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型小说作为一种民间"草根"化的新文学文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生活步伐共同壮大和繁荣,如今已成为最受时代读者欢迎的文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比较和解读,以杀奸类故事的两种情节模式为例,重点探讨《欢喜冤家》一书的情爱观,认为它在男女情爱方面比"三言"、"二拍"等作品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开明,更为接近现代人的情爱理念.  相似文献   

3.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色·戒》,预示了近代文学史上最传奇的一宗公案"张胡恋"必将在21世纪继续燃烧。而今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一经出版,胡兰成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恐怕再难于尘土中清净了。《小团圆》出版后,作家学者张小虹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但在英语小说世界里看到的中国,还是那个停留在旧上海以及"文革"中的中国,这一方面与外籍作者迎合英语读者口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出版者一厢情愿,在国际图书展或版权交易时的"倾销"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读小说,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在一些作品中,"黄段子"特别多,比如在描写酒桌等社交场合的情节里,作者总爱弄上几个"黄段子"以飨读者.比笔者最近读完的官场小说<大猫>来说,粗略统计了一下,"黄段子"出现竟不下十条.  相似文献   

6.
高跃丽 《新闻爱好者》2011,(14):140-141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朴学大师俞樾生平,然后从"销暇日"名义下的小说创作和"雅"、"俗"间的徘徊两个方面对朴学大师——俞樾的"小说"情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那多"势"与出版的"市" 早在2005年,一部欧美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横扫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一方面让中国读者领略了什么是高水准的悬疑小说,并丰饶了国人对悬疑小说阅读的胃口,另一方面从此刺激并开启了原创悬疑小说出版的新风潮.  相似文献   

9.
《笑傲江湖》小说文本“杀戮”幻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先生的小说《笑傲江湖》是象征性很强的小说文本,并且小说语言丰富的象征性也促使小说文本指向语言重构的世界——修辞幻象。文本开篇以"灭门"导入"杀戮"的幻象,又以表现血腥的屠杀与残酷的斗争的词语组合成章节名称,形成一系列连贯的杀戮意象,并用东方不败对待"杀戮"的迟疑来对应正道人士对待"杀戮"的坦然来制造修辞的陌生化效果,延长审美过程。这些修辞幻象的营造体现了作者引领读者进入修辞幻象的匠心。  相似文献   

10.
小说的审读一直被出版业内人士,尤其是一线的审读编辑误认为是"读故事""挑错字"的工作,有趣味,难度低。文章通过真实的审读实例来证明此观点的偏颇,并从文学性、逻辑性、规范性三方面浅谈小说审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因为《冷血》,1966年成了"卡波特年"他有"把猪耳朵变成女人手里的丝绸手袋"的本领卡波特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非虚构"的概念,井由此带来了一场波及全美新闻界与文学界的"艺术骚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是评论界对非虚构写作争议最大、褒贬不一的话题。也正是对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的不同态度,构成了非虚构写作与传统新闻报道及虚构写作的本质差别。非虚构的饱和渗透式报道真实性,几乎是所有非虚构小说作者的共同追求。他们都曾表达自己的作品内容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统计,"新新闻"一词在国内理论界的使用比较混乱."新新闻"又称为"异常新闻"、"饱和报道"、"偏袒性新闻报道","参与式新闻报道"、"地下新闻报道"、"高等新闻主义"、"文学新闻主义"、"通俗社会学"、"非虚构小说"、"近小说"、"事实的文学","非小说性虚构作品"等等.  相似文献   

14.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小说出版曾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殖民很难抹去香港的中国文化记忆;左翼文学在香港的小说出版和创作,对香港小说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牵引作用;新时期的香港小说出版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本地化特色;回归前后,香港小说出版的"家国意识"增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猛 《兰台世界》2012,(9):35-36
造成古代小说"失名"的原因,一般认为与小说小道的观念有关,笔者认为对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时代的小说作品"失名"的原因不尽相同,并非主要是社会轻视小说以及小说地位低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868年1月,约翰·威廉·德弗雷斯特(很不幸,今天他已基本被人遗忘)在《国民》杂志上撰文,呼唤"伟大的美国小说"早日出现。他对此定义如下:展现"寻常的喜怒哀乐和美国的世情风俗……在一部小说的架构中描绘美国的灵魂。"这里的关键词首先是  相似文献   

17.
正鸳鸯蝴蝶派虽以言情小说著称于世,但这派作者写得最多的还是社会小说。在承袭晚清谴责小说、狭邪小说传统的基础上,民初的社会小说取材范围更为扩大。张恨水在为《广陵潮》改版写序言时说:"我们若肯研究三十年前的社会,在这里一定可以获得许多材料。"茅盾在晚年也曾经提到,要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可以去看看《广陵潮》。《广陵潮》便是民初最著名的"社会小说"。《广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营销模式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从当时小说杂志的购阅流程我们可以具体考察新型"直复营销"、"团购"等通过当时报刊新媒体的实现。广告对信息的传播、邮局的联络投递、代派处的经销、针对读者的活动等做法都打破了传统,呈现出继往开来的过渡状态。由此我们可以体会新传媒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小说的大量出版与收藏给图书馆分编工作造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中图法》(第三版)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立的"题材复分表"提出了质疑;并相应地提出了设立小说专用"作家复分表"的设想,同时对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和具体作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络随机调查,本文实证地考察、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学生获取"中国梦"信息的渠道较为多元,主要是电脑网络、电视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他们对"中国梦"内涵、理论意义以及中国梦与个体关系认知的主要渠道,其次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建构"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传统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渠道需要共同面对的传播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大学生对"中国梦"既了解又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