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本刊讯在今年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苏少社《青铜葵花》售出全球英文版权。《青铜葵花》是苏少社2005年出版的"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核心产品之一。近年来,在苏少社的大力推广下,系列图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1,(31):45
日前,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售出法国图书俱乐部(France Loisirs)版权,在法国引发了一阵"青铜葵花"热。这已经是《青铜葵花》的第二个法语版本,此前,在2008年,《青铜葵花》曾经将版权授予法国比基艾出版社(Edition Philippe Picquier),在当年引起不小的轰动。France Loisirs是法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拥有会员450万,属法国熙德集团和德国贝塔斯曼(Bertelsman)公司所有,是一家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3.
日前,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售出法国图书俱乐部(France Loisirs)版权,在法国引发了一阵"青铜葵花"热。这已经是《青铜葵花》的第二个法语版本,此前,在2008年,《青铜葵花》曾经将版权授予法国比基艾出版社(Edition Philippe Picquier),在当年引起不小的轰动。France Loisirs是法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拥有会员450万,属法国熙德集团和德国贝塔斯曼(Bertelsman)公司所有,是一家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4.
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揭晓,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在优秀作品中榜上有名,黄蓓佳的长篇小说《亲亲我的妈妈》在入选作品中占有一席。几  相似文献   

5.
《青铜葵花》让我想起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因为这两部作品中都有相同的哑巴的意象。青铜开花、哑巴说话,这本身就是奇迹,奇迹来自一种巨大的力量。青铜的呼唤,是因为美的、爱的、情感的力量战胜了一切。我认为,《青铜葵花》首先是一部表现出作家生命哲学的小说,一部深含生命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英译诗文为研究对象,从外宣翻译的角度,分析了诗文翻译在新时期外宣语境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在解读诗文的时代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翻译方法。本文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中的诗文翻译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中国话语自信和话语自觉",其翻译方法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敏芝 《大观周刊》2012,(37):19-20
张爱玲在文学写作方面的造诣众人皆知,曾一度在国内掀起一股“张热”。然而,张娴熟的外语能力在翻译领域的造诣相比之下却略显落寞,对其翻译领域的研究少有人问津。本文立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从凸显女性主体性意识、打破两元对立模式和创新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海上花》英译本进行讨论,以期获得对张爱玲翻译方面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沈春华 《青年记者》2016,(32):34-35
传统译论下对新闻翻译的研究,多数停留在文本层面的技巧探讨上,忽视了"超文本"因素对新闻翻译的制约和操纵.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传统译论下"忠实"的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上世纪80年代初期,勒菲弗尔在一篇文章中讨论了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作品的英译,在该文中提出了"折射"(Refraction)概念,指出"折射"就是为适应不同读者对作品进行改变.80年代中期,他又将"折射"变成"改写"(Rewriting).①《国际新闻翻译》(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一书的作者比尔莎和巴斯奈特(Bielsa & Bassnett)对该理论大加赞赏,认为它为新闻翻译带来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翻译研究为多,余华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表明编辑环节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余华作品英译本(正副文本)的研究,发现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正文本的编辑行为主要有三类:诗学规范类编辑行为、背景知识类编辑行为和个人喜好类编辑行为;副文本的编辑主要体现在对封面、标题和版本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0.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11.
韦健 《兰台世界》2012,(19):55-56
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死魂灵》的翻译,几乎一生的时间从未停止翻译活动。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在研究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翻译是从原有文本到翻译文本的直接文本形式转换,制约着对鲁迅翻译作品的传播和研究。从《域外小说集》最初刊印的数量来看,仅有  相似文献   

12.
张婧 《大观周刊》2011,(31):27-27,43
《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诗中所体现的意象和明快的音韵,使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其英文译本也不断涌现。各有特点。本文将对比分析王方路先生的英译本和汪榕培先生及任秀桦先生合译的英译本,揭示两个译本在翻译中体现《关雎》诗歌之美的巧思高见。  相似文献   

13.
付艳丽 《出版广角》2015,(8):127-128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大量描述了东北边陲独特的乡村民俗风情.该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为流传.本文就《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从翻译的视角,研究如何进行民俗文化翻译,传播中国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0,(37):119-120
本研究以王佐良的《雷雨》英译本为例,探讨以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 旨在分析怎样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使戏剧译本具备“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出版广角》2018,(12):79-81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一书借鉴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深度描写,对活态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进行研究,探索活态史诗文本翻译的谱系与策略,为当下活态史诗与口头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推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翻译与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江  杨奇光 《新闻界》2015,(3):13-18,45
本文使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发生的三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编译事故——中央电视台马航报道的错译、澎湃新闻对《经济学人》的"选择性翻译"以及新浪网对《外交家》杂志的误译——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探索编译者在二次编码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失误而改变事件原有意义的机制,并阐明编译失范引发公众的对抗式解码的现象对于提升新闻编译专业水准、探索全行业操作规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仁青 《大观周刊》2011,(37):15-15,12
本文以《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为例,从文化意识角度对文中典型的文化专有项词语翻译进行对比,体现出中西方在宗教、伦理道德、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与“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两种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作者建议性地提出了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专有项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冰玉 《大观周刊》2012,(47):43-43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林语堂先生也写过不少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 其中以《论翻译》影响最大。他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总结了三条标准: 忠实、通顺和美。同时,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释义为译者的三种责任: 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 对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反对呆板的、字面上的忠实, 指出“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忠实须求传神”通顺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亚马逊网《论语》英译本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21世纪以来,《论语》英译本的版本数量迅猛增长;其二,非华人译者是《论语》英文翻译的主要力量;其三,从书评数量来看,非华人译本比华人译本更受读者关注;其四,国内出版社是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因此,出版社应加快《论语》英译本的国外出版,拓宽多条出版渠道,实施国外化出版计划,壮大国内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期《驳于连》一文所涉及的关于中国哲学翻译的讨论颇具典型意义。众所周知,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其范畴和概念也大异其旨。一旦译者试图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尤其是这些语言之间没有渊源关系的时候,不同类型的名称与范畴就显现出不同的含义。任何试图把古汉语文本翻译成一种西方语言的人都将意识到,汉语文本的意义类型不同于翻译语言的意义类型。翻译必然会建立起不同于原文的关系的共振网络。例如,"本性"与"自然"这两个术语,都被英译为"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