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本文试图阐释联想对于数学教学的重大意义。以及教学中运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去获取与之相关的新的知识、经验的途径,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燕荣 《广西教育》2012,(14):55-57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门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谈谈联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联想,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联想思维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只有克服联想思维的错觉干扰,才能正确使用联想思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何荣军 《教师》2013,(6):67-6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联想的表现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与之相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心理学认为:思维起源于问题,联想是思维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联想思维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只有克服联想思维的错觉干扰,才能正确使用联想思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动态。人与客观事物的接触,在脑子里留下痕迹,形成记忆,一旦被当前接触的事物所触发,便产生了联想。教学的规律与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数学的教与学中离不开联想。联想,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运用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它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在心理话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努力形成和利用联想是提高记忆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联想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可为思维加工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联想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志科 《辅导员》2009,(23):37-3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唤起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联想的展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联想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数学联想是知识学习与数学庭用的重要思维形式,结合数学教学实际,从联想产生的思维迁移的两类作用,阐述了教学中数学联想迁移及其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联想是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重要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着重对联想思维在中学数学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创造联想思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面对有创造性的题目时,往往束手无策,在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总有原来是这样的感叹。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这样的感叹往往不能言传,只能意会。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数学联想思维,着重对联想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联想思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根据联想思维的途径,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解题时,根据题设条件和待求结论合理地展开联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它往往可以快速地架起一座沟通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就常用的联想思维方法作一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教学内容也偏重于抽象,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其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应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加强联想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具体问题通过对纵向联想、逆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三种思维模式分别进行阐述,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在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尝试和创造性的联想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由于对类似事物产生类比想象而成,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创造思维经常使用的一种连动思维方式,是培养创造性心智机能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由此及彼的思考,是非一般思考的延伸。一个人如果不会联想,他的知识不仅是零碎的、孤立的,而且也是有限的。一个老师不会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就很难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