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金娟伟 《考试》2009,(1):48-48,52
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初中生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而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让文言文教学柳暗花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赵彬 《现代语文》2010,(12):87-88
当前文言文的教学,大体上是以翻译句意为主,教师强调学生对关键字词含义的记忆,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实”。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降低,让学生难以体验到文言文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建议,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的“实”,也应该注意文言文教学的“虚”。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块硬骨头.说到“少、慢、差、费”,文言文教学恐怕是其中的代表。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现今有一些人认为只有恢复旧式的文言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要还给学生诵读时间,教给学生探究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演变,造成了理解的障碍:社会的变迁,也带来了认知的困难。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的过程也略显枯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较为沉闷,使得流传千古的名篇成了学生难以下咽的糟糠。只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激活我们的文言文课堂,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收到效果。那么要怎样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达到喜欢文言文的目的呢?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致使学习的过程困难而艰涩,哪里还谈得上读出文言文的美呢?而眼下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面对这种现状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呢?  相似文献   

7.
濮凤林 《天津教育》2006,(12):47-48
一、激发兴趣——学生文言文学习心理的优化策略众所周知,文言文比较难学,因为学生很难一下子读通、读懂,所以学生中普遍存在不想学、害怕学等不良情绪“,厌学”成了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克服心理障碍,才有可能积极有效地学习。1.确立目标,合理定位。笔者曾对我校七年级189名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文言文难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古代神话和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于是,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确立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心。如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阅读先秦作品中较浅显的神话或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古朴、简约之美。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短小且浅显易懂的作品,让学生先学,由浅入深,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七年级学生所学的文言文知识不多,又普遍存在畏难心理,笔者就引导学生选择先秦作品中生动有趣的寓言、神话或故事性较强的古代白话文进行阅读。到了八、九年级,则选一些内涵丰厚、篇幅较长的文...  相似文献   

8.
邵敏敏 《现代语文》2011,(10):13-14
许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中,学生医学类的学习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语文学习少之又少,其中文言文更甚。如何能让学生对看似枯燥的文言文产生兴趣,笔者认为应该将“兴趣、知识、情感”进行“三者合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运用,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增加兴趣,进而增长知识、增强情感。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热爱文言文,激起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动脑筋想法子,务必使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因而就要让学生多读文言文,教师不必讲过多的古汉语知识,不能死扣文言参考书,而要多做一些相关的联系,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要改变这样的学习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理距离,采用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文言文唱出“好声音”。  相似文献   

11.
王振 《教学随笔》2016,(5):57-57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本文从初中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语文”的源流思考,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试图在不脱离中高考目标的前提下,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基础,提出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即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最大程度的思想空间,借鉴古人倡导的“炼字法”,“以文释言,以言解文”,“文”“言”并重,把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一些怎样学习文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由浅入深,不要谈“文言文色变”。由讨厌学文言文变为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教学论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现以得到专家学者及广大教育者的认同。但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却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大的教材形势下,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使文言文教学高效化,必须摆正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文章的阅读,知识的获取问题的思考。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导读、导学、导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对教学目标理解偏颇的现状,分析了文言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提出组建四人小组学习共同体,解决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学起来的老难题。在此基础上读实、译实、古今结合,古为今用,追问深思,主题整合,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发现“我”,找到“我”“,培养我”从而提升文言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因此,小学语文11册安排了两篇短小的文言文,即《学弈》《两小儿辩日》。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并为进入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心里可能会“咯噔”一下,对它的起步学习,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改革热火朝天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那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一头雾水,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那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文言文助读资料让学生得以在老师的“喋喋不休”下安然入梦。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8.
模式化的教学,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如何燃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教师应在“趣”上做文章,通过花样诵读、情境表达,让学生乐学善学,让文言文像玫瑰一样精彩绽放!  相似文献   

19.
一、文言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以致有的学生调侃道:“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充满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情感在此时就构成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愉快的情感能内化为人的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主动,并转变以记为主的思维模式,变成以思考为主的学习方法。文言文教学只有变教师讲为学生提问、学生讨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去品味文言文中的语言,教师也才能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