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专业硕士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延续,与学术硕士教育同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高校亟须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当前,我国高校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存在"高校自身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的 不明确""课改力度不足,无法满足产教融合需求""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僵化"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基于产教融合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落实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健全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切实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红水河流域地方院校现阶段存在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育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地方院校美术课程的特色缺乏和文化特质的缺失又会引起专业的低社会认知度以及专业核心竞争力减弱等系列问题。红水河流域地方高校从提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而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红水河流域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梳理本土优秀民族文化和当前美术课程及育人模式,通过对民族文化梳理、整合,促进美术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通过高校美术课程与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融通、协同联动,凸显地方高校区位特色优势,有效解决校地衔接不顺、学生本土文化认同低、艺术人才创新培养等难题。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经济转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流人才已成为评估学科建设的重要维度之一。为此,以厦门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将“学科融合”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研究的关键要素,设计多学科融合为主线,科教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为辅线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新模式,从而实现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刘鹏  贺露 《文教资料》2021,(2):181-182
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为例,提出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从融合地方历史需求、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加强实践能力锻炼三个方面入手,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充分融合,既强调传统的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所处地方的历史环境紧密融合,最终实现地方高校历史学人才培养与区域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广西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与思路,然后提出了基于“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教育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策略,最后提出了基于“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教育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以面向现代产业集群需求、优势资源集聚为特征的专业集群建设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选择。基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明确定位与特色,聚焦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影响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如何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如何打造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如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对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模式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优势及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显示,以该模式为建设路径能够提升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嵌入材料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利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对民族地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为依托,明晰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新路径,为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桂西北地区世居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高校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加强艺术实践训练等途径来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熟知本地区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专门艺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围绕“如何培养中学优质数学教师”,结合地方高校定位、数学专业特点和基础教育需求,以湖州师范学院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核心、对象和着力点等要素出发,构建地方高校数学师范生“四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借鉴英国课程硕士教育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以提升建筑类专业型硕士的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为突破口,以紧密结合建筑类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目标,以学科竞赛为触媒,通过能力训练、教学内容、实践基地、教学方法、地域文化等方面搭建不同层次的训练体系,提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专业硕士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构建起建筑类高校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代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产业引发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要求高校改变学科单一、专业壁垒森严和设置雷同等偏离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现象,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培育品牌和特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河南地方高校音乐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地方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与"一带一路"战略文化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才能有效的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对河南地方高校音乐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与"一带一路"国家音乐文化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河南地方高校音乐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郝利光 《学周刊C版》2019,(17):185-185
为探索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从我国地方高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对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基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改革势在必行。泉州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2019年通过全国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在参考国内外师范院校和全国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依托高校传统的专业优势和办学实力,依据现有及未来师资力量,在跨学科视野下坚持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在音乐核心课程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与区域文化等跨学科课程,建设以音乐为主的跨学科培养体系,创新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三种分类、课程分群、艺科协同”为指导思想,就课程群设计、教师团队组建与跨学科虚拟教研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高校应抓住区域发展契机,应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资源,努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输送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问题,激发研究兴趣,以课题形式培养独立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促进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对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及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实施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明确办学定位、打造重点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纵观各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一致性的选择。应用型高校视野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多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各具特色。本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就数学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措施进行改革与探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