下凡是讲到狐狸便称“狡猾的狐狸”。二是引导学生把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想。由于教师没有任何情感倾向,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狐狸“狡猾”——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有的说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坚持性”,理由是它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乌鸦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教师认为这种见解很有创意,予以鼓励。  相似文献   

3.
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课文第二节是这样的:“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们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学生自主学习后有的说:“乌鸦已经飞到窝旁边的树枝上,为啥不到窝里去喂小乌鸦,偏要等狐狸来骗她?”  相似文献   

4.
一天,狐狸出去找食物,看见乌鸦站在高高的大树上,嘴里又衔着一块肉,狐狸很想吃肉,馋得流下了口水。这次,狐狸更狡猾了,他知道“骗乌鸦唱歌”已经不管用了,他又想出用给乌鸦讲笑话的办法骗肉吃。于是他对乌鸦说:“乌鸦小姐,乌鸦小姐,我给你讲个笑话吧,你一定会很开心哟!”乌鸦斜眼瞧瞧狐狸,没有睬他,狐狸讲起了笑话,刚讲完,乌鸦就笑了起来。肉掉下来,被狐狸叼走了。 乌鸦非常气愤,她紧紧跟着狐狸,一边飞,一边对狐狸说:“狐狸先  相似文献   

5.
自从上次被狐狸骗走了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她后悔不该听狐狸的话,她发誓:以后谁在她面前说好话她都不信了! 这一天,乌鸦又找到一块肉,站在树枝上正准备享用。狐狸出来寻找食物的时候,看见了乌鸦嘴里叼着肉站在树枝上。狐狸心想:乌鸦这家伙真有本事,又弄到一块肉,这一  相似文献   

6.
一天,狐狸的孩子在离乌鸦家不远的地方病了,狐狸只好硬着头皮向乌鸦问去医院的路。“乌鸦呀!我以前对不住你们,您就大发慈悲告诉我去医院的路吧!”狐狸恳切道。乌鸦瞟了他一眼,道:“从这条路往东走10里就到了”,狐狸奸笑说:“谢谢您老人家。”说完带着孩子往西走去。小狐狸不解说:“她不是说往东走吗?怎么往西走呀?”狐狸笑着说:“傻小子,上次我骗了她们的肉,她一定怀恨在心,计划复仇来了。她就故意说在东边,医院一定在西边这头,不信,咱们走着瞧。”小狐狸如有所悟,高兴地夸耀自己有个聪明的父亲。  相似文献   

7.
乌鸦和狐狸     
上次,乌鸦千辛万苦找来的肥肉,被狐狸花言巧语骗去了。乌鸦又气愤,又惭愧。她想:我一定要向狐狸报仇! 一天,乌鸦找来食物给它的孩子吃。忽然,乌鸦想出一个办法来对付狐狸。乌鸦飞回家后,站在树枝上,故意大声说:“孩子,今天妈妈找到好吃的,你们吃不吃呀?”正想  相似文献   

8.
徐卫  合义 《课外阅读》2006,(12):48-49
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她叼着肉飞回来,准备给孩子们当晚餐。当她在窝旁的树枝上稍作休息时,遇到了坏邻居狐狸。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就用甜言蜜语奉承乌鸦,还说她的歌声非常非常动听。乌鸦高兴极了,张嘴就唱,结果那块肉“啪”地掉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位同事不断地向我抱怨她的朋友不替她保守秘密,使她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时候看过的故事,这个故事直到现在我仍记得很清楚,因为这个故事说出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森林里,狐狸垂涎刺猬的美味很久了,但一直苦于刺猬的一身硬刺——只要狐狸一靠近,刺猬便蜷成一个大刺球,让狐狸一点办法都没有。刺猬和乌鸦是好朋友。一天,刺猬和乌鸦聊天,乌鸦很羡慕刺猬有这么好的铠甲,便说:“朋友,你的这一身铠甲真好啊,就连狐狸都没办法。”刺猬经不起乌鸦的吹捧,忍不住对乌鸦说:“其实,我的铠甲也不是没有弱点,当我全身蜷起时,腹部还…  相似文献   

11.
(征文选登)习作内容 :根据《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思路 ,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训练目的要求 :1 以故事内容为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能够根据自己的所想、所说 ,按照提示写出来 ,把故事“续”得更精彩。作前准备 :学生弄清原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狐狸、乌鸦、肉、大树的头饰。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启发学生想象 ,先说后写。1 学生看《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动画片 ,讨论 :狐狸是怎样引诱乌鸦上当受骗的?说一说。2 乌鸦上当受骗了 ,它会想些什么呢?先说后写。(…  相似文献   

12.
乌鸦被狐狸骗走了肉以后,发誓不再相信狐狸的任何一句话。当她有了小乌鸦后,经常以此家训教育小乌鸦。小乌鸦牢记了妈妈的话。这天,小乌鸦也找到了一块肉,刚巧又碰到了狐狸的儿子——小狐狸。小乌鸦把头偏向一边,不  相似文献   

13.
听到一个案例说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问学生:“乌鸦嘴里的那块肉被狐狸骗走,她心里会想些什么?”有一男孩的发言与众不同:“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丛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嘛.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随着哄堂大笑,教师愣了一下,说:“这是一只乐观向上的乌鸦.失去了东西不气馁.继续努力可以重新获得。  相似文献   

14.
乌鸦和狐狸     
一只乌鸦找到了一块肉。她叼起肉飞到一棵大树上,打算把肉当早餐吃掉。一只狐狸看到了乌鸦,他来到树下,说:“乌鸦小姐,你真美丽,你的歌  相似文献   

15.
倪红琴 《教育》2014,(9):48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不应缺少道德判断续写《狐狸和乌鸦》是小学作文中的老题目,从二年级学习课文《狐狸和乌鸦》开始,这篇作文就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小学中高段的写话、小练笔、习作等训练形式中。从笔者执教的情况来看,学生笔下的狐狸越来越狡猾,狐狸讨好乌鸦的话越来越肉麻。有的狐狸说:"乌鸦女王,您的歌声甜美动人,您是森林里当之无愧的歌后,百灵鸟都望尘莫及。"有的狐狸说:"亲爱的乌鸦,黑色是永远的流行色,您  相似文献   

16.
听到一个案例说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问学生:"乌鸦嘴里的那块肉被狐狸骗走,她心里会想些什么?"有一男孩的发言与众不同:"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丛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嘛,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  相似文献   

17.
一、想象———让学生在空白处寻找快乐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古希腊生物学学家、散文学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我们用想象的火种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吧。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师:第一次,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乌鸦“没有回答”,她可能在想些什么?生1: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以往对我不怎么友好,今天却,对我这么亲热,真有些奇怪,我不能理它。”生2: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今天对我特别…  相似文献   

18.
乌鸦也惊艳     
一位年轻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问学生:"如果你是那只乌鸦,听到狐狸的夸奖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孩子们大都说自己不会上当受骗。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小声地说:  相似文献   

19.
想象背景狡猾的狐狸通过花言巧语终于骗走了乌鸦千辛万苦得来的肉。乌鸦发现自己上了狐狸的当后,她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0.
寓言二则     
狐狸还肉狐狸骗去了乌鸦的肉,乌鸦正在沮丧哩,谁知狐狸却衔着肉回到了树下。狐狸把肉放在一块石头上,仰望着树上的乌鸦说:"乌鸦太太,其实我是跟您闹着玩的,您千万别在意,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