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竞赛辅导过程中,涉及“在冰醋酸中逐滴加水稀释,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加水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时,学生较难理解,为解答学生的困惑,便提出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醋酸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冰醋酸加水稀释导电性变化实验,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提出了贴合数据曲线全程的函数关系式,并对误差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读了贵刊2004年第3期刊登的《电离平衡中的辩证法》一文后笔者受益匪浅,该文作者在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抓住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触动很深。但细细品味之后发现其在所举的例题分析中仍留下不少遗憾,有些问题的解释显得随意而缺乏科学性。特提出来与作者进行商榷,以使问题解释更具科学性。原题如下:(此题也是许多教参书中常引用的题目,故感觉有必要拿出来与大家商讨一下。)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稀释促进盐类水解,如对水解平衡:Fe~(3 ) 3H_2O(?)Fe(OH)_3 3H~ 加水稀释时,为什么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首先应弄清楚向水解体系加水,能否显著改变水的浓度呢?我们的看法是,在水解反应中水兼有反应物和溶剂两种职能,以后一职能看“水的浓度”可理解为水的密度。加盐于水,体积并无显著改变,再向盐溶液加水,溶液的密度则更接近纯水的密度,而后者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因此,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系加水,只能改变水的总量,并不能改变水本身的浓度。那么,以“水的浓度”的改变,作为讨论水解平衡移  相似文献   

5.
电解质溶液比较型选择题,涉及电离度比较、加水稀释倍数比较、加水体积比较、浓度变化比较、酸碱性比较、中和反应时所耗酸、碱体积比较等。笔者例谈几种解题技巧。 一、巧设过程,联系比较 例1 等量的苛性钠溶液分别用pH值=2和pH值=3的醋酸溶液中和,设消耗醋酸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a、Vb,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V_a>10V_b B.V_b=10V_a C.V_b<10V_a D.V_b>10V_a 析:由题知V_a与V_b中所含醋酸分子总量相等(未电离前)。假设过程: 不难确定V_b>10V_a,故答案选D。 例2 根据下表数据(均在相同温度下测定):  相似文献   

6.
矛盾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溶液的体积例1.把1升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10升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H_3COO~-]和[H~ ]增大,[OH~-]减小B.[OH~-]增大,[CH_3COO~-]和[H~ ]减小C.电离度 a 增大 D.导电能力增强解析: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字化实验定量测定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大小,探究了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电导率变化曲线,使学生通过宏观图像辨识,加深对教材中有关电解质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代数》第一册中,浓度问题占有一定的比例,它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现以盐水为例介绍如下:一、加水类例l要把30克含盐16呱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巧呱的盐水,要加水多少克? 分析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加水前和加水后盐水中含盐量不 5变.由此得到等量关系式: 加水前盐  相似文献   

9.
在无机化学教材中,介绍了盐类的水解反应.其中,加水稀释来判断水解反应移动的方向,有的学生则认为加水稀释是增大了反应物水的浓度,水解平衡应向水解反应的方向移动.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在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25℃时,约为55.5摩尔/升,所以,在稀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水的浓度并未增大,故不能用来解释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的原因,也有的学生认为,加水稀释减小了盐的浓度.平衡向左移动,这就更加错误了.  相似文献   

10.
稀释冰醋酸时,开始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而当稀释到一定程度时,导电性反而减弱。这是物理化学基本理论解释得了或已经基本解释过了的重要问题。但人教社出版的一本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书却作了错误的解释。其中要澄清的二个基本理论问题是: 1.稀释冰醋酸时,在某一浓度界限里,电离度会增大到超过溶液体积增大的倍数吗?离子浓度会因此而增大吗?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在同一温度下,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 (A)a>b>c (B)a=b=c (C)c>a>b (D)b>c>a  相似文献   

12.
一、导体导电与绝缘体摩擦起电起电和导电是两回事,不能混淆.绝缘体摩擦起电,实质上是因摩擦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尽管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半导体和金属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利用它们制成不同用途的元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下面以2009年台州市中考物理第38题为例,讨论半导体和金属的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变化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电阻有可变电阻和固定电阻,所谓固定电阻是指按一定工艺制作出来的阻值恒定的电阻,它不随温度高低、光照强弱、通过电流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正常情况下如果损坏有两种可能:一是使用中由于通过的电流过大或电阻上施加的电压过高,使电阻上的功耗P=I2·R=U2/R过大,超过电阻自身的功率,这样电阻的温度逐渐升高,当高到一定的程度电阻就会烧断,形成断路,阻值变为∞;二是电阻使用年限时间过长,形成电阻的导电材料严重老化,使其导电能力下降电阻率变大从而导致电阻阻值变大.也就是说电阻损坏只能是阻值变大.但有些特殊情况下特别是电阻用在高压电路中时,还会出现阻值变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导电性强弱问题题目:在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则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 (A)a>b>c (B)a=b=c (C)c>a>b (D)b>a>c 升高温度,对强电解质溶液的水的电离具有促进作用,故a的导电能力稍稍增强,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因此,升温其离子浓度显著增大,而金属导体在加热时,原子振动加  相似文献   

16.
1.溶液PH值的函数例1 我们知道,溶液的酸碱度由PH值确定,当PH>7时,溶液呈碱性;当PH<7时,溶液呈酸性,若将给定的HCI溶液加水稀释,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反映HCI溶液的P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变化关系的是( )  相似文献   

17.
姜英华 《高中生》2009,(18):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
超导家族     
超导家族李志涛常温下各种物质的导电性很不一样。根据导电能力的不同,一般物质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等几大类。然而物质的导电性与温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导电能力一般并不相同。如金属的电阻在常温下与温度成线性关系,而在低温下随绝对温...  相似文献   

19.
从微观变化的角度解释宏观变化的现象,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溶液的导电性这一实验中,需要用一种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仪器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同时检测溶液稀释过程中、化学反应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从而明确溶液导电的微观实质。我们设计制造了这种便于携带的溶液导电仪,有效地解决了溶液导电部分教学中的诸多难题,不仅使相关实验教学操作更为简便,效果更直观,而且对于化学实验中用宏观的变化现象揭示微观的变化本质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热点问题一关于电解质电离的相关化学用语(一)高考考查知识要点1.根据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