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数学课,新课前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益。如何发挥这一环节的功能呢? 一、找准一个“点”字 就是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围绕这个“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之紧密联系的一个知识点:分数单位、通分的意义和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就应作为新课前的复习内容。 二、注意一个“孕”字 就是在复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复习旧知的同时,孕伏新知的内容,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分是关键性的知识点。在复习中仅仅掌握通分的方法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了解通分前后分数单位的变化,为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作好孕伏。 三、力求一个“短”宇 就是复习的时间要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连续集中注意为25分钟左右。因此,为使学生能在最佳心态中进行新知学习,复习的时间要短,一般控制在  相似文献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计算思路却是一致的,即必须是相同的计算单位才能相加、减。而这正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转化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将成为本节教学的基本思路。 1、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为知识的延伸做好准备。 2、巧妙设疑,引入课题。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1、讲解例1 (1)出示例1,启发提问:①1/2和1/3的分数单位相同吗?②不同分  相似文献   

3.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倡的“温良而知新”,“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进行新知识教学.”对于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行某一知识教学时,要正确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抓住新旧知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对比,准确地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一个更为扩展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必须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是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这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会用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其实质是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计算.这样学生利用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等旧知识,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的主动构建,扩充了认知.  相似文献   

4.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谈几点体会。一、运用迁移扩充认知进行某一知识教学时,应正确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抓住新旧知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对比准确地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一个更为扩展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必须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是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这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会用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其实质是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计算。这样学生利用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等旧知识,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的主动构建,扩充了认知。二、运用比较调整认知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的异同与联系的思维过程与逻辑方法。小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既有联系又易混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排除干扰,使易混的知识清晰分化,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调整了认知。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新授课。引入新课之前,李老师照例让学生复习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和通分的方法。接着,他又请一位同学口述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怎么把它们相加或相减呢?”随着老师的问话,新课开始了,黑板上出现了今天的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数学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其计算法则,李老师早已成竹在胸。不过,今天这节课上,他想着重把“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熟练准确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口答通分结果。12和1523和1934和12先出示第一组:12和15你是怎么找见它们的公分母是10的?再来看第二组:23和19你又是怎么想的?再看下一组:34和12谁来说说通分的目的是什么?2.看来同学们对通分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个旧知识。口算:49+49和78-38再来看下一道题:12+13谁能说说这道题与…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总是伴随着学科教学思想的转变一道进行的。深化小学数学教改,就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 一、精心组织复习练习,着力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应该着重于抓准儿童学习新知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掌握认知策略,从“学会”变成“会学”。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不是逐例讲解,而是抓住同分母与异分母的连接点“通分”来进行教学。先复习通分,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  相似文献   

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通分和约分等知识后才教学的。对比现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浙教版四个版本教材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导入情境、教学活动和课后练习的设置,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有的老师指出:“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就叫作通分。公分母不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此,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来计算。”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许多教师往往先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呈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愿,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好像复习对学生学习新知没起什么作用。认真反思后发现:教师只是一相情愿地认为复习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事实上,学生并不知道这节课要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没有调用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心理准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调用已有的经验和储备积极进行探究的学习心向成为主动建构的关键。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图形促进…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运用谈话法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两个片段:(一)师: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②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是怎样的?生:(略)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生:不能.师: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智慧地学习.作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核心的知识目标就可以达成.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总希望学生少走“弯路”,用最小公倍数更简单、更便捷、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的通分问题,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认知风格,有自己的知识背景,所以,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用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88至89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5.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矛盾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法则,难点是理解算理。由于有“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而教学时,可以紧紧抓住“异  相似文献   

14.
导入 ,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一堂课的导入设计得好与不好 ,将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导得千人一面 ,平淡无奇 ,学生兴味索然 ,效果会事倍功半 ;但如果教师导得匠心独具 ,导得巧妙 ,学生情趣盎然 ,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怎样的导入才能称得上巧妙 ?  一、导知识 ,铺路搭桥。导入新课之前 ,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 ,为讲授新知识铺路搭桥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如在讲授“分式的通分”前 ,首先以提问形式复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然后以练习的形式复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不仅在于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所以,教法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教法的传授过程同时应当成为学法的形成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一般要经过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悟“法”所谓悟法,即是指学生对老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领悟、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使用的方法非常明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所领悟.例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抓住同分母与异分母的连接点一通分进行教学,先复习通分,把下面每组的两个分数通分:  相似文献   

17.
为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应是“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学会善于思考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1.抓住新旧知识的转化条件,引导学生从旧知导出新知。引导方法上,既可先引后练,也可先练后引。例如,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先通过复习,使通分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两部分旧知在学生脑子里再现,再引导学生把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8.
如何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要求、难点及关键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懂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关键是通分。二、重现旧知,唤起联想,引入新知教学时先出示预备题:六一儿童节,五年二班学生表演节目,其中唱歌的占全班人数的1/4,跳舞的占全班人数的1/4,参加这两项表演的共占全  相似文献   

19.
王小红 《湖南教育》2005,(15):36-37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由复习开始,过去一些数学教学理论也认为复习是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的必要途径,原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在新知识教学前也大多编排了复习内容。新教材却没有,而是直奔主题。仔细分析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新课教学中,摒弃复习环节,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有效放飞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两种不同案例片断的比较,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说教材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131—132页例1、例2。二、教材简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分数加减法的重点 ,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由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先通分 ,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所以例1充分借助直观 ,把表示12 和 13 两个图拼在一起无法表示出结果 ,从而使学生理解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只有先通分 ,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把抽象数学具体化、形象化 ,降低了思维难度。例2抽象直观 ,把异分母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