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上篇)——俄国早期的中国热李明滨中国文化传入俄国的时间比较早,大约在金帐汗国时期(大体为13世纪中至15世纪末)俄国人就已知道有中国了。两国正式的外事接触始于17世纪初。互派使臣、签约通商、开展文化交流则是在彼得大帝和康熙...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的中国戏剧研究者九州大学滨一卫教授3次来华期间,购买、收藏了大量包括说唱文学资料在内的俗文学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后来被收藏在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的滨文库内,包括数量众多的唱本资料。众所周知,日本国内收藏中国俗文学资料的重要公共机构有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仓石文库。而滨文库的唱本资料数量远远超过了以上藏书机构,有些资料属于日本国内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珍贵收藏。目前,这些唱本除了图书馆编目之外,尚未进行电子化整理。梳理这些尚未登录在数据库里的中国唱本,可以为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下篇)——中国文化与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李明滨翻译和研究古典作品是俄罗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项主要工作,这可以分几方面来叙述。1、诸子百家的译介早在18世纪初,俄国驻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团就开始接触《论语》,有的团员还翻译了《...  相似文献   

4.
张霞  朱志先 《文化学刊》2012,(3):173-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和批评史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首次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冠名,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内容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试谈傅斯年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起源的假说杨朝明中国古代文化是怎样起源的?或者说中国上古文化的具体面貌如何?这是史学界、考古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与研究,随着考古资料的日渐丰富,原来一些若明若暗的问题已初步解...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西方的传播,无论如何是绕不过中国外文局这座巍峨的高山的。如果说,《天下》杂志代表着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和以吴经熊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合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尝试,那么中国外文局的历史则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上的一个代表。本文仅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外文局古代作品翻译出版史做一个简略的回顾。第一个阶段:1950—1976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研究 ,作为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四五个世纪里 ,从最初的耶稣会士活动 ,到当代欧美史学的兴起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历史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对中国学者研究本国历史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一学术理路 ,胡志宏女士撰写《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以下简称《导论》) ,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学术基础和主要成果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汉学研究著作。一《导论》通过纵向考察 ,把西方汉学分为四个阶段 :1 9世纪以前的欧洲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教授,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事木刻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是现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版画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资料的收藏家、研究家。《中国古代木刻与新兴木刻》以翔实的史料、精辟独到的艺术见解。分古代和现代两部分概述了中国木刻版画发展的全貌。较完整地收入中国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木刻版画多幅,是一部有木刻艺术理论和木刻美术形象的图文并茂之作。木刻版画在中日两国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是俄国的前汉学时期。彼特林、巴伊科夫、斯帕法里、义杰斯等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回国后撰写的报告不能算做汉学著作 ,但应该肯定其为促进俄国认识中国以及孕育俄国汉学所发挥的作用。十八世纪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引进西方汉学、俄国“中国风”以及创立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俄国汉学的诞生。早期汉学家罗索欣、列昂季耶夫、弗拉德金、阿加福诺夫翻译满汉典籍 ,尝试满汉语教学 ,谱写了俄国汉学史的第一章。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随后,西欧北美迅速实现工业化,人类走向工业文明新时代.但是,中国仍然按照老路子发展.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悉心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提出著名的“李约琴问题”,或“李约瑟难题”.他提出,公元11世纪,中国(宋代)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的顶峰,但是,“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或“中国的封建社会比欧洲国家早了近1000年,何以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产生于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俄国历史上,巴·尼·米留科夫(1859-1943)既是一位成功的历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20世纪80年代,有关米留科夫的研究兴起,从他的生平传记逐渐扩展到他的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并在21世纪初继续深入。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同样对他进行了相关研究。米留科夫的思想著作、他对俄国发展道路的探索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论纲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产生于先秦时期,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组织。本文旨在简明扼要地论述中国古代文人集团的基本类型、宗法特性、政治文化功能及其与文学风貌的关系,以便对中国古代文人集团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一...  相似文献   

13.
历程(一)     
20世纪初的中国人民苦难深重,多少志士仁人在黑暗中抗争,换来的却是进溅的鲜血和外忧内患的阴霾与迷雾。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革命的火种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4.
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领土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末部为丘陵和平原,有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沙漠,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蒙古国主要城市里遍布俄式建筑、俄国汽车。但在乌兰巴托的一家物店里,人们也会看到出售着很多的中国物,有古代的近代的,也有现代的。如清朝皇帝的画像、铸有孙中山头像的钱币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慈善事业史作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广泛开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视角不断拓宽,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除发表了大量论述具体问题的论文外,还有多部专著问世。本文试对这些成果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索罗金和他的元曲论李明滨俄国汉学家索罗金在七十年代以发表《十三、四世纪的中国戏曲》一书而成为俄国和前苏联最有名的元曲研究家,同时也引起我国同行学者的注意。元曲在俄苏的翻译与研究“凡是在上个世纪或者前不久到过中国,而且将其见闻形诸文字的欧洲人,恐怕不会...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台北欧洲汉学史国际学术会议上,加拿大M.Dolezlova女教授的《欧洲现代中国文学之研究》指出:第一个在欧洲介绍及评介中国现代文学的是俄国著名汉学家阿列克塞耶夫(A.M.Alexeev)院士。这对我及其他参加该会的俄国汉学家启发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复兴与文艺复兴何兹全欧洲所谓的文艺复兴,是在15世纪开始的,一般把意大利但丁的《神曲》作为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16世纪,文艺复兴就在欧洲各地开展起来。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复兴古代希腊文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史学家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散文遗产极为丰富,可说是一个“广大渊深的文化史海”(梁启超语),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当前宏扬民族传统的巨大工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这份遗产,确实是个大问题。据统计,近两年来关于古代散文研究的论著就有近四十种,属于散文史和通论的有七种,属...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