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杨明我国自古代就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并留下不少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公元531-589年)所著《颜氏家训》则是其中广为流传、有代表性、论述较为充实的一部著作。其中有关家庭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等思想,经过合理筛...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09,(2):88-88
“台湾佛教美术”丛书全套书共3册,包括①供像篇;②绘画篇;③建筑篇。 本书作者陈清香教授为身兼“学术”、“田野”双重身份的研究学者,从事佛教美术研究近40年,不但考察全世界的佛教史迹,足迹更遍台湾佛教名所,是专门研究台湾佛教美术的著名专家。该《绘画篇》主要叙述的是台湾自清代至当代的佛教绘画发展,内容分析历代画人、画题、画迹与画风。  相似文献   

3.
聂希 《华夏文化》2014,(1):12-13
<正>《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著书立说。龙树的著作很多,因此他有"千部论主"之称。龙树的著作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被誉为"八宗共祖"。他的著作主要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大乘破有论》、《七十空性论》等,其中《中论》、  相似文献   

4.
北朝的兴佛与灭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平 《华夏文化》2003,(3):9-10
北朝佛教 ,以北魏最盛 ,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魏书》中特增设《释老志》 ,足见佛教发展势头之大。魏道武帝拓跋建立北魏后 ,就把佛教定为国家公认的宗教 ,准许在中原地区继续流传。他是一位见到僧人都要施礼的皇帝 ,曾下诏建寺造像 ,又任命僧人法果为沙门统 ,令其统辖佛教徒。魏道武帝以异族出身而统治中原的广大地区 ,想借助佛教的社会作用 ,使自己由胡族之王的地位 ,达到凌驾于汉胡两族之上的君主地位。他的扶植佛教 ,可以说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佛教为了扩展势力 ,也主动与王权结合。北朝的宗教问题与南朝不同。南朝完全…  相似文献   

5.
《宋高僧传》的编纂者赞宁卷入了五代不绝如缕的儒学复兴思潮而坚持回归原始儒学,其思想在宋初崇儒政治条件下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发展。但赞宁的根本目的是重新定位和护持备受争议的佛教,为此他试图解答儒学内部的问题。他驳斥韩愈、孙郃等非议圣人的观点,在推崇孔子、颜回的同时相对忽视韩愈等推崇的孟子;另外他还注重道德和利益的互洽,认为善带来佛教意义上的利,又赞许高僧以廉介、恬淡态度对待为孟子等儒者贬低、却为寺院佛教弘法所必需的财富。进而言之,《宋高僧传》中的儒学因素可被视为关乎史料来源、佛教传统、思想正统、政治环境、寺院教育、个人学识等的解读方式,适合于从历史事实、叙事惯例、宗教认同、政治策略、思想融合、心理互动等多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6.
慧远,是我国东晋时期继道安之后著名的佛教领袖。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因果报应学说、沙门不敬王者论以及法性本体论。其因果报应学说对我国东晋以前的感应等迷信思想有吸收和利用,这与他从小“博综六经”(《高僧传》卷六《释慧远》)深谙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他时常援儒道证佛。佛教根源于印度,不同的土壤,使得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一位作家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我手里的这本书《大自然的日历》,包含《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和《大地的眼睛》三部作品。读着这无比美妙的文字,我感到大自然纯净而清新的律动和情感——正从这本书中流淌出来,让呆板、干涩和隔膜的心,得到一丝一丝的滋润和抚慰。普里什文是一  相似文献   

8.
王善武 《世界文化》2006,(11):18-19
她的书让全世界的孩子和成年人着迷,她是迄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她荣获过很多奖项。她的新书无论何时问世,如饥似渴的读者都会在书店排队购买。她的书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女人之一。她就是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1997年,J·K·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点金术》。一年后,更名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这本书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向读者介绍的哈利·波特是一个额头上有一块奇特的电闪形伤疤的11岁孤儿。哈利不知道这个伤疤,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男巫,他获悉了关于他过去的实情,琢…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史上,两晋南北朝佛教是非常典型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故历来受到治佛教史的学者注重,并以汤用彤先生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为最高峰。但汤著虽然研究非常深入,并考据精到,然亦有一些地方有疏漏之处,本世纪60年代学者张德均曾在《现代佛学》撰文为汤著补遗,惜文刊出二篇后,就没再继刊,不知何故? 研究南北朝佛教,《弘明集》、《广弘明集》、《高僧传》是最基本的资料,前两本虽系教内人士编纂,但注重的是形而上和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故为治佛教思想史学者所重。《高僧传》是记述僧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其广度肯定要…  相似文献   

10.
《弘明集》《广弘明集》评介□薛志清《弘明集》、《广弘明集》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史的重要资料。《弘明集》的作者是南朝齐梁时人僧佑(445-518年)。僧佑系今江苏人,俗姓俞,14岁出家。他勤奋好学,“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迈先哲。”他先后拜法...  相似文献   

