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琪 《声屏世界》2021,(4):46-47
现代都市生活剧作为主流的电视剧类型,因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而更受认可.《我是余欢水》作为近年较为成功的现代都市生活剧,因更"接地气"的刻画赢得了观众的追捧与喜爱.文章即以此为例,针对现实都市生活剧的构建模式展开探析,在剧本的构建上着眼于小人物形象所引起的共鸣、迎合社会热点话题吸引观众持续追剧;在演员的选取上,以演技...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10,(6):12-12
相关事件 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播出才四年,新版《亮剑》又已开拍;赵薇版小燕子每年寒暑假都在荧屏上出现,而湖南卫视重拍的《还珠格格》已经热拍;江苏卫视重拍的海岩三部剧即将陆续与观众见面……一时间,这些曾经的热播剧,纷纷都有了“剧二代”,不过随之而来的评价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民的名义》创造的收视神话,反腐剧继2004年沉寂之后,再次回到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观众所表现出的收看、点播、热议等收视行为,受到其收视心理的驱动。反腐剧作为类型剧,观众的收视心理既异于其他类型剧,也有其自身共性,因此探讨反腐剧观众的收视心理具有指导意义。《人民的名义》所取得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使其成为了探讨反腐剧观众收视心理的绝佳代表,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期待视野、移情、娱乐等心理因素,在我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下,呈现出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东方戏剧《牡丹亭》和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均为爱情而造文;剧中主人公.的形象,几百年来给读者、观众尤其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现的时代不同,创作手法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也不同,但审美作用、教化功能却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多种日记与档案中戏曲史料的比对分析,认为《王文韶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记录可在观众人数、座次、礼仪等方面弥补清宫升平署档案之不足;二是其中的官府演剧不仅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与礼乐性质,而且绝少见诸其他文献,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从作者的戏曲活动与观剧感受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戏曲态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美剧大量进军中国电视剧市场,并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笼络了大量的国内观众。国内主打美剧的视频网站搜狐,也已经将其视频资源和剧集时效放到最大化,通过对搜狐的数据搜集,带有侦探外衣的剧情剧显然成为中国观众关注的美国主流电视剧之一。就本文而言,笔者将以时下具有代表性的《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三季)》和具有美剧转折性的《真探》为例,分析美国侦探剧中既成的侦探形象设定,归纳出在同质化泛滥的今天,美国侦探剧是如何在不违背商业美学的前提下对既成人物设定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的,旨在为中国侦探剧中主要人物的塑造与发展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7.
"三农"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的主要构成之一,但当前其与所处的观众、媒介等"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叫好又叫座的《马向阳下乡记》以其轻喜剧风格、时尚感和"一独多线"的营销推广模式,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这表明,新环境对于"三农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转换创作观念,创新制作播出模式,以实现"三农剧"的突围。  相似文献   

8.
《雨村曲话》与《剧话》是清代学者李调元戏曲研究成就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对《雨村曲话》与《剧话》内容的梳理和评介,从理论、史料以及学术思想贡献等方面探讨了二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已知《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申报》本、《盛京时报》本三种版本.其中《盛京时报》本分两卷且材料最丰,长期以来不被学界所知.这一版本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搜罗到更多的优语材料,而在于能够就材料本身的情况来进行分类,以上下卷来明晰对中国早期戏剧形态的认识,从而在《宋元戏曲史》中得到最便利的运用.王国维对剧语与优语的区分是其对优语以及戏剧早期形态的理解与实践,在分卷中他恪守了一定的原则,体现了在优语整理时明晰的认识.从优语搜集到剧语研究,显示出王国维对戏剧认识的深入,赋予《盛京时报》本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夏颖  孙小涵 《视听》2023,(5):39-42
电视剧《麓山之歌》凭借新颖的美学风格、审美趣味和主题构建给观众带来独具特色的视听质感和追剧体验,在2022年热播剧中成功“破圈”。它不仅填补了工业剧在荧屏的空缺,也在叙事策略和精神表达上为新时代中国工业题材电视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时代的工业剧要以扎实、创新、优质的内容,奏响兼具社会意义与文娱意义的工业之歌。  相似文献   

