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伟明 《广东教育》2003,(12):38-39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开展了题为《开门写作关注自然融入社会感悟生活———“写生式作文”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实验活动。本课题旨在改革作文教学在内容上过于俗套,囿于条条框框,缺乏弹性空间;在形式上过于单调划一,缺乏灵活多样,从书本到书本,从学校到学校的关门写作(闭门造车)、远离生活的传统教学模式。“写生式作文”区别于传统作文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体,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把作文触角延伸向色彩缤纷、丰富多彩而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一、组织…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如此精彩纷呈,学生作文却无话可说,可悲可叹!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书本中、媒体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而找寻到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3.
姜秀兰 《辅导员》2014,(24):46-46
新课程要求作文重}见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书本中觅方法,想象中求提高,即作文与生活结合,作文与书本结合,作文与心灵结合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先进科技和远程信息教育,需要培养学,{三从小标新立异的能力,创新性作文正是按这一要求而设置的。那么,作文选材应从哪几方面创新呢?一、厚积才能创新1.大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是积累材料的前提条件。大千世界,奥妙无穷.上至宇宙太空,下至地球家同,美妙深邃.科技创新,无奇不有。要抓住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4.
凌育仁 《广西教育》2007,(12A):21-21
有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有的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难以找“米”下锅;有的学生作文东拼西凑,内容干巴巴;有的抄袭他人的作文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着手消除学生作文的消极心理,根据学生喜爱参加活动及游戏的特点,在中高年级进行活动作文实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然后指导学生当堂写作文,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创意,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走进课堂,走进名篇,拥抱书本,对话大师,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等。  相似文献   

6.
陈广媚 《甘肃教育》2010,(17):27-27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掩饰,“严加防范”,甚至连父母也不容知晓的“隐私”却毫无顾忌地出现在作文中、日记里,由此便产生了所谓的“隐私”作文,而近几年“隐私”作文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一现象,教师有的叹息学生思想复杂,难以驾驭;有的痛恨学生不明事理,办事冲动;有的甚至大肆宣扬,谈虎色变。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指导高号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痛感学生的作史中存在如下弊病:假、大、空,缺少“真”,更缺少对社会民生的关注,矫揉造作,缺乏人气,素材陈旧,一味进“故纸堆”,大摆“死人账簿”,缺少时代的鲜活性,这与现在的学生对社会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有很大关系。由此暴露的突出问题是思维的表面化与简单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肤浅的思想与单一的思维已成为学生作文的一大“瓶预”。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有的学生面对作文无话可写;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大同小异或普遍雷同。这是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表现。怎样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积累。  相似文献   

9.
黄惠荣 《文教资料》2014,(21):53-54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倍感头疼,存在假、大、空、废话连篇现象,要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必须创新作文教学方法,以"体验生活,了解世界;思考生活,感悟世界;表达生活,再现世界"为脉,以张扬学生创新为纲,在真实平凡的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发掘出好的作文素材,通过观察、提炼和加工,将生活事实转化为作文素材;利用多种方式组织丰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使其学会提炼事物、“升华”故事。教师需结合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釆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在活动中激发写作灵感,将实践活动与语文写作相结合,再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而达到增强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提到作文,学生都会感到为难,有的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仍然一无所获;有的东拼西凑、胡乱抄袭,敷衍了事。追究起原因,无非是他们缺乏生活素材罢了。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素材匮乏,而从生活中撷取直接与间接的素材成为必要与可能。语文教师作为导引者要注重培植学生语文素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直面生活实践,内化身边的生活素材,获取情感体验与心灵感悟,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要重视有系统的作文训练以及恰当的作文评价。  相似文献   

13.
周凯霖 《课外阅读》2011,(6):283-283
针对学生作文假话连篇的现象,本文分析了作文教学的弊端,论述了作文文题要关注学生内心、欣赏个性化写作、从生活和书本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要努力做到“真”、“实”、“活”、“新”,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这一广阔天地为我们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马志娟 《现代语文》2007,(2):119-121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思想的松绑。但是,纵观近几年来高考的部分作文,发现有些学生感受不到话题作文在材料、文体等方面的特点,有的走命题作文、供材作文的老路;有的把所给材料中用于拓展思路的几个排比句扩写成几个互不关联的排比段,使得全文没有一个中心:有的写成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的“四不像”文体;有的感到无从着手,写出一些不符合话题要求的文章。那么,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这种类型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中,笔者提出开放式作文训练的一些独到见解,以及多样训练、提倡创新、展示作品,形成竞争、留心生活、积累素材等方法。并且提出了开放式作文的批改、讲评应当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作文,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写得很枯燥,缺乏真情;有的千人一面,使阅者皱眉。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有畏惧心理;或是平时不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镜头"。老师无形中拔高作文要求,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让学生展示个性。笔者认为作文应追寻个性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的作文成为他们心灵的翻译家,鼓励他们"手写我心",把真生活,内心的真话、真实的想法原原本本地、自由地表达出来。可以从"生活──源头活水、构思──标新立异、想象——锦上添花"这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杨洪艳 《现代语文》2010,(9):138-139
现在的老师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学生一谈作文就皱眉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作文如此的惧怕,难道它就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我们都停步不前吗?我们都说写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要心中有素材才能写作,可是素材从哪里来,到哪里才能找到能用的素材呢?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远离“假”“大”“空”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