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当前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升学考试.这样的教学缺少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而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数学知识既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把知识生硬传统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成为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3.
数学即生活,数学不只是一些毫无生命意义的数字符号的集结,数学教学也不只是刻板的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目的、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4.
齐翠兰 《辽宁教育》2010,(10):49-49
如果数学教师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数学教学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侯正海 《江苏教育》2000,(11):32-34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关注这一点,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深化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归根结底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为了教学而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让数学与生活接轨,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注重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是服务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教师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祖玉昌 《考试周刊》2014,(89):69-70
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脱离了社会生活,只是机械地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没有了学习热情,即使学习也是被动接受,为了应付考试。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倡生活数学,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为了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科数学教学的效率,为最终在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如果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情蒂而情景,本末倒置,必然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学生在将来生活中的运用,最终彻底背离“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数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生活数学,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为了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科数学教学的效率,为最终在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如果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情蒂而情景,本末倒置,必然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学生在将来生活中的运用,最终彻底背离“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数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0.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而又冷冰干涩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数学考试,或者理解为数学就是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2011版新课标实施以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教学开始走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们开始摒弃原先举例加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而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出发研究数学问题,解释数学问题.这一切,无不使数学教学更多地充满了实践性、趣味性.但是,数学在生活中,生活却不是数学,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认识到这种距离,一味地把数学生活  相似文献   

13.
陈榕清 《今日教育》2004,(10):25-2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我常常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华 《时代教育》2009,(8):231-231
教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际,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要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是说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要牢固树立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引领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等问题进行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所以,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常识与生活背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力图把生活问题引入我们的教学教学中使数学更加生活化,在这些实际生活例子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学习过程中渗透出的趣味,把一些很难懂的数学问题简易化、通俗化.使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熟悉身边的事物,从而达到不断学习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动的课堂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材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是想要告诉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情境教学是在学习的时候把数学抽象的知识运用形象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彻,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在进行情境预设的时候,要注意预设的情境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情境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要求是要让学生把抽象知识更好地转化成感觉认识,所以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实际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亲近现实生活,让生活进  相似文献   

20.
刘云峰 《辅导员》2010,(10):J0006-J0006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