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  相似文献   

2.
数学有着属于自己学科的基本理论.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用代数运算的方式来处理几何问题,也可以用几何图形处理代数问题.所以,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多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中,"数"和"形"之间有内在联系,无论是"数"转化为"形",还是"形"转化为"数",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其目的都是将繁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易的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例来阐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86):43-45
数学是研究自然中数和形的一门科学,"数"指代数,主要包括方程、函数、等式、不等式、代数式、数字的规律等等;"形"则是指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等等。数学的"数"与"形"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都有涉及,并且,这些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要在小学阶段,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数"与"形"是数学学科中的基本单元,掌握数学规律必须从"数"与"形"开始,并且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数"与"形"二者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数"为"形"提供了具体的微观解决手段,"形"为"数"提供了直观的宏观解决思路。"数"与"形"相互渗透的思想是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前提。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典型作用利用几何图形处理数学问题时具备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等优势。这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含义之一。初中代数涉及的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如果离开形象化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正>1.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教材是如何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进数学课本的呢?作为华师大版新课程教材的实施者,笔者对七到八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亲身实践,试对"数与代数"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材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创新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与代数"的教学整体价值进行分析,并阐述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好的促进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是数与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是思维的体操。代数的简洁、几何的幽雅、逻辑的严密 ,让人充分领略数学之美。但同时 ,其高度抽象的学科特点又充溢着教与学的困惑 ,以至于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 ,甚至畏惧上数学课。如何才能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愉快地畅游于数学的海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种在数学教学中有一定可行性的策略。一、树立新理念 ,让学生感受爱与期待布卢姆认为 :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 ,95 %的学生都能够学好应学学科 ,并达到掌握。他认为教育者的职责是———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8.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可以说"数"与"形"贯穿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数"与"形"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与结合的,这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充分体现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微妙关系,代数转化成几何图形能够加强学生的直观理解与感受,而几何图形转化为代数问题能够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便于把握问题。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数学"方程"的学习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程是数与代数知识在小学阶段教学的升华,学习好解方程不仅有利于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更是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多数学生对于方程的学习感到比较困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方程的教学进行分析,以此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与"代数"是解决基本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支柱。从小学四年级起,代数已经走进数学教材,丰富着学生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如何理解、运用好代数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瓶颈。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代数,运用代数解决数学难题;从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看,学生以代数形式和思想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与形关系的学科.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这么一段名言:"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揭示了数与形  相似文献   

12.
1 不可忽视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共识.代数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的,16世纪末开始的大量使用字母和符号"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代数."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代数大厦的基石,是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必须进行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转变的第一关,应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数的性质与运算。"算术"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是全部数学的统称。至于几何、代数等许多数学分支学科的名称,都是后来才有的。拉丁文中"算术"这个词是由希腊文变化而来的。"算"字在中国的古意也是"数"的意思,表示计算用  相似文献   

14.
金海群 《考试周刊》2013,(14):85-86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数学课改内容的一个亮点之一。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无论从目标还是内容、结构以致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引入代数知识,是小学生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和转折点。本文分析代数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培养、作用及运用。  相似文献   

15.
数与代数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最基本的数学课程内容之一,是数学的重要基础。它的思想、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学习代数初步,发展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建立良好的数感,形成初步的代数思想。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和必备基础,数与代数第一、二学段内容包括数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26):67-68
计算教学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非常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淡化对学生在计算方面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得到运算结果,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数与代数"的内容贯穿于初中数学的各个知识领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开展初中"数与代数"的教学时,应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规范学生的运算书写格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沈家书 《新高考》2009,(12):27-29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数学图像结合起来,其关键是代数表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  相似文献   

19.
数学·技术·数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数学可以部分地理解为是对数、逻辑、空间和结构的功能和模式的研究.技术发展和数学发展之间的联系贯穿整个历史.无论是以手持还是以计算机操作平台为基础,类似电子制表、动态几何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以及计算机代数系统等技术都提出了关于数学活动本质的问题.在广泛应用新技术以促进数学学习的准备中,有两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恰当的教学资源的获得.  相似文献   

20.
葛景莲 《中学理科》2007,(11):25-25
解析几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开创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数形结合法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即将代数问题几何化,运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来解决;或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运用代数特征进行运算解决,其方法是以形助数,以数助形,数形渗透,相互作用.其目的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以便迅速、简捷、合理地解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