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明清时期中国腹地人口剧增,西南边疆相对于西北边疆自然环境更为优越.边疆地区所谓的“闲置”态势成为缓解生存空间的主要方式与选择.在明清王朝缺乏整体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系统规划的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过渡开发.大理地区历史上是云南边疆较早得到开发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明清以降,是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开发的黄金时期.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明清时期国家统治力量的深入及强化,在腹地人口剧增的双重影响下,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直视、反思与应对是后历史时期当有的态度与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一、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边疆发展和国家战略关联度很高。但是,长时期以来,边疆地区的功能只是提供保障,边疆地区不仅提供军事防卫、国土安全,边疆地区还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功能区,在环境保护、资源供给方面为内地提供多层面的支持,为全国发展承担了很多经济以外的东西。第二,推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当代边疆治理的核心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晋省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间内,太原府的晋商尤为活跃,他们直接带动了太原府乃至山西省的商业发展.从市镇的角度出发,依据城镇集聚理论,探索明清时期太原府的市镇状况,分析晋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发现晋商在明清时期对山西的市镇的影响是必然的,程度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涨,州县城市的兴盛,人口的增加,从北宋中期起,各种市镇在太湖流城广泛兴起,并呈快速发展之势。到南宋时期,不仅形成了颇为密集的市镇网络,而且市镇的工商业普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市镇形态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市镇的广泛兴起和发展,直接推动了太湖流域农村市场的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引发了农村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学习》2003年第11期中,有刘俊利、王春老师的一个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其中一部分为“城市化”,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题目: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据此回答5~8题5.我国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①多为工商业中心②个别出现新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是“A”。6.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最繁华的城市是在A.战国B.唐朝C.北宋D.明朝参考答案是“B…  相似文献   

6.
皖中市镇在生态环境上大都是傍水而建,处于水陆交通的关节点,是联系乡村与城市的纽带;皖中市镇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市场贸易,而贸易物品的主体是服务于农耕和农民,因而带有很大的农业市镇性质;皖中市镇在人员流动上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城市化过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7.
明清云南边疆对外贸易与国际区域市场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间的商贸活动,在原有官方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边民贸易空前活跃、边贸市场不断拓展。清末,云南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国际区域市场中扮演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核心角色,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6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在云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在宗教信仰、跨境婚姻、族群文化、族群认同、政治认同、行为规范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共振效应,这一效应往往影响和制约着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和缅甸山水相连,两地民间往来由来已久,由于道路的险阻等因素制约,交流受到很大影响。元朝开创了中国新的大一统局面,稳定了云南及广大西南边疆地区,打通了从云南沿伊洛瓦底江南下直达安达曼海的滇缅交通,沿途设置不少驿站,我们认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云南与缅甸的社会经济交流,滇缅经贸因此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在一些云南的盐矿产区兴起了一系列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在这些市镇的形成过程中.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大批前来从事采矿的外省移民的涌入是其成因的两大主导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影响此类市镇的布局和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到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及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云南黑井盐业在明清时期为云南赋税大户,明代、清中期和清末民初,黑井盐税分别占云南总赋税的67%、50%和46%,为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因薪本昂贵、环境破坏等原因而衰落。黑井盐业的兴衰,是云南经济发展史和盐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自汉代始就有了文献记载。其中,清代的矿业开发规模和产量最大,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引起了学界关注。但学界的研究,对清代滇东北矿业开发与自然环境变迁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很少。纵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清代滇东北矿业开发的研究,学术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对矿业政策、生产、性质和交通运输的相关研究。本论文的研究,通过对清代澳东北地区矿业开发全貌的有机整合,侧重对矿业开发中自然环境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的研究,通过文化反思,重点揭示清代滇东北地区生态退变的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清代滇东北自然环境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13.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资料,构建了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人口类、教育类、经济类和土地类四大类15项指标。文章分别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对云南16个州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显示云南省各州市的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昆明市城镇化水平最高,排在第一位;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大理州排名靠前,城镇化水平较高;昭通市、文山州、临沧市、迪庆州、怒江州排名靠后,城镇化水平偏低。本文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允随作为清代前期云南地方政坛上继鄂尔泰之后有所作为的封疆大吏,长期督理云南地方政务,建树颇多,由其主要负责的金沙江航道整治工程,体现了重视水利交通,发展云南地方经济的思想。他治河的各项管理措施,值得肯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云南统计年鉴的核心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和格兰杰检验。对云南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缺乏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口城市化滞后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衡,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就业矛盾突出,内需不足等后果。从云南省省情出发,发展小城镇乃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蔡锷任云南都督时期,在政治上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一系列行政改革,使云南政治开始向民主化转型。在经济上整顿财政,振兴实业,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云南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在教育上扩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推行军国民教育,促使云南教育向现代新式教育转变。蔡锷为云南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云南著名诗文家袁文揆编撰的《滇南文略》,清晰呈现了古代云南文学和文坛的发展。袁文揆对于云南地方文献的收辑整理可谓导夫先路、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