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资源约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329-336,321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对粮食刚性需求量较大的现实,粮食安全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面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两大刚性约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系统阐述了我国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为从根本上缓解农业水土资源不足,从耕地和农业水资源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即在耕地资源方面,要在适度发展耕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现有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保护;在农业水资源方面,应结合农业水循环的特点,从“开源”上重视径流和非径流性水资源,在“节流”上加强农业耗水管理的根本策略;最后围绕农业水资源动态转化的中心环节——土壤水资源的循环特性,结合土壤水资源的消耗效率,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土壤水资源的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安全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西部是吉林省耕地主要集中区和商品粮主产区之一,而该区长时序、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引起了农业生态安全水平的大幅下降。研究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安全响应具有现实意义。以吉林省西部193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ARCGIS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该区域进行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研究,探讨该区的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的作用机制和响应方式。结果表明:草地和湿地的面积迅速减少,区域景观不断破碎化,景观异质性显著变化。LUCC的驱动力主要是政策鼓励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环境安全程度降低;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安全受到威胁;农业生物资源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农业水资源匮乏,水质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粮食等农牧业产品安全形势严峻。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农业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部江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重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生态脆弱区。流域尺度生态重建与水资源调控是构筑西部生态屏障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重建的流域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尚属探索阶段,加强其水资源调控机理认知、政策模拟与模式构建的系统研究,合理选择适合西部实情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资源调控从工程性、资源性的“供给管理”模式向生态化、社会化的“需求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年40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耗、SO2排放和水资源消耗、COD排放的数据,对我国40个工业行业进行新的分类,突破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分类的局限性,建立起工业生产与资源消耗、环境压力之间的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5.
十年九旱,严重制约了吉林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粮食增产。吉林省西部现有耕地面积大约220万hm2,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0%,但水资源总量却仅占全省的18%[1],严重影响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因此,在该地区发展多渠道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白城市处于吉林省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是主要气候特征,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随着白城市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详细分析了白城市发展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能源系统的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映梅  李亚  张雷  朱守先 《资源科学》2006,28(5):114-119
西部地区能源系统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西部能源系统发育的时间过程效应和空间组织变化进行分析评价。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国家工业化过程对西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强的整体变化特征和国家经济发展对西部能源资源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发展趋势;空间效应分析则表明中国能源开发在西部的空间拓展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始终在致力于提高本国能源的自给水平,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却对西部有限的能源基础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时间过程合理演进和空间组织有序扩展两方面,提出西部地区能源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方法,以期为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设施农业-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设施家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提出“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主张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遗传工程、良种扩繁、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农业设施;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将环境调控于必不可少的最*设施农业、农业资源、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来讲,如何运用好节水技术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对我国西北地区需根据农业特点,结合地域差别,利用自身优势,辅以现代科学的节水方式,高效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发展农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是松辽平原农业区向西部草原牧区过度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带,总土面积4.7×104km2,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5.36%,辖白城和松原10个县(市、区)。全区有较丰富的水、土、生物和石油资源,为我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灌区水资源利用优化调度以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实现水资源科学合理的调配。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灌溉效益,发挥水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生态中的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川彭州人民渠灌区为例,阐述其农业用水的优化调度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课题组,基于卫星与无人机遥感、定位观测及历史文献资料,从历史、现实、未来多个维度,开展了新区3县(雄县、安新、容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结果表明:(1)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地表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洪涝灾害风险较高,如维持现有的生产、生活、生态模式,新区3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自然上限。(2)人口与产业规模上升将显著加大新区资源环境压力,当人口规模达到500万时,城镇建设和产业用地需求分别为670和130平方公里,年用水11.6亿立方米,约一半建成区存在洪涝灾害风险。(3)实现新区建设目标,需科学调控、提升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具体方向包括:人口规模控制在500万以内;多途径调水,适度控制湿地和森林面积;加大减排治污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防洪标准,科学选址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3.
天然矿泉水作为矿产资源中的一个种类,既具有一般矿产资源的共同属性,又具其特殊性。吉林省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在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和保护方面已做了较多的工作。本文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际勘测资料,从理论上对矿泉水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从矿泉水的资源属性出发探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水田开发造成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开发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盐碱化土地进行水田开发活动带来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以吉林省西部水田松原灌区为例,针对万亩水田开发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措施及建议,为吉林省西部松原灌区进行水田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的特点在于有效调控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优良的条件。本文中,则以水利工程为背景,围绕防水堵漏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总结技术要点,以期给水利工程渗漏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思路,助力于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增加农业的系统效益和农民的直接收益,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土壤是最大的养分资源库,化肥、有机肥中的肥料养分资源和大气、水体中的环境养分资源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农用矿产资源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本文分析了各类养分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控途径,其一是充分了解养分资源的时空变异特征,有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状况,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二是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微域调节相结合,以获得养分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三是无机养分资源与有机养分资源配合施用,养分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保持养分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区域缺水状态的识别及其多维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子之一,但传统区域缺水状态的识别方式存在许多局限和问题,其调控行为也缺乏系统性。该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五个层次上的区域缺水状态识别准则,并对区域缺水状态的度量过程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立足于现状供水能力、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外流域调水为基础的三次平衡度量为今后区域缺水定量识别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框架,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当中。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区域水循环、开源节流和区际资本三个层面上的多维调控行为,对于解决我国今后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有着积极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都市区土地整理与农田水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除生产功能之外的大都市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和景观文化功能也日益突显。为此,根据北京市水土资源短缺的自然禀赋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自中心向外围的城市美化农业区、景观绿化农业区、规模农业区和山区生态农业区四个区,以及景观廊道农业带和山前林果农业带两个带;并分别根据这四区两带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要求的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原则,根据地貌部位、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区位等,划分了优化培肥区、培肥区和限制培肥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模式。论文还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与农田肥力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杨光宇研究员从事大豆资源研究工作30余年,在大豆资源研究方面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为吉林省乃至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除生产功能之外的大都市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和景观文化功能也日益突显.为此,根据北京市水土资源短缺的自然禀赋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自中心向外围的城市美化农业区、景观绿化农业区、规模农业区和山区生态农业区四个区,以及景观廊道农业带和山前林果农业带两个带;并分别根据这四区两带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要求的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原则,根据地貌部位、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区位等,划分了优化培肥区、培肥区和限制培肥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模式.论文还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与农田肥力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