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白雪 《传媒》2020,(10):78-8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广告的平台运作模式与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接收逻辑;而消费社会的形成也在深刻影响着广告受众的行为方式。本文重新审视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强调广告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指出当今新媒体广告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症候,并建议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广告话语体系的建构,旨在营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继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引爆微信及朋友圈,2015年春节随着支付宝等公司的相继加入,一系列红包活动持续升温,从而引发各界新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春节红包文化入手,通过比较方法,分析传统实体红包与新媒体红包的特点,考察春节红包文化在其中的变迁;利用社会学理论对接红包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望借此增加人们对红包文化的关注度,从而了解新媒体影响下的新型社会交往模式,激发大众对新科技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广告在我国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违法广告、虚假广告和广告骚扰等问题不容忽视。要为新媒体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和执法管理,加强对新媒体广告的监管,维护新媒体广告的市场秩序。数字时代新媒体广告传播中,应履行社会责任,为受众传递真实有效的广告信息,通过公益活动多刊播公益广告弘扬社会公德,对社会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大商业时代的背景下讨论儒家文化对于广告产业的影响无疑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接触媒介的过程所触及的广告信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着多样式、多创意、多深意的方向发展。各种广告层出不穷,期间产生的竞争也日益强烈。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国家来说,为了迎合中国受众的广告品位,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和审美要求注入现代广告的呈现当中以赢得受众的共鸣与认同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赵向东 《今传媒》2016,(12):75-7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大量出现,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房地产广告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不论是广告媒介的类型,还是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不论是广告对象的行为习惯,还是广告主的特点等方面都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媒体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媒体融合一方面增强了房地产广告媒体投放精准度;另一方面也重新塑造了房地产广告的互联网思维及营销模式.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房地产广告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发展速度与日俱增,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新媒体广告创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市场需要的作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兼容是大势所趋。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在创收方面要首当其冲地寻求与新媒体的互动,从而衍生出不同形式的广告产品,在广播电台广告经营方式策略的转变中不停探索新方式,不断寻找新增收点,才能实现广播电视广告的新突破,因此,所有广播人都要做好突围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薛莲  蒋恺 《传媒》2023,(1):79-81
在媒介形态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愈来愈呈现出新的魅力。传统文化符号在价值赋能、创造消费、迭代定位等方面浸润着新的广告文化样态。如何从视觉影像、指示表征等方面由表及里地进行新媒体广告中的创新演绎,如何将技术赋能后的文化价值发挥至最优,如何寻找到一条能够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广告元素相结合的新发展路径,俨然已成为在新时代新平台实现传播价值、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传统文化符号在新媒体广告中的传播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娴 《新闻爱好者》2012,(14):41-43
汉字独具特色的构意思维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对新媒体广告的创意和表达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广告创意活动中借鉴汉字构意思维,重新发掘两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将会推动新媒体广告创意在内涵和形式上的飞跃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     
1994年,朱光烈先生曾在本刊发表传统媒介的“泡沫”论,引发广泛的争鸣。本期发表作者的《不谋万世者无以谋一时,不谋天下者无以谋一域——2006年再论“泡沫”》。文章依然认为新媒体将取代旧媒体,并指出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美学领域新的生长点。蒲震元的《审美文化研究三题》从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提出看法,并呼吁通力合作,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科;张晶的《作为美学新路向的审美文化研究》对审美文化的内涵、外延作了探讨界定,提倡审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形式不断创新。广告依靠新的媒介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媒体也通过广告传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新媒体广告传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简述了新媒体广告的内涵及特点,然后对新媒体广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体的发展成就了一代广告植入,将广告推入人民大众的生活中。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之快,和传统媒体相对"更胜一层楼"。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理念,信息的传播更加的具体和便捷。新媒体是广告植入的新依托,新媒体技术革命和理念创新对植入广告生存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植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这也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广告植入的影响和广告植入在新媒体中是如何呈现的,最后再分析在新媒体中植入广告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主流文化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广告对其重要的传播媒介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媒体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文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广告能够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因此,本文基于新媒体广告对非主流文化传播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阐明新媒体的广告在非主流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归避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对立。对非主流文化传播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春节期间,引发了一场恒源祥十二生肖贺岁广告事件,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直接追问到了中国广告的创意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争论的相关文章与观点,然后从审丑文化的角度对恶俗广告进行了质疑,意使广告人应该汲取教训,铭记警示。  相似文献   

14.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广告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广告学科交叉性、综合性以及近来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广告研究面临很大的困境和挑战.广告学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技术实践方向,二是社会文化方向.技术实践方向是广告研究的主体,构成广告学理论的主要体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广告在新语境下的功能和效果逐渐淡化,甚至广告概念本身在新语境下的各种营销手段中变得越发模糊,广告学的学科主体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告理论研究因此遇到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5.
融合与转型:传统媒体的未来生存法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后被一路看淡相映成趣的是,随着分众传媒和百度先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新媒体行业掀起了新一波投资热潮。以互联网、数字娱乐和移动通信为标志的新媒体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全球传播气候的变迁已经悄然波及中国大地,的确到了谈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时候。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疆域的侵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疆域的侵蚀,最鲜明的风向标就是广告市场。最近两年,中国广告产业一直维持15%~20%的增长率。不过这一增长率大多来自户外媒体广告持续上升的拉动,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不升反降。其中主要因…  相似文献   

16.
广告审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它是以经济目的为基础的受众愉悦活动.广告审美的发生机制突出了内容和形式的共融,信息确定性和表现艺术性的共存,产品功能和审美培育的结合.广告审美是一种建立在功利性审美基础之上的审美,具有一定的被动性,隶属于社会大众审美的范畴.广告审美活动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成为消费主义的主要推行者,指导并引领着大众的消费行为。同时,新媒体环境赋予了大众媒介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去塑造和影响消费文化,90后作为新媒体的原生民更是深受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消费的发展进行阐述,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和一些新媒体产品来对年轻人展开问卷调查,并结合问卷结果来对当代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的新态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消费审美化趋势的推动下,当代广告的审美状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广告审美表现的符号性,对审美的文化性追求,审美情感的快感化,审美感知的全感互动等转变对广告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告的审美教育要适应这种转向,重视广告审美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强化课程建设、扩展教材体系、充实师资力量和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来适应广告审美教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陶睿 《新闻世界》2014,(2):136-137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亲情萦绕的美好时刻。每逢佳节来临,灯笼、剪纸、水饺等带有中国味的象征符号就频频出现在各类广告设计中,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中国年的喜庆氛围。本文就如何在春节广告中嵌入中国传统元素及其具体融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冀能对未来广告的文化增值和效果强化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告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新媒体与新广告、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共同汇聚了当前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三大主流语境。广告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主流话题所关注的是广告伦理的失范与重构等显性问题,网络媒介的主流化和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是推动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新兴动力,广告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实现中国广告可持续发展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