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卓娜 《传媒》2019,(13):94-96
自2018年,Vlog在国内借助各大社交平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普通人记录美好生活的视频日志,一方面也成为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博取关注,跨越圈层的工具。本文围绕Vlog这一媒介形式的出现,透过受众制作个人Vlog作品、参与他者Vlog互动与传播的行为,探讨Vlog与当代社会受众视频社交的情绪诉求,以及自我呈现与他者认同,并对Vlog的发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Vlog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应用。从个人日常记录到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其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Vlog频繁发布,这一具有强烈个性的新媒体新闻报道形式,不仅让受众快速、全面、有效地了解了新闻事实,更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能量。本文将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为例,探讨Vlog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刘朝霞  黄燕 《传媒》2021,(21):55-58
央视新闻客户端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的官方客户端,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直播、点播、分享等服务.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发布情况、视频内容、使用技术等方面研究其Vlog新闻报道的传播特征,发现央视新闻客户端Vlog报道的视频时长与发布时间符合受众习惯,选题则以社会新闻居多,Vlog与新闻报道结合具有第一人称视角代入感十足、台前幕后双管齐下凸显真实、巧用视听元素丰富新闻内容、明星效应聚拢更多受众关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乔桃桃 《今传媒》2022,30(2):24-28
Vlog作为短视频的衍生物,自2012年发展至今,因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受到青年群体的喜爱,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受众的极大关注,如此热潮也使得学术界对Vlog的研究角度日渐多样,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因其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学术界对其研究整体偏少,这就使得研究者对Vlog的研究与受众对Vlog的高度关注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对Vlog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可以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媛媛  张宇丹 《传媒》2021,(1):42-44
Vlog作为当下颇为受众喜欢的一种媒介,其记录生活的方式别有特点.本文通过聚焦Vlog受众文化群体被承认的需求、了解政治事件的需求、社会交流的需求与娱乐休闲需求,来探讨Vlog这一媒介形式的媒介文化特征,通过受众需要作为参照点,来分析Vlog媒介文化的整体风貌,以及受众选择Vlog这一媒介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闻受众的注意与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受众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受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受众。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对大众注意力的争夺。吸引受众注意成为信息发布者和知识传播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陆彦好  顾熠男 《东南传播》2021,(10):131-136
Vlog新闻作为新兴的视听新闻形态,展现出与传统新闻迥异的新特征.受众对这一新媒介技术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291份来自Vlog新闻用户的问卷数据考察其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受众信息需求、情感需求和整合需求的满足均会正向影响受众对Vlog新闻的感知有用性,其中信息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大,而整合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小;感知易用性也对感知有用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可以用来预测Vlog新闻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文章基于上述结果对5位Vlog新闻用户进行访谈,并结合Vlog新闻产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玲玲 《传媒》2021,(16):60-62
Vlog(视频博客)作为新兴的媒介形态,凭借个性化、日常化等表达特点和碎片化的传播优势获得广泛青睐.Vlog庞大的受众市场和发展潜力,让主流媒体纷纷尝试Vlog新闻报道模式.Vlog新闻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消解受众的距离感,增强新闻的亲近性,为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新闻报道提供崭新视角.我国主流媒体的Vlog新闻产品已经形成以移动短视频为代表的传播优势,并在实用性等方面具有优化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师晓晖  张文东 《传媒》2021,(21):52-54
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近年来受到官方与民间传播者的共同青睐,其以具有吸引力的视频内容和充满特色的个人标签,拓展了短视频的外延,吸引了大批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本文从共情、赋权、互动这三个角度分析Vlog的传播特征,并通过对Vlog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解析,提出未来Vlog的传播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融媒体背景下,Vlog因其真实性、交流性、互动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喜爱,并迅速引发了新闻媒体的普遍重视.自2018年以来,Vlog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全新形式,被各大媒体广泛使用,并逐渐地进入新闻制作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因此,本文以"Vlog+新闻"典型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将Vlog形式运用于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1.
