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程中,社会上一些企业盗用高校名义从事教育培训、科技服务以及在企业名称、商标上非法使用高校标志的问题日益严重,种种“搭使车”的行径严重损害了高校的权益,误导了社会公众。笔者在分析了高校名称的屡遭侵犯的类型的基础上,提出要对高校名称进行商标保护,并对校名注册商标过程中和商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种具体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商标在知识经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商标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严重的侵权行为亦由此滋生。就国内高校尤其是知名院校而言。商标被抢注、侵权的事例屡屡发生,使高校的声誉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积极寻求创新型管理策略,加强高校商标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管理力度,刻不容缓。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与思考,为我国高校商标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i-Module”商标 韩国申请人株式会社现代显示科技(Hyundai Display Technology,Inc.)於2001年9月PP日在国际分类第9类“液晶显示监视器(计算机硬件)”商品上向商标局提出“i-Module”商标(以下称申请商标,见附图P)的注册申请,并声明指定颜色’。商标局经审查,於2002年7月2日以ZC1985099BH1号商标驳回通知书驳回了该商标的注册申请,理由是申请商标与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在类似商品上已注册的第138741、号“i”商标(以下称引证商标,见附图2,刊登於第720期《商标公告》)近似,且该商标中的“Module”译为“模数、模块”,为计算机技术术语,在指定商品上用作商标缺乏显着特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中国高校正面临着国际化的趋势.作为参与世界竞争的手段之一,积极对高校商标进行国际注册与保护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在阐述高校商标国际注册与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与途径选择,以期提高中国高校商标的国际保护意识,并就高校商标国际注册与保护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知识产权情报的存在形式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桂荣 《现代情报》2002,22(10):169-170
高校知识产权情报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专利情报、著作权情报和商标等情报。高校应在教学、科研和情报服务中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知识产权情报,也应该合理利用人类社会所有的知识产权情报。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科技创新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蓉  龙敏 《现代情报》2007,27(7):140-143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科技创新基础资源的保障作用,科技创新的信息集成作用,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文章提出应把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纳入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中,并对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剑新服务的功能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清华大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的体会,具体从管理机构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建立、专利工作的实施、科技合同的审核及校名、商标的管理等方面,阐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高校技术创新、保障科研工作蓬勃局长的有效途径和强有力的手段,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校科技产出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过去10年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多个关联模型,对于分析高校科技投入产出关系,提升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高校基本职能与其科技创新效率的关系对于激发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60余所部属高校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研究生培养、校企联结强度、科研倾向和学术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培养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倒N形关系;校企联结强度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倾向于基础研究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学术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情境下的高校创新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企业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高校和科技企业各自的特点,界定了高校科技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高校独资经营科技企业或是控股经营科技企业,不是持久发展之路和最终发展形式,而孵化阶段才是高校科技企业最佳发展时期,走市场化道路,成为社会的企业,是其最佳归缩。并为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