11.
汤姆士·默顿(一九一五——一九六八)是西方一重要宗教思想家。他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宗教思想。可是他在佛教思想方面也有研究,如他的书:《神秘主义与禅》 出之意外,最近又发现他对庄子的研究:《庄子之道》。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曾感觉到他的思想其实与庄子通灵。  相似文献   

12.
清凉与清凉山黄夏年在中国佛教中,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以"清凉山"闻名中外,并围绕清凉山出现了"清凉国师"以及《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清凉寺"等著名的佛寺、僧人和佛教撰述。本文试图依据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探讨有关清凉与清凉山...  相似文献   

13.
访李零先生     
和李零先生第一次见面,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雪白的衬衣和那种中年知识分子中并不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丝不苟的整洁感他开朗、随和而又彬彬有礼。所以在印象中,他书房里的阳光似乎也总是温暖而灿烂的。《寻根》杂志曾刊发过李先生的文章。我对他说,读者希望能够对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李先生则回答:难。的确,李先生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大多数读者对他的了解,都是从两本书开始的,一本是他翻译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一本是他写的散文集《放虎归山》,但实际上他是学考古的,他的专业是殷周铜器和古文字研究。所以我觉得李先生其实像…  相似文献   

14.
金鉴 《寻根》2009,(3):92-97
偶然在《北京日报》上看到赤飞先生所写《结缘红楼梦》一文,在文中谈到他与《红楼梦》有缘,这缘来自他的故乡白家疃。自家疃与大名鼎鼎的香山仅一峰之隔,村西河滩上有座小石桥,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未,小石桥一下出了名,不断有城里人来给它照相、画画,说200多年前,有个叫曹雪芹的大作家,曾经在这附近住过,他还在这里写过一本书叫《红楼梦》,很有名。赤飞因此与《红楼梦》结缘。  相似文献   

15.
理想与行动     
正世琦兄是出版界的奇士、骑士与士大夫。他文史双栖、出入学术,思接千载、纵横中西,古风犹存、特立独行。以《倾听灵魂》自省于出版界书界,以《批评的风骨》独立于士林书林,以《涵泳经典》觉醒于人生的价值。这三本书的结纂,基本上勾勒出了他迄今三  相似文献   

16.
淮茗 《寻根》2009,(5):94-97
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应该不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虽然还不能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名著那样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喜欢它的人也是相当多的,甚至有“浮迷”之说。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本书能流传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7.
正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贫穷的荷兰学者伊拉斯谟(1466—1536)想给英国的好友送一份礼物,可是他身无长物,便为这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后来他又遇到一个德国的天才画家为这本书配上了插图。从此,欧洲的这三位名家由这本书而结缘,让他们纯真的友谊和伟大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流传至今??送给莫尔的礼物——《愚人颂》伊拉斯谟离开罗马前往英格兰。他骑在马背上,嘚嘚的马蹄声犹如戏曲中的梆板有节奏地敲打着地面,往  相似文献   

18.
太虚的人生佛教提出,是以其人心的人文維度作中國近代佛教的新開端。社會時勢發展中的現代性,直接影響了他的佛學理論立場與對弘揚佛法的方法思考。人生佛教的智啓,與儒家的君子修養,目標取向是一致的。《佛乘宗要論》的特點,是以本對化,是佛法應化現代人心之需要。在詮釋中,他總是站在回顧和檢討中國佛教的整個現狀,結合社會的現實狀態。融科學、哲學於佛教,顯示着太虚個人與人生佛教巨大的知識能量。1923年,先後輸送四批人才去各國訪學,是中國佛學走向世界的先驅之路。以入世之覺讓判教圓融人性,讓佛教注入現代性,形成圓融新説,是太虚讓大乘添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正>韩国朋友最近来信说,那本《三国演义诗词鉴赏》(韩文版)在韩国问世后,颇受欢迎。那是我在韩国出版的第一本书,至今已三年了。欣喜之余,思绪翩翩。一《三国演义诗词鉴赏》是韩国《三国演义》研究专家、亚细亚大学教授郑元基先生翻译的。我与他初次相识,是在1997年11月汉中召开的"中国第十一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当年,我们在一起交谈,他的汉语口语说得还不很地道,不时地用手示  相似文献   

20.
正在佛教鲜明而浓厚的哲学理论中,"空"是一个核心范畴和根本概念。解析佛教"空"论,洞悉"空观"真谛,对于我们梳理佛教理论的基本结构、领会佛教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一、原始佛教的"空"论什么是"空"?"空"在古印度梵文写作Sunya,音读"舜若",意译为"空"。…佛教的"空",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无"或"什么也没有",它有自己特定的宗教内涵。原始佛教关于"空"的阐述集中体现在《阿含经》中。"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