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中生》2011,(10):19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①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  相似文献   

2.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3.
潮州剧话     
从南戏到潮剧明人徐文长《南词叙录》记载:南戏始于宋光宗朝,(公元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祝枝山在《猥谈》中也说:  相似文献   

4.
北大本《全宋诗》第 37册第 2 3,537页有洪适《送陆务观福建提仓》一首。此属误收 ,作者应为韩元吉。兹辨证如下 :其一 ,此诗原不载于洪适诗文集《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影宋刊本 ) ,仅据清汪景龙《宋诗略》所载辑入《全宋诗》。而此诗原在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 5,且亦同时收于《全宋诗》韩元吉名下 ,见该书第 38册第 2 3,6 6 7页。其二 ,此诗为韩元吉所作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是诗中“京口追随一梦中”句和诗的自注 :“仆为建安宰 ,作凌风亭。”前者指陆游与韩元吉在京口 (江苏镇江 )唱和凡六十日事 ,陆游有《京口唱和序》(《渭南文集》卷 1 …  相似文献   

5.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写诗二万多首,现流传下来只四千二百余首。有《诚斋集》传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月,作者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净慈寺”,全名为“净慈报恩光寺禅寺”,它和灵隐寺是西湖南北二大著名佛寺。从诗题看,是作者夜宿净慈寺,清晨送一位同僚直阁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谈艺录》和《宋诗选注》对陆游文艺观、作品、人品和创作方法等表现出了迥异的态度。究其因,《谈艺录》著于解放前,《宋诗选注》著于“反右”和“大跃进”的特殊时代。通过对二书关于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诗的创作动机及记梦诗特征评价的比较,分析钱钟书的写作旨意和趣向,以期能对把握陆游作品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陆游和《入蜀记》宋孝宗乾道中,朝中抗战势力抬头,因“鼓唱是非”之罪一度被罢官的陆游复被起用。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陆游“得报差通判夔州”(《人蜀记》卷一)。因染病,迟至第二年夏初始离开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此次赴任所,历时一百三十多天,行程五千余里,写下六万余字日记。陆游以日记形式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集为《人蜀记》。  相似文献   

8.
传奇漫说     
“传奇”一词在明清之际已不再是小说的称谓了,而是作为由“南曲戏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戏剧的名称。“南典戏文”又称南戏,产生于北宋时期,由于它产生在浙江温州一带,也叫“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又说“或云宣和间己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由此  相似文献   

9.
陆游的散文在南宋“几乎可称独步”。《渭南文集》中的《入蜀记》“领异标新”,而其中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更是这“可称独步”的散文中的佼佼者。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陆游携家眷由家乡山阴赴夔州通判任。他取道长江,经过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于同年十月抵达夔州。一路上他游览了山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本(第一学期试验本)中选有四首宋诗,分别是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朱熹的《鹅湖寺和陆子寿》《偶题》(不随流水觅溪源)。编者在课文提示中说:“富于理趣,是这四首诗的特点。”可见,编者选择这四首诗,是为了打开一扇窗子,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理趣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以来,新兴的诗歌形式——词登上了文坛,很快风靡一时,蔚为“大观”,至今不衰。在传世的万千首词中,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09)和他的前妻唐琬的《钗头凤》词,常为人们忆诵;并结合词的本事编绎为戏剧、电影,广传海内。可见其影响的巨大。对于陆、唐《钗头凤》及其悲剧,特别是对于陆游的词与事,经常听到的是“溢美”之辞。经过一番探究,觉得事实可能并不是那样。我们应该还历史以真面目。下面,谨提出  相似文献   

12.
王观,字通臾,如阜(江苏如阜县)人、(一作江苏高邮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大理寺丞,知江都县,因事(一说枉法受财,一说官翰林学士时,应制作《清平乐》词,以(?)渎罢职)除名永为编管,遂自号“元丰逐客”,或称“王逐客”,恃才放诞,与陆子履友善。词集名《冠柳集》,不传。《全宋词》存词仅十六首,《全宋词补辑》从《诗渊》辑得《减字木兰花》十二首,均为寿词。王观生活的宋嘉祐、元丰派间,正是宋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登第前二十三年(10  相似文献   

13.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因坚决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两则日记。小孤山在江西省彭泽县北,安  相似文献   

14.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所选的六首诗,这六首近体诗都可称为经典。在教学中,我力图以这六首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史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高龄作家和多产作家。一生创作有诗近万首,词一百多首。据郭沫若同志统计,在陆游的诗集和词集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其数在一百首以上。他往往喜欢用梅花来比拟自己,《卜算子·咏梅》意境独特,韵味隽永,可以说是陆游以梅花自比的一个结晶。陆游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南宋时期,“扫胡尘”、“靖国难”,是他生平志事所在。他主张振军径武,北伐中原,是南宋时代主张抗金的急进派。可是,…  相似文献   

16.
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体现陆游爱国思想的佳作,通过对该诗的赏析,进一步研究分析陆游的“至死不变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陆游 ( 1 1 2 5——— 1 2 1 0年 )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他一生写下了九千多首诗词 ,是我国古代诗人中作品最为丰富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收集在自编《剑南诗稿》中 ,共计八十五卷 ;词收集在《渭南文集》中 ,共二卷。诗人所处的时代 ,正是宋金南北对峙 ,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非常严重 ,他忧国忧民 ,一面主张打击金贵族对北方人民的奴役 ,对人民所受的灾难给予强烈的同情 ;一面怒斥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政策 ,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罪行。诗人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 ,曾这样写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大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苏轼的题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对于这首诗的题名,亦即是“晓景”还是“晚景”,各家版本并不一致:《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等题为《春江晚景》;《绝句三百首》、《宋诗选注》(钱钟书先生编)等题为《春江晓景》。一“晚”一“晓”并非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是南宋继陆游、辛弃疾之后的杰出爱国诗词作家。他“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念奴娇》),才兼文武,意气轩举。31岁至34岁曾任真州录事参军,出参江淮制置使幕府,活跃在抗金前线。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宋楚州军乱.形势复杂多变。次年四月,朝廷调陈(韦华)(字子华),从兴化军移知真州(江苏仪征县)、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时刘克庄41岁,在建阳县令任上,挥写了这首  相似文献   

20.
连文凤于宋末曾为官,入元后隐退,托名罗公福加入由故宋遗老组织的“月泉吟社”,所作《百正集》三卷,总计诗132首,文9篇。其诗歌创作及其诗论体现了自宋至元呈现出的由绮而清,由秽而淡的转轨意向,主张去除“浮靡”,实现“复雅”,追求古淡、清新、劲健的诗风。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意在笔先”的诗论主张,强调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