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有忠 《甘肃教育》2009,(13):62-63
盐类物质的规律: ①有弱电解质的离子必然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弱电解质,但程度较小; ②谁弱谁水解,谁强呈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③多元弱酸正盐弱离子的水解大于酸式盐弱离子的水解;  相似文献   

2.
1盐类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的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无弱不水解.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相似文献   

3.
盐所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其一般规律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两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盐的水解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可知盐类水解的关键是生成了弱电解质.(?)因此,盐中的弱离子(弱碱阳离子和弱酸根阴离子)一定要发生水解.一、盐类水解的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  相似文献   

5.
1.提出问题 学习盐类水解,有这样一道习题:水解反应是广泛存在的一类反应,盐的水解即为一例.越弱越水解是盐水解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6.
由于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都很微弱,通常都不考虑它的影响,但在处理以下情况时必须考虑盐类的水解带来的影响。一、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可以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7.
NaHCO3和CH3COONa是2种常见的弱酸强碱盐,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这2种盐溶液,谁的碱性强?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NaHCO3的碱性强.因为H2CO3酸性弱于CH3COOH,而HCO3在水中的电离相对于其水解可以忽略,根据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所以NaHCO3碱性强.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等浓度弱酸盐溶液的pH判断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进而证明对应弱酸酸性强弱,此方法仅适用于一元弱酸盐或多元弱酸正盐.多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pH由于受到水解与电离的双重影响,不适宜作为多元弱酸酸性比较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变量控制”角度理解“越弱越水解”规律的理论依据和掌握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何秀玲 《成才之路》2010,(13):58-58
盐类的水解问题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对于此类知识的考点总结如下。 一、盐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小的比较 判断盐水解程度的依据:水解产物(弱酸或弱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的酸性或碱性越强;若是多步水解,  相似文献   

10.
一、越弱越水解例(节选)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见表1。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CH3COONa、b。NaCN、c。Na2CO3、d。NaHCO3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解析:本题大多数学生判断错误,认为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N,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可知,水解能力CN->CO2-3>HCO-3>CH3COO-,故pH顺序为bcda。之所以出错,主要是理解存在误区。一是以偏概全,"越弱越水解"是从一元弱酸强碱盐溶液概括而来,而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有它的特殊性,该原理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通过引入水解常数加以计算证明(盐的浓度均设0.1mol/L)。  相似文献   

11.
一、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一种或多种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H 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例1 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  相似文献   

12.
水解反应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弱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具体定。其中“弱弱双水解”是指弱酸根离子与弱碱根离子的水解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反应,那么弱酸根离子与弱碱根离子相遇是否一定发生双水解反应呢?在探讨Fe(OH)2制备的最佳条件时,往FeSO4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  相似文献   

13.
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以下一些情况必须应用到盐类水解知识.一、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可以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例1用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盐类水解相关内容的知识结构化程度不高,学生习惯从宏观、定性、静态和孤立的角度解释盐类水解问题,对盐溶液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上述学情,提出在盐类水解的复习课教学中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思考起点,以平衡常数为核心,从微观、动态、定量和系统的角度理解盐类水解概念和规律,并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建立起清晰的逻辑链,提高知识结构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盐类水解”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涉及了电离理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及水的离手积常数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生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讲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入手,逐层揭开其特点、规律,并以口诀法辅助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臻 《成才之路》2009,(8):41-42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有盐类水解的概念、规律,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式的实验与分析。会深入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意义。因为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依靠探究式学习。其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总结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归纳出盐类水解在各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可溶性盐类在水溶液中电离,若盐中含有弱离子,它还要发生水解反应,水解虽然微弱,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及在处理一些化学问题时,盐类水解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张志立 《新高考》2007,(10):31-32
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可知盐类的水解的关键是生成了弱电解质,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水解是弱反应,所以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遇下列情况时,必须考虑。 (1)制备物质时有的要考虑盐类水解,如Fe(OH)3胶体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