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 ,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 ,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 ,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 ,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苏报》原为“营业性质之小报”,后在追踪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转成“善造风潮之报”。通过对各地“学界风潮”的持续报道,《苏报》充分彰显了报刊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并因此形成某种旨在批判教育腐败、政治专制和文化奴役的激进舆论。而后,章士钊等人主持笔政,着意对栏目设置和版面编排进行“改良”,公开发表“排满”、“革命”文字,使得《苏报》完全成为革命宣传的舆论工具。从《苏报》舆论的言论进路与话语策略来看,实经历了一个由和缓而激烈、由教育批评而政治批判、由双向“交流”而单向“灌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上)》2014,(3):159-160
近年来,严歌苓一直萦怀干对自身家族史的探寻,2011年的《陆犯焉识》是以其祖父为原型。讲述了一个男人回家的故事;2013年底新上市的《毕业歌》则以其父亲早年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父辈们的青春、革命和爱情故事。在新作《毕业黜中,严歌苓突破了以往“为爱受苦,为情痴迷,又为现实所虐”的感情模式。聂耳那首家喻户晓的“毕业歌”,不仅点燃了几个年轻人的革命热情,  相似文献   

4.
周培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67-71,119
新古典主义只是一种美学思想和意识形态,它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是顺应大革命形式的客观意识形态的产物。但并不应该这样就冠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最典型的代表画家达维特在大革命期间的作品《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处决儿子的布鲁图斯》、《马拉之死》、《网球馆的宣誓》,确实带有革命色彩,鼓动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发展。但随后在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颁受老鹰旗帜)等则是为拿破仑歌功颂德而画,隶属于政治上的历史肖像画,已不能成功的表达一个革命时代精神了;后期流亡布鲁塞尔所作的《战神马尔斯被维纳斯与美惠三女神解除武装》中,战神已放松警戒——革命性彻底消失了,只依据达维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表现出来的革命性而称其为“革命的古典主义画家”是片面的,他只是一个著名的肖像画家和历史画家。  相似文献   

5.
作为红色经典之一的《红旗谱》,历来被看作是一部农民革命运动史诗式的巨著,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本文主要从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加恋爱”三个方面分析《红旗谱》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进而挖掘《红旗谱》中被遮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决议》(也称为第三个“历史决议”)蕴含了丰富的唯物史观意涵,从中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执政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党践行了革命与执政的内在一致性、革命奠定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党在执政中保持了革命本色,而且在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上党仍然保持着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双重身份。《决议》已然表明,“革命中有执政,执政后不忘革命”是党的独特品质,这突破了传统范式下革命与执政截然对立的观点,从而揭示了党具有强大领导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自我革命视域下重新解读《反对本本主义》是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和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研究的双重需要。历史维度而言,《反对本本主义》是反映党在思想路线上自我革命的经典著作;理论维度而言,《反对本本主义》蕴含着丰富的党的自我革命思想,明确了党进行自我革命的思想遵循、基本途径、关键环节和根本目的。实践维度而言,该文为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提供重大启示: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以历史凝结的传家法宝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学好马克思主义“必修课”,以强大理论武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好实事求是“方向盘”,以科学思想工作方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协同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中语课程标准》取代《高中语教学大纲》,必将引发语教学范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五个方面:语言教学:由“得形忘意”到“得形得意”;阅读教学:由“单一理解”到“多元理解”;写作教学:由“为造情”到“为情造”:学科教学:由“学科封闭”到“学科开放”;学科课程:由“单一课程”到“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11.
1927年3月初,中共上海区委与各方政治力量谈判协商关于临时上海市政府委员人选时,发生了取舍杨之华或郑毓秀的争执,并引出了一场风波。为此,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17条策略”中破例“点名”杨之华,旨在批判党内右倾错误。  相似文献   

12.
《红旗谱》:民族国家的历史革命化叙事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谱》作为一部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不仅是新中国革命历史记忆的书写.而且将历史的进程革命化了:历史被纳入革命的意识形态中予以见证和讲述.成为叙速的“主体”,直接由后台走向前台.作为人物的阶级身份、成长历程直接见证革命历史记忆中“英雄时代”的社会秩序、人格化想象。它呈现的是一种对于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历史革命化叙事文本,是对社会秩序合理性的一种文学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但他的界革命的综合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诗界”,然而,这一点却又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黄遵宪的大使参赞工作便于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别国变法成功之经验,起民众变革现实的欲望,以“诗界革命”为突破口进行思想革命成为黄遵宪人生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黄遵宪即是一位觉悟很早,自觉程度很高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师夷长以制夷”积极尝试者,还是一位兴教育、开民智的主动实施者。他的“诗界革命”几乎包涵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有的进步因子,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化 一次预演。“诗界革命”以及围绕诗界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渠道和措施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共产党历史》说“布尔什维克是俄国最大的政治力量”“它在国内革命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领导无产阶级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利用了人民的胜利,趁着革命的浪头爬上领导地位”。以后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说法,其实,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他们在革命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的描述和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的现代寓言及未来想象。在他的理念预设框架内,小说与革命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文章检视了梁启超展开革命话语的路径,以及他之所以将小说视为宣传革命最有力的工具的理由,关注梁启超如何在小说的“将来完成式”中调动起对革命的种种理念,以及种种叙事策略如何构成其革命日程表中的标的物,关注《新中国未来记》所指涉的“未来”,并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考量该小说的启示义。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对中国民主革命持反对意见、怀担忧之情。他认为,中国当时的革命是“大义暗而不明”,骤行革命是“弊大于利”,在中国须行“大革命”,革命应该渐进而非激进。这些看法,由康有为的政治立场决定,也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密切相关,对其看法应结合当时的国情予以理解、评价,才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7.
吴趼人为《李伯元传》曰:“君之才何必以小说传哉,而竞以小说传,君之不幸,小说界之大幸也。”,吾于趼人亦云,吴趼人不仅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名于晚清文坛,而且以其小说理论与梁启超等人合力指导和推动了小说界革命。其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写情小说与笑话小说理论皆对晚清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导演姜文以寓言的方式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行了风格化的叙述与阐释。通过细读电影文本,本文认为,《让子弹飞》中最核心的问题意识是告别革命与继续革命的歧路彷徨,正是在这一点上,姜文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凸显和延续了20世纪中国革命者共同的执著与焦虑。  相似文献   

19.
《实践论》《矛盾论》(简称“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两大理论基石,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和科学的指导意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两论”及时纠正了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潮,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力量;“两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为全党提供了科学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