11.
何勇 《声屏世界》2013,(3):71-72
有网民吐槽称,春节长假期间,"安陵容"一天之内在电视上死三次,由此可见《甄嬛传》重播得有多频繁婧螅惩玖?出了十大重播神剧:《新白娘子传奇》、86版《西游记》《亮剑》《还珠格格》等电视剧毫无悬念地上榜。其中《亮剑》一部剧就被爆重播了3000次。(2月19日《潇湘晨报》)不可否认,观众年年春节期间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始终是那些老面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兴观群怨"这一传统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理论出发,对影片《让子弹飞》的美学作用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影片以喜剧和寓言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政治意味的故事,将"兴"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暴力、权力、金钱、民心等是该片最为关注的内容,观众藉此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实现了"观"的价值;《让子弹飞》在学术界和坊间都得到极其广泛的关注,为"群"的交流搭建起一个公共的平台;影片对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如何避免政权危机的问题上提出诸多深刻的认识,"怨"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丑女无敌》因何热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晴川  孟红玲 《传媒》2009,(2):42-43
一边播出、一边编写剧本、一边拍摄已成为当今美国热播剧共同的特点,《欲望都市》、《老友记》、《疯狂主妇》、《越狱》、《迷失》无不例外,这里边还包括《丑女贝蒂》。作为国内首部以“边拍边播”形式引进的海外热播剐,《丑女贝蒂》在中国的克隆版、处于众多国内精彩大戏打压下的《丑女无敌》能否适应中国观众的需求与口味?在恨不得一天看完全剧的急切的中国观众面前,《丑女无敌》引以为豪的“边拍边播”的旗帜还能打多久?取得第一季“辉煌”的《丑女无敌》还能再次掀起收视热潮吗?  相似文献   

14.
就在《三国》“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刘备来了”、新《红楼梦》“黛玉裸死”,引来观众调侃揶揄之际,广电总局一项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  相似文献   

15.
王秀荣  余朵 《东南传播》2014,(7):125-126
2013年末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夜之间红遍整个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女粉丝群里,引起一股追剧的热潮。当然,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这部韩剧收获赞扬的同时,也引来了各方的争议。本文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核心"陌生化"理论出发,在人物塑造、语言、叙事视角、时空转换等方面具体分析,探讨这部与众不同的韩剧是如何引领新派韩剧的风潮,从而不断打破观众对于韩剧固有的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伊始,《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与《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这两部国产网络互动剧相继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从竞争激烈的网剧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互动剧以数字游戏的奇观重新定义人们"观看"的姿态,而这一现象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康斯坦茨学派所高举的"接受美学"旗帜遥遥呼应。因而,本文将以这两部网络互动剧为例,试图从叙事方式、互动机制、IP产业三个方面探析我国网络互动剧的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17.
蔡总编: 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有的观众批评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快成"一家讲坛"了.对于这个问题,《百家讲坛》的编导说,只要观众喜欢,收视率不减,就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79-79
继《赵氏孤儿》之后,追求"一戏一格"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将在8月推出又一部原创古装话剧《刺客》,可谓三年磨一剑。话剧《刺客》取材于豫让的故事。他为替旧主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13日,CCTV-10科教频道的栏目《大家》进驻央视一套,与《东方之子》挤在了同一屋檐下。两大高手面对面,难免不为观众一番打量。在我国人物访谈电视栏目史上,《东方之子》资历老,比《大家》整整大了十岁,是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鼻祖。《大家》栏目于2003年5月18日开播于科教频道,当时全国上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为SARS所牵扯,因此,这个栏目的出现显得“静悄悄”。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大家》栏目凭着她落落大方的姿态一点点地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心中。从栏目名称上来看,《东方之子》和《大家》都是以“人”来命名的,而且…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的今天,电视心理科学剧《超越绝望》以专业化的视角,通俗性的语言为观众普及心理科学,向观众展示心理治疗的真实过程,开创了心理类电视节目的新形态。本文通过对央视《超越绝望》的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形式进行分析,发掘创新心理类电视节目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