苏海连 《声屏世界》2022,(1):104-105,114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人人均为传播者"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构建与推广城市文化特色的新型媒介传播新形式,Vlog已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绝佳选择,大连城市文化Vlog正是依托这一短视频新形态为载体,通过各类媒介平台以个人出镜的形式向受众展现大连的城市文化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大连城市文化Vlog的传播策略和...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几年深受年轻受众欢迎的内容生产方式,Vlog有其独特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以及真实性维度。其在媒体融合报道背景下的叙事优势主要体现在主体性表述带来浸入式新闻体验、内聚焦陈述打造个性化新闻品牌、日常性展示满足受众好奇心、开辟年轻受众关注时事政治的新途径。为了实现Vlog新闻在媒体融合报道中的创新性运用,可从以下途径出发:聚焦内容,深化新闻广度、深度及温度、打造个性化、品牌化特征以及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意识的"全能型"记者。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大媒体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拓宽生存空间,都逐渐开始另辟蹊径,积极探索更加具有传播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在短视频风靡一时的背景下,很多新闻记者都开始运用vlog来创新和丰富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从而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本文充分阐述了Vlog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并深入剖析了Vlog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进而为时政新闻Vlog中出镜记者的报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Vlog(视频博客)作为一种流行的短视频艺术,在进行实体内容呈现的同时也进行着虚拟空间的生产,真实和虚拟的叠加带给受众独特的视觉与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出发,剖析Vlog的生产特性和媒介空间性,进而依据物质存在、符号构建、互动涵化三条路径分析Vlog的空间生产类型,以期说明Vlog是一种存在与想象并存的新型空间媒介。  相似文献   

15.
马瑶 《东南传播》2021,(9):119-122
截至2021年6月,微博上关于#Vlog#的讨论达到1451.6万、阅读达到183.1亿.由此可见,微博已成为Vlog传播分享的最大集散地之一,那么对于Vlog用户的媒介使用动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微博社交平台上的Vlog用户进行使用动机调研,得出以下结论:1.微博Vlog用户在观看Vlog时均存在"娱乐消遣"、"社会互动"和"学习新知"三种动机.2.微博Vlog用户更多为了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而观看Vlog.3.微博Vlog用户制作发布Vlog是出于表达和塑造自己.4.微博的推广机制一定程度上会激发用户的制作发布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虽然自媒体时代大量观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平台、文章发布类平台吸引,但是广播电视媒体依然为受众数量最为庞大的媒体,同时新时期观众对于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才能够在自媒体大幅度冲击的时代下,让广播电视媒体拥有更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用"Vlog+时政新闻"的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当前,"Vlog+时政新闻"模式已经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发布时间不适时、缺乏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品牌塑造不持续等问题。要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Vlog+时政新闻"的持续性发展,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在系列新闻报道中有效应用"Vlog+时政新闻"模式,内容制作需更加精细化,挖掘培养高水平的全媒体创作型记者。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Vlog作为深受受众喜爱的短视频类型已经被传统主流媒体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中,成为主流媒体创新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当前的Vlog新闻生产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主流媒体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生产策略加以有效解决,才能扩大Vlog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热门视听影像产品,而短视频市场逐渐饱和,粗放型快餐内容也很难持续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以记录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Vlog(Video Blog)作为短视频的纵向补充开始瞄准了下一个风口。以约书亚·梅罗维茨的媒介环境学观念为研究线索,因循"媒介-场景-行为-社会"的路径,结合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与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视角,分析Vlog文本中的前前台、中区、深后台行为展现,并尝试探讨Vlog广泛传播后所带来的社会互动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可分为短期偶然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本文所指的注意力属于长期注意力,即指受众对于特定媒体的价值与情感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其目标受众的价值亲和力所造成的。要增强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情感忠诚度,主要是强化受众对特定媒体的价值探索经纬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强化过程,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明确传播对象(受众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受众是谁;二是明确传播内容(功能定位),即你向受众提供的是什么;三是明确你的优势(优势定位),即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体的主观愿望在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