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鸿隽在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发起人和组织者的作用;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包含三方面内容:追问"科学"为何物,科学的"源泉"在于"科学精神",科学的发展依赖科学研究;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是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2.
任鸿隽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贯穿其推广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在于实现“科学救国”。而且其科学救国思想的演变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本文将其思想演变的历程划分为科学宣传和科学启蒙、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科学立国和科学建国三个阶段,以期能完整地勾勒出其思想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富国强民的强烈愿望,使任鸿隽由一个革命救国的追随者,转变为科学救国的服膺者.他的科学救国思想,是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继承和超越.他认为,近代科学之有无是造成中西国势强弱之判的重要原因,但需指出的是,在当时的科学家群体中,像任鸿隽那样坚持强调纯科学研究者,并不多见.他大力倡导实际的科学研究,竭力促进科学的本土化,建言政府将科学立为国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赞成由国家统筹领导科学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宗旨却是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时期探索和传播科学文化的先驱,任鸿隽创用“科学精神”一词喻示科学的本质与主旨。他指出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源和真诠,并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科学精神与人生观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深刻地展示了科学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鸿隽是以“科教兴国”为立国之策的先驱,终其一生致力于科学推展。他追问“科学之为物”,热情地介绍科学起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倡言“科学是立国的根本”,推进科学体制化;撒播“科学种子”,实施科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和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任鸿隽论科学精神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和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任鸿隽一生致力于宣扬和传播科学,他对于科学精神从本质、特征、体现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试图以此达到改造学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任鸿隽是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积极倡导者,著名教育家.留美期间,他曾于1915年发起创办了<科学>月刊杂志,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并任首任社长,对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费耶阿本德与库恩同为历史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更确切的说费耶阿本德的思想是对库恩范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探讨库恩范式对费耶阿本德科学观的影响,可以更清晰、准确地了解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有利于整体把握后现代科学观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探讨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此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对推动国民教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群体中有一批科学家出身的教育家掌校,其中代表人物有任鸿隽、胡先骕、竺可桢,他们秉持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推动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通过现代思想进行教学管理,主张通才教育,重视基础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思想自由,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家掌校"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注入到人才培养理念中,促进了教育变革与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科学观大致可分为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和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对现代科学观的颠覆和超越,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的客观性和经验基础,告别理性,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重构科学客观性,拓展经验内涵,重构理性以及科学的文化典范.后现代科学观凸显了科学的人文性,但蕴含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危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当代科学观的重建,应批判性地汲取后现代科学观的合理思想,而不应盲目追随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一种语言批判,通过对语言的逻辑进行研究,为可说和不可说的领域划定界限。在逻辑分析的视角下重构他的科学观,能更清楚理解他对科学的定位和评价。他的科学观表现为:(1)哲学与科学既非奠基、也非取消的关系,哲学在科学之外,为科学划定界限;(2)逻辑之知具有先天性和必然性,科学之知具有后天性和偶然性;(3)自然律的形式桥接了逻辑形式和自然律的内容,保证了科学知识中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前期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科学观,可以为进一步思考科学的本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reviews Einstein’s engagement as a mediator and popularizer of science. It discusses the formative role of popular scientific literature for the young Einstein, showing that not only his broad scientific outlook but also his internationalist political views were shaped by these readings. Then, on the basis of recent detailed studies, Einstein’s travel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relativity theory are examined. These activities as well as Einstein’s own popular writing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context of his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s part of hum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本质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教科书作为科学教学的核心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科学入门》教科书中科学本质观的分析表明,该教科书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本质观;突出科学的实证性、暂定性与发展性;为科学划界,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显性呈现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注重体现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影响;所呈现的科学观是实践优位的。该教科书呈现的科学本质观能够为我国理科教科书编写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不仅应当归咎于狭隘的教育观,而且归根结底应当归咎于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包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内的狭隘的科学观与包括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在内的狭隘的人文观,不仅是导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分离的重要根源,而且也是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重要根源。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科学观与人文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教育观,从而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康熙的西学观,是在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对待西学的态度是:批判吸收,学以致用,凡不利于巩固统治及不适合中国国情者坚决取缔;其西学观的实质是“节取技能,禁传学术”,并大力倡导“西学中源”说。在西学观的指导下,康熙应用西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科学思想是圣西门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西方科学,特别是近代科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结,并且就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和社会影响、科学方法论、科学革命及其与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乏合理之处,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观的过程中,吸收了近代科学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成果,现代唯物主义是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学习掌握数学工具,把科学技术纳入经济分析的领域之内。恩格斯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论述中,援引现代自然科学证明的辩证法,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Using a schedule originated by Nott and Wellington to explore science teachers’ views 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data were gath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Papua New Guinea. Similarities in response were established for successive first year intakes of science undergraduates (1999–2000). Students with experience in national high schools or Australian high schools responded more positively than their provincial secondary school trained peers to items indicating that the findings of scientific enquiry were universally true.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years to be more process orientated than the first or second years.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s were different in their views compared with their tutors in the relativism–positivism scale, where they were more positivist, the contextualism–decontextualism scale, where they were less decontextualist, and the process–content scale where they were considerably less process orientated. Those with a preferred career destination of medicine were slightly more decontextualist in outlook while being marginally realist, those with a preferred physical science career being very weakly instrumentalist. The result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respondents’ experiences in secondary schooling and on programmes at the University of Papua New Guinea.  相似文献   

19.
容闳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他投身于救国强国运动中 ,积极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设备 ,倡导普及教育、出国留学 ,一开中国新风 ,在科教兴国方面可谓远见卓识 ,有着跨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科教兴国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的自传与其创作的小说之间存在着纪实与虚构的互应关系。他的不少小说都具有明显的黑色幽默元素,从自传《马克.吐温回忆录》来看,吐温小说黑色幽默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既充满欢乐又存在隐忧的童年生活,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几位亲人的相继离去,逐渐改变了吐温对世事人生的看法,形成其幽默创作中的悲剧潜流;晚年生活的不幸,强化了他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喜爱阅读自然科学书籍,也对形成其创作中的黑色幽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