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无人机遥感数据获取流程,遥感影像变化监测算法及监测过程等进行了研究。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和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技术应用于寿光市土地资源保护,为寿光市土地资源保护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发展过程,阐明土地资源遥感的主要研究方法。以草地资源遥感为例说明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草地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与技术支持、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以及草地遥感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冬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112+255-112,255
介绍了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监测中的物理基础,并分别通过水体遥感监测和土地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综述资源的遥感检测。应用遥感数据及其影像处理分析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快速、有效、直观、动态地进行大范围的资源监测,弥补了常规监测方法的不足,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GPS技术进行野外数据精确定位与采集,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动态遥感监测,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遥感影像技术对我国土地的调查和耕地保护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应用航天和航空技术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和动态监测.近些年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影像技术在土地利用和分类方面的业绩更加突出。本文就遥感影像技术在土地利用和分类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邸向红  侯西勇  吴莉 《资源科学》2014,36(3):463-472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提。鉴于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显著而分类系统研究相对不足的现实,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适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制图精度,并从陆海耦合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优化方案,包含8个一级类型和24个二级类型,较全面地涵盖了全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类型,并从海岸带区域的特征出发,强调了湿地资源的细分;应用该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 TM影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对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制图,表明该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全国尺度海岸带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旨在准确地清查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为全面而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疆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及时、详细、准确、经济地进行大面积土地资源调查已成为农业资源调查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了探讨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可行性,同时完成天津市北郊区农业土地资源的调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天津北郊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监测绍兴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制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应用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两者的结合,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实现了快速、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GoogleEarth影像引入到土地资源分析领域,基于GE影像,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去噪等预处理和增强处理,然后根据武汉市矢量地图裁剪出武汉市行政边界;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初步处理图像,将获取的分类结果结合具体地形图再进行后续处理,最终得到较理想的武汉市遥感图像分类结果;最后对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兴起,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以来,中国开始进入空间时代。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遥感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自己的遥感卫星系列,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环境与减灾卫星等。灵活、机动性强的航空遥感也在应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遥感应用是我国发展遥感科学技术的重点,30多年来遥感在我国成功地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和森林监测、地质矿产调查、城市发展监测以及海洋和海岸带资源调查等。在洪水、旱涝、林火、地震以及相关的气象和地质灾害发生期间,遥感总是起到关键作用。遥感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文章将在上述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以窥我国遥感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一种改进B超诊断仪纵向分辩率的新方法。即设立纵向判据和横向判据使超声的每一个回波通过两种判据以决定取舍。通过模型试验达到纵向分辩率1mm。横向分辩率2mm。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自1986年成立 以来机械学科资助了2200多项基础研究项目,推动了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为机\\r 械工程提供了一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了我国制造业及其装备的技术水平;同 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和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和教授。本文回顾了自然科学基金\\r 会成立以来机械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基金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经验,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r 在的不足与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草地中的水禽栖息地及其水禽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大学 《资源科学》1996,18(1):55-63
湿草地是终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天然草地。在我国湿草地觅食、或栖息、繁殖的国家一类保护鸟类18种、国家二级保护水禽有40余种,还有上百种属于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根据80年代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结果,中国有可供水禽,徙禽栖息、繁殖的沼泽、沼泽湿地、湿草地、水禽、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结构分类与结构类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我校拥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校借鉴各单位的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借助GIS平台和DEM数据,生成东北地区1km×1km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数据库。利用1960年-1990年累年月平均气候学方法计算了东北地区189个气象台站总辐射、直接辐射、PAR和地表有辐射的月值和年值;并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和VB6.0语言处理了1992年辽宁省5月-8月的NOAA AVHRR 数据,得到了辽宁省5月-8月1km×1km网络的地面反射数据。在基础上,分省建立了各种辐射值与宏观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三维二次空间分布模式。半理论半经验地定量分析了坡度向对辐射和par的影响,最终建立了东北地区辐射资源删格化信息化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1重点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燃机仍是汽车、机车、轮船、农用机械(农用车)、工程机械及军用车辆等移动装置的动力源,是我国石油的主要消费渠道,而石油仍将是内燃机的主要燃料,且我国内燃机的石油消费量约占石油总消费量的66%,内燃机同时又是大气环境,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内燃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发展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的物质科学→信息科学→意识科学和由 简单到复杂的非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一般规律。当代科学正发展到信息科学和 生命科学这一中级阶段,所以我们应集中力量加大这两类学科的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基金论文产出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引言 高校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对国家未来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985工程"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实施"985工程"8年来,这些高校科研状况如何呢?本文选取2006年有代表性的20所"985工程"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工学版)作为调研对象,从基金论文的数量、基金论文获基金资助数量、基金类型分布、基金论文的学科分布等方面,分析基金资助课题的现状,并与2001年、1998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这一个方面透视我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新趋势、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93,15(4):39-46
本文从制图的基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制图的依据等方面论述了土地资源制图的理论。用系统论方法划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分类系统,提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土地资源系统的结合,形成土地资源根类系统。并简述了不同比例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