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习题解答能力是物理教学整体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审题不清,忽略了题目限制的物理过程。②思路打不开.不能将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与具体情景联系在一起。③概念理解不透彻。④考虑不周,使用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2.
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通过组织问题和学生在问题中的思考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是应用物理知识解答物理情境中存在的物理问题的过程。对好的物理情境中的物理问题的发掘,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把知识细化到教材中的知识元素,能使学生的思维有理有据,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选择典型的试题,精心设计教学的问题情景(问题串),并通过引导学生思  相似文献   

3.
张永兴 《新高考》2008,(1):18-21
我们把文字描述与图示、图像、图样、图形显现相结合,反映具体物理事实的一类问题,称作情景题。情景题一般都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情景有陌生与熟悉之分,但解答情景题的关键是:细心审题理解情景,观察比较提取信息,在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最终用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4.
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解决物理问题时只注重如何套用公式以及数学演算,缺少运用准确的图形来构建物理模型、分析物理情景的意识,或者不会画图来分析,或者不知道从哪开始画图,画些什么样的图形来分析物理问题,自然就学不好物理了。还有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上课听老师讲都会,自己独立解答却很困难。原因在哪呢?其实还是在作图上,即通过作图,构建准确的物理模型,再现题意的物理情景。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存在着物理难学的观点,一方面物理知识本身较抽象,另一方面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而现在的学生往往缺少社会生产劳动,通俗讲由于缺少实践,因此对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无法准确的描述,即头脑中缺乏清晰的物理情景,导致对物理概念,规律难以深刻理解,不善于以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载,创设,再现物理情景的平台呢?  相似文献   

6.
物理计算题的审题过程就是把"冷冰冰的表述"转化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最后形成诗歌式的表述.一次规范化的解题,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下面就谈谈自己对物理计算题解答的一些想法,仅供同行参考.一、"八字方针"过好物理审题关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  相似文献   

7.
关于含有一系列物理过程的题目的解答,往往存在较多的疑点和难点,使不少学生陷入困境.对于此类物理题解析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分析物理情景和掌握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模拟物理过程与物理情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公式及物理过程同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物理情景相联系.使学生在物理情景之中体会、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曾一飞 《物理教师》2002,23(6):52-53
分析物理过程 ,构建物理情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经之路 ,物理习题难解 ,则往往难在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不能分析其物理过程 ,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本文就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1 物理量突变在有些习题中 ,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受物理规律或约束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突变 ,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 ,容易忽视突变的存在而当作连续变化的问题来处理 ,造成失误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提示突变点的存在 ,分析突变前后的运动情况 .图 1[例 1]如图 1所示 ,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 ,一端悬质量为m的小球 ,把小球拉…  相似文献   

10.
吴栋梁 《课外阅读》2011,(4):153-154
在高考中,当我们在解物理题的时候,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把具体情景中的有关信息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过程。虽然物理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来看,依据高中生的思维特解答物理问题还是有一个基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有些物理问题各物理量间的空间关系,比较复杂,有些问题则是物理过程比较复杂,对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通过画草图的方法,把关键之处分析清楚,从而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我们把这种通过画草图理解题意、弄清物理内容的分析方法简称为图示法,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说明图示法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宿威 《物理教师》2009,30(3):42-43
物理教学过程,涉及到较多的物理情景,这些情景往往是从实际现象中提炼、抽象而成.网络时代的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直接接触较少,学生面对抽象出来的物理问题,常常不能在脑海中较清晰、正确地直现需要研究的物理过程的“动态情景”,这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造成障碍,同样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编制可动态调节和直观演示的仿真教学课件,尝试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一般在遇到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但提供的物理情景新颖,信息陌生,物理过程独特一类物理问题时,就感到难度大,束手无策;而遇到物理情景较熟悉,物理过程似曾相识的一类问题,又往往因为审题不严,不注意题中所给条件的细微区别,而出现错误。前者,我们称之为“质同形异”类问题;后者我们称之为“形同质异”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主张情景创设教学模式:也就是物理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界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其教学基本原则是:从提出与学生关注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围绕基本概念在情景中组织进行活动.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应当注重围绕物理基本概念在情景中引出问题,在情景中探究问题.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扭转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解决物理问题,常常要借助一定的数学工具。图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借助图像描述物理情景,利用图像分析解答物理问题,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等。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对问题的物理情景建立、理解有关。很多难题“难”就难在物理情景不清,因此无法运用物理规律解题。对教学中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好,也与教师没有设立合适的物理情景进行教学有关。可以说,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物理问题都是通过某种物理情景呈现的,这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些有形客体或理想模型密不可分的。从因果关系看,“景”是通过“物”呈现出来的,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触景生情”,物理客体的运动变化产生物理情景,反之,物理情景寓于物理客体的运动变化中。从心…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的情景”是启发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途径.物理学素有“以物说理”之称,物理情景是抽象的“理”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而是一幅幅富有生动、规律的图景.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觉得奇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过程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的学习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了发展.1 创设情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创设的物理情景是一种新刺激物,此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将产生一种格式的反应,创造良好的物理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情感.例…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势是学生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学生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思维定势能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用于学习和理解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消极的思维定势则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思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解决社会生活情景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情景是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以及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从社会生活情景中发现、提出和解答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其思维过程与解答一般物理习题有较大不同.我们曾以“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着陆为例,对高中学生解决社会生活情景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做了观察探讨研究,下面就是这一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 ,对讨论题的求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物理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深受教师及各类命题者的重视 ,因此 ,加强这类习题的教学研究 ,显得十分必要 .一、物理讨论题的结构形式传统的物理习题通常有“完备的物理条件”“理想的问题情景”“程式化的解题策略”和“固定的答案”.解答时要求学生由已知条件出发 ,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某些固定的答案 ;相反 ,讨论题没有完备的条件 ,答案也不一定是惟一的 ,解答时必须对研究对象的可能的物理状态、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行判断、讨论 ,才能得出最终结果 .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