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感到很大的不快。过去十五年,我一直是小津的影迷,迷醉于其作品,对他充满景仰,视之为真正的电影大师,如今难免怀着复杂的心情,读完了田中真澄所著《小津安二郎周游》一书,尤其是中间部分的四章。  相似文献   

2.
张鑫 《现代视听》2015,(2):40-43
电影是一种音画结合、视听兼备的艺术,视听语言的构建对理解导演意图,探究电影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摄影师出身的库布里克极其重视视听语言在影片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其作品中,他极力追求画面的精美、光线与色彩的搭配、音效的妙用,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文章选取库布里克代表性的作品,从镜头、光色、音乐和旁白四个方面对其视听特色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扬 《东南传播》2013,(4):88-91
"《后窗》是希区柯克悬疑影片的代表作之一,它制造出了恐怖与悬念的气氛,形象地发掘出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喜欢偷窥的心理。影片以《后窗》为名似乎蕴涵了某种意义——门紧闭着,打开后窗,那是另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世界。"这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于拍摄于1954年的电影《后窗》的评价。《后窗》这部电影,被后人认为是一部经典之作——原因在于希翁通过镜头语言,描绘出了戏中人物的心理状况,同时质问着镜头前观众的内心私欲。希区柯克对于镜头语言的使用,为后世许多导演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后窗》这部经典影片的整理分析,学习大师镜头语言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4.
电影视听语言是指通过声音和画面讲述故事的方式.由杨佑硕执导的电影《辩护人》,曾获百想艺术大赏、青龙电影最佳电影奖等多项荣誉,是近年来韩国商业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导演在该作品中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少视听语言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本文从画面构图、光线影调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视听语言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相似文献   

7.
作为21世纪初台湾地区电影新锐导演中的佼佼者,钟孟宏导演的影片以独特的视听结构、对家庭“间离”关系的探析和对“边缘人”精神世界的关怀见长,而在《瀑布》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钟孟宏导演对其以往作品风格的沿用与改变,他不仅用冷静的镜头拍摄全球化进程中普通家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精神状态,而且将关注焦点放在女性身上,通过外部环境对人类的保护与围困来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我的一种情感上的保护与围困,冲破围困的过程中体现了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电影《亲爱的》最为成功之处是运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导演陈可辛善于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人物感情的酝酿、发展和爆发等一系列复杂的情感过程。本文将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艺术角度着重分析几个镜头,从而揭示电影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9.
人文情怀与人性关怀的融合——谢晋和他的《舞台姐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晋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在每一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的导演,他的创作以现实主义为指导,从而在真实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这一特点体现在他对特定群体——演员的艺术观照、影片人物遭际的安排、镜头语言及音乐的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镜头是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用长镜头是一种加强影片叙事的方法。影片《寄生虫》通过高度戏剧化的叙事手法、精彩的视听语言,向观众揭露了现存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影片中的长镜头对于作品的叙事有着重要的功用,为电影在细节上助力。本文以《寄生虫》为案例,结合案例浅析长镜头对该片在叙事真实性、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氛围四个方面起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1.
姜文是新生代电影导演中不可多得的怪才,他虽然仅仅有四部作品,但是每一部都深入人心,都是人们热议的对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单向度的扁形人物形象。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是如此,但是《让子弹飞》却不意味着就此结束,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以一个纯爷们的姿态出现,他塑造的男性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姜氏色彩。文章讨论姜文导演作品与西方电影中男性形象的比较及其借鉴之处,主要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分析。于此我们发现了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的男性,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指,而是一个多义无法简单概念的象征。姜文的电影作品深受世界电影的影响,我们仅仅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与《美国往事》中可见一斑。姜文的高超之处在于:以他人之行塑我之气。他借鉴了国外众多经典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塑造出的却是一个个充满中国文化气质的男性形象,这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2.
