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4月17日,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澳门蓝皮书》新书发布会举行。2013年《澳门蓝皮书》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视野下的澳门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即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背景下,以及在建设世界旅  相似文献   

2.
澳门中央图书馆为庆祝建馆100周年,于3月初在其分馆何东图书馆举行“澳门中文作家作品展”,旨在展览澳门华人作者的著作,回顾当地华人在出版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这次展览共展出澳门当地华人著作86种,作者多达300余人。这些著作都是澳门中央图书馆藉“法定储存”的执行而搜集到的,从中可以一窥澳门本地著作的水平。 以往,澳门华人作者的著作多集中在文学方面,但近10年来有了可喜的提高,涉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哲学等著作多了起来,社团、学校的刊物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澳门传媒的发展历程,以史学的角度,对传媒的发展及澳门各个时代的社会变迁进行描述式的概括。由于澳门的独特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其在中国的独特历史地位,澳门传媒的发展,在历史上的多数时间,都不仅仅反映澳门本土的社会状况,还同时反映了中葡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地政局和葡萄牙政局的变化。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澳门回归后,传媒的发展才更侧重反映澳门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3,(12):139-139
本书是明代澳门历史研究的专题著作,关照明代澳门社会的方方面面,所涉及:明代葡萄牙人东来及澳门开埠、明代澳门政治、文化、经济、城市发展、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地理诸问题,也涉及以澳门为中心的中国天主教传播、中西文化交流及东亚海上交通等。书中既有澳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名、事件、文献及名物制度的微观考证,也有对明代澳门历史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论述,大中有小,以小见大,纵横交织,中西文献史料相互映证,努力呈现出一幅内容极为丰富且色彩斑斓的明代澳门史的全景。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之交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永载史册的日子里,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办的图书展,格外引人注目,几十种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图书成为读者争相购阅的热门书。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我国出版界为迎接澳门回归,早在一年以前就精心策划了一大批有关澳门的图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澳门基金会合作编写的《澳门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澳门全纪录》,  相似文献   

6.
介绍在CEPA条件下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澳门图书馆拥有的丰富特色资源,指出建立定题服务中心,搭建科技信息平台,深化教育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等是澳门图书馆谋求新发展与世界图书馆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澳门分社、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主办,澳门中华义化艺术协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华社中国图片期刊社、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展览”,继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之后,于1999年11月11-18日移赴澳门举办。此次展览共分八个专题:一、澳门地区远古的文明;二、16及17世纪的澳门贸易活动;三、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四、中西文化交流;五、孙中山与澳门;六、澳人风俗与生活方式;七、现代澳门社会经济;八、回归与展望。展出照片100余幅,珍贵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8.
赵天 《记者摇篮》2012,(6):60-61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市场发展、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继而被江苏广播电视台叫响全国,随后各地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至今势头不减。但是"民生新  相似文献   

9.
澳门很小,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的万分之一人口40余万,只有广东省的一百三十三分之一。但是,蕞尔之地的澳门在近一二十年里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创造的经济成就堪与亚洲‘四小龙’相媲美。四“轮”齐转创造的奇迹近20年来,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强烈辐射下,澳门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从昔日以博彩旅游等消费行业为主体的简单模式,发展成为一个多种产业都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元化经济体系。形成了以旅游博彩、出日加工.银行保险和房地产建筑为主体的四大支柱产业。旅游博彩业长期以来是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不仅…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4):25-28
澳门历史所演绎的独特视觉形象与文化是大航海时代东西文明碰撞的产物,也是中欧经济、社会交流深化的重要标志。从其借驻地澳门的城市建设,到文化艺术领域的宗教图像、绘画、工艺以及戏剧民俗,在叠加、多元的东西方视觉文明的冲突与融汇中,建构了澳门独特的视觉景观与时尚,奠定了现代城市与多元文化的发展的基础,也体现了视觉文化与形象在社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弹丸之地的澳门,近年来中文书籍的出版也进入了繁盛时期。据资料统计,去年澳门出版的中文或中外文(葡/英)双语书籍有50多种,包括:政治、法律、哲学类有10种;语言、文学类有18种;经济类有5种;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类有12种;综合及其他方面的有6种。 比较活跃的出版机构有澳门基金会、澳门日报出版社,星光出版社、澳门出版社、文化司署、澳门国际名家出版社、法律翻译办公室、五月诗社、东方文粹出版社等9家。 其中澳门基金会已执澳门中文书籍出版牛耳。去年出书25种,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其中一些书,如《澳门总览》、《东西方文化交流》质量上乘,堪称94年澳门优秀中文出版物。该会今年计划出版书籍35种,出版经费为150万元。  相似文献   

12.
在2009年12月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这部八集纪录片用影像记录澳门自回归十年以来的风雨历程,用人物故事见证澳门回归十年来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向世人昭示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成功实践,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澳门.  相似文献   

13.
澳门博物馆于2008年9月20日在澳门博物馆演讲厅举行《盛世危言——郑观应》教师专场讲座。据报道,郑观应世居濠江,被誉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郑氏居于澳门期间,在位于龙头左巷的郑家大屋撰写了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起了启蒙作用的著作《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14.
马宏 《新闻知识》2012,(5):77+65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以及信息。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民生新闻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广大的政治文化背景;民生新闻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5.
崔世安即将“接手”的澳门,正面临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结构单一、民生就业压力加大、反贪反腐呼声渐涨等棘手问题。此前一份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居民认为新的征长官要具有“廉洁”的品格,60%受访者期望新的征长官能够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执政队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艺圃馆长、编研部戈斌主任,应澳门文化研究会的邀请,于1994年元月13日至15日,出席了在澳门举行的首届澳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起这次研讨会的澳门文化研究会,是1993年正式成立的一个民间学术组织.研讨会得到了澳门市政当局以及当地一些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徐艺圃馆长一行于元月12日抵达澳门,随即参加了澳门文化研究会为此次研讨会举办的记者招待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09,(8):I0001-I0001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办的“我看澳门回归十年”有奖征文活动于2008年11月启动,截至2009年6月,共收到来自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海外的来稿300余篇。许多来稿通过作者亲历的人和事,真实地反映十年里澳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8.
澳门天主教堂建筑与澳门城市开埠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不仅构筑了澳门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而且奠定了澳门城市规划的基本结构。今天的澳门,仍然保存着地中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相似文献   

19.
澳门天主教堂建筑与澳门城市开埠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不仅构筑了澳门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而且奠定了澳门城市规划的基本结构。今天的澳门,仍然保存着地中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澳门的地位、管治权和葡治区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逐渐丧失了对澳门的管治权,澳门逐步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澳葡当局在管理澳门的过程中,于经济制度上,逐步实行了对重要商品经营的专营制度,此项制度对澳门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晚清澳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关系民生的生活必需品——盐,澳葡当局继对猪肉、牛肉等商品实行专营后,于1851年开始,对盐的销售也实行专营.1851年5月9日刊登于澳门政府公报《澳门宪报》的关于氹仔港口卖盐专营权的出投公告及合同,就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份食盐专营章程的文献,此章程包括了专营权的出投公告和完整的合同条款,是研究晚清澳门食盐专营制度早期运作规则和情况的重要依据.本文试通过对此章程的初步分析,探讨晚清澳门食盐专营的早期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