王雁 《报刊之友》2014,(11):85-89
姜文是新生代电影导演中不可多得的怪才,他虽然仅仅有四部作品,但是每一部都深入人心,都是人们热议的对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单向度的扁形人物形象。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是如此,但是《让子弹飞》却不意味着就此结束,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以一个纯爷们的姿态出现,他塑造的男性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姜氏色彩。文章讨论姜文导演作品与西方电影中男性形象的比较及其借鉴之处,主要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分析。于此我们发现了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的男性,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指,而是一个多义无法简单概念的象征。姜文的电影作品深受世界电影的影响,我们仅仅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与《美国往事》中可见一斑。姜文的高超之处在于:以他人之行塑我之气。他借鉴了国外众多经典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塑造出的却是一个个充满中国文化气质的男性形象,这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3.
黄梦 《视听》2016,(6):82-83
徐静蕾,身兼导演、演员、教师于一体的公认才女,在电影创作方面风格独特。其最早的成名作、改编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观众传达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影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叙述了女主角为爱追逐的一生,塑造了敢于同命运和社会传统做斗争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电影的故事主旨、叙事方式和电影符号的运用上探讨影片中"女性主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艺术实践是对影像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考究所形成的,与此同时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格调.从张元的"即兴创作"《北京杂种》,到娄烨的"个性化叙事"《周末情人》,再到贾樟柯的"臆造的纪实影片"《小武》,第六代导演从注重现实题材,到通过视觉和听觉传达影片的信息,以及画面的运动、色彩、光线、声音等影像.为了迎合大众的观影口味并且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效果,本文从审美理念、影片风格、文化觉醒三方面对第六代导演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暴力美学"影片的缔造者,昊字森和杜琪峰是香港影坛的两大风云人物,他们的枪战系列的电影作品都给观众们很多惊喜。作为最具影响力、最成功的电影导演,杜琪峰和吴宇森的枪战电影都有着浓厚的主体意识,凸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命运的突兀性、精神的偶然性等,开创了整个枪战影片的辉煌时代。本文针对杜琪峰和吴宇森在表现手法、意象分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风格进行了探讨,较为细致地、全方位地探讨了二者在枪战影片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片具备丰富的镜头美学特质,充足的文化叙事美学,纪实主义电影本体。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监制,都深深的形成了“侯式风格”。本文就以侯孝贤的影像风格为切入点,研究其镜头背后的诗意与忧思,剖析这个文化韵味十足的电影诗人。将重点集中在侯孝贤电影的美学思想上,解读电影中的镜头和叙事,探究电影本体论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嫣然 《视听》2018,(6):84-85
武侠电影是建构在我国独特历史文化上的类型电影,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与传统思想内涵,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武侠电影的发展在视觉化冲击的走向中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本文提出"后武林时空"这一概念,以电影《师父》为例,从现实叙事、镜头语言、武术文化三方面分析其不同于以往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及形成"后武林时空"的导演元素,以期引发对武侠电影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段婧 《新闻世界》2012,(5):204-205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我国优秀的成长题材电影,无论是从情节、表现主题乃至重要的场景镜头等方面,都受到了同类型电影《美国往事》的影响。本文尝试结合两部影片导演的创作背景,通过两部电影文本在影像内容、影像表现手法以及经典段落的对比分析,探析我国电影在借鉴西方电影的同时,如何体现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新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作者电影的代表,导演们利用影片揭露和抨击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从而进入对现行秩序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过程,而电影《出租汽车司机》更是其中翘楚。本文将论点建立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下,从电影艺术创作中的蒙太奇、象征物、色调和镜头运动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电影中的美国形象和潜藏在浮华下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正>谈及当代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是无法回避的。他执导的作品,在中国影坛开创性地把影像风格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他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将镜头对准传统文化,挖掘带有中国印记的电影符号。称其传奇也好,神话也罢,张艺谋凭借着自身在影像上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在影像风格的塑造上,色彩是张艺谋一次次颠覆观众观影经验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他总是倾向于使用某一种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并用颜色来控制画面的信息传递,传达影片